词条 | 中国后现代文学 |
释义 | 百科名片中国当代文学中对于先锋文学与自由文学的综合解构 目录目录 什么是中国后现代文学中国后现代文学的源流中国后现代文学的流派及其发展一、什么是中国后现代文学 中国后现代文学 最早使用这一提法的,是80年代后期文学研究机构和大学编写的文学史著作。后现代是针对现代而言的。就西方的后现代文学思潮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 后现代文学的命名 在新时期文学中,如果说现代主义的影响由强烈的拒斥所致,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是主动选择的结果。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的差异,加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本身的复杂性,从而后现代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充满了悖论。佛克玛从文化相对主义出发,认为任何文学思潮都有自己地理学、年代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限制,因而,“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不能摹仿的,它属于一个特殊的、复杂的传统。”从社会和文化、文学背景看,中国和欧美确实有着极大的差别,物质条件和精神消费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提供的可能性是极有限的,更何况现代化是全社会追求的理想,与此相适应,就会产生以现代性价值观为中心的精神追求。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艰难和发展的短暂,传统文化观念的根深蒂固,都造成了现代性价值观念的薄弱,同时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过渡性使终极关怀和意义的深度都没能扎下根来,更没能充分地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从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反叛中发展起来的,但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要反对的对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现实的发展往往能打破理论的设想,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既定事实。若从特定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语境看,后现代主义文化又不失其合理性,这形成了中国文学在特定时期接受影响的悖论。后现代主义文学实际上是中国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杰姆逊曾经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资本主义)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出现了相应的文学艺术:第一个阶段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义的,产生了诸如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第二阶段便出现了现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他还指出其存在的条件:“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文化工业的出现。在欧美和北美洲这种情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在第三世界……便是三种不同时代并存或交叉的时代,在那里,文化具有不同的发展层次。”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结构使中国有明显的后现代社会特征,同时“文化工业”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而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在我国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背景中看,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又不失其现实根基。 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还有其自身发展的合理性。90年代初的文化语境完全有可能产生超前的后现代意识。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已有短暂的发展,尽管现代意识没能深扎下根来,但毕竟被艺术追求过,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成了现代性价值观念产生的温床,经济发展作为动力刺激了现代性价值观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化观的广泛传播,都深刻地影响过当时的文艺。人道主义的呼唤曾激荡起当时人的热情,希求社会进步的期望在艺术中表现为对理性和理想社会的渴望,文革的梦魇使艺术转向对异化世界和灵魂的拷问,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点染了艺术家寻求表达形式的热情,“寻根派”文学在艺术中寻找华夏文明的源泉,新时期文学的探索都不同程度地促成了现代性价值观和深度意义的建构,这为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中国现代主义在中国激发起的热情消退之后,因自身乏力而一度沉寂。文学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商潮的泛滥,大众文化的崛起、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削弱。后现代主义思潮涌入给文坛带来了某些生机。后现代主义的新颖吸引了艺术家,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表达欲望被强烈地激活了,从而引发了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中国后现代文学流派与发展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后现代主义色彩也在各种艺术包括小说中出现。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无深度、无中心、漂移不定、自我指涉是游戏性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它无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划分,也模糊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其对小说的影响是多种形态的。如先锋小说,这批作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场,虽不是文革的直接参与者,但深受其影响,表现最突出的是被遗弃的孤独感,与传统价值观念有所远离,与英雄人物有隔膜,对现实感到迷茫、困顿。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较矛盾,。代表作品有刘索拉的《混沌那个哩登愣》《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陈染《世纪病》刘毅然《摇滚青年》等。马原、格非、苏童、余华、孙甘露等的作品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很深,创作思想与评议风格一的后现代特色鲜明。 《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天风船》《虚构》《青黄》《访问梦境》《信使之函》《褪色鸟群》《雨季之瓮》《黑手高悬》等都是代表之作 此外,王朔的消费小说也体现了后现代反对理性、崇高,提倡世俗化欲望全面扩张的特点。《浮出海面》,《千万别把我当人》等塑造了一批从社会学意义上讲是真正独立但从社会体制角度看是零余人的一批形象,将传统的人的归属感解构,对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思想深处具有后现代的影子。 新写实小说、新状态和新体验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小说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当代艺术的突然崛起,从观念上对中国文学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大器晚成的中年作家阮云华的代表作《猪食洞》,就是一部后现代语境下的‘符号魔幻现实’作品。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90年代的文学具有的"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 值得关注的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又出现了中国自由作家,中国自由文学等概念,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更加无序,更加模糊和个人情绪化,一个真正的对于文学的自我回归的年代正在出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