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典诗词邮票·乐府诗 |
释义 | 《乐府诗》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体,其特色为合乐可歌。歌谱虽已不传,但歌词尚保存不少。子夜四时歌由子夜歌转变而来,为六朝最流行民间歌曲。当时有大子夜歌云:“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可怜意谓可爱)。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可见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的受人喜爱。该套邮票所选出的“子夜四时歌”四首,论其内容,或歌咏自然景物,或反映日常生活。1990年6月27日,台湾省邮政发行《中国古典诗词-乐府诗》1套4枚,图案选自《乐府诗·子夜四时歌》中的《子夜春歌》、《子放夏歌》、《子夜秋歌》和《子夜冬歌》各一首,以国画配图。 中文名:中国古典诗词邮票·乐府诗 外文名: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stamps ·poems of yue fu 志号品名:专276(572) 发行日期:1990年06月27日 发行量:2000000 全套枚数:4枚 全套面值:38.5元(台币) 简介邮票规格:36x51.5mm 齿孔度数:P12 绘图设计:林天时 印刷机构:瑞士哥瓦锡厂 印刷版别:影写版 印刷用纸:影写版邮票纸 整张枚数:50(10x5)枚 设计背景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乐府原指音乐官署,后来也用以称乐府诗。现存乐府诗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采录民间歌谣,更多的是文人作品,两方面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大量的文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民歌的影响。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但后来许多文人作品,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唐代的新乐府辞更是如此。 秦代已有乐府官,但史籍没有具体记载,也没有诗歌流传下来。西汉以来,关于乐府的记载就具体了。西汉乐府官署有两个:一为奉常卿(即太常卿)统属的太乐,掌管雅乐,主要是传自周代的乐章;另一为少府卿统属的乐府,是汉武帝时建立起来的,专管通俗音乐,着重从各地采集民间歌曲,供帝皇和贵族们娱乐欣赏之用。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各地风谣,这一制度被以后历朝所承袭,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使许多优秀民歌赖以保存和流传,为古代诗歌输送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东汉乐官承袭西汉,不过太乐令改称为大予乐令,乐府令改称为承华令。两汉演唱通俗乐曲的音乐人员,叫黄门鼓吹乐人。到曹魏时代,由于清商曲的发展,于太乐、鼓吹(性质相当西汉的乐府)两署外,又增设了清商署,西晋沿袭其制。六朝时代官制简化,东晋、宋、齐,仅设太乐署,统管雅乐、俗乐,至梁、陈于太乐外又增设鼓吹署。北魏、北齐,大致也设太乐、鼓吹两署。北周恢复古制,依照《周礼》建立官制,设立大司乐、小司乐等官。隋代设有太乐、鼓吹、清商三署,到唐代省去清商署,把它并入鼓吹署。汉魏六朝的通俗音乐叫清商乐或清乐,其歌辞为相和歌辞、清商曲辞,里面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民歌或文人作品。从曹魏到隋代,中央朝廷有时设立清商专署,有时由太乐或鼓吹署兼管清商乐,总之,清商乐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是很重要的。到唐代,新兴的民间歌曲和西域音乐相结合,产生了新的音乐燕乐。配合燕乐的歌辞,逐步发展为长短句(词)。燕乐兴起、清商乐衰落,从此,中国的音乐和音乐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乐府诗的风格多样,有清新明朗,有深情婉转,也有慷慨悲歌,但都统率於质朴自然的风格下。所谓质朴自然,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挚,独擅古今后世诗人多受汉乐府的影响。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声情毕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这些手法,对后世诗歌的修辞手法亦有启发。 1990年6月27日,台湾省邮政发行《中国古典诗词-乐府诗》1套4枚,图案选自《乐府诗·子夜四时歌》中的《子夜春歌》、《子放夏歌》、《子夜秋歌》和《子夜冬歌》各一首,以国画配图。邮票发行量150万套,面世后深受集邮者欢迎,成为台湾票中著名的畅销票。 邮品赏析《乐府诗集大子夜歌》: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宋书乐志》曰: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亦太元中事,子夜先之。 《子夜春歌》描绘春日景致,仿佛春天的气息铺面而来,让春风里的每个人都有种要唱歌的冲动。春天百花盛开,山林色彩绚烂,从南方飞回的候鸟,在阳光下欢快地鸣叫。这首诗用朴素的笔法描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全诗如下:“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形,阳鸟吐清音。” 《子夜夏歌》绘画的是夏日的风光,一对情侣携手河畔,背景为结满李子的李树,充满夏日的气息。全诗如下:“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子夜秋歌》“讲述”白露时节,思妇因为思念远方的丈夫,又害怕丈夫天冷没有寒衣,乘着月光在捣白素,准备在丈夫织寒衣这首诗开头景物的描写在“急促”上着力,刻画了思妇目见、耳闻、心感的催人刀尺的实景。全诗如下:“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子夜冬歌》向读者展现的是冬天的景象:山阴处堆满积雪,温暧的阳光照射在向南的树林上;对啊,美景如斯,其实何必要乐器呢,流淌的山水,就是动听的歌。全诗如下:“白雪停阴冈,丹华耀阳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作者简介林天时:字静轩,1934年生,中国台北市人,哲学博士。自小刻苦上进,甚至临井自学书画,自成一家风格,并兼容南北派画风,擅长山水、工笔与泼墨,风格独特,古意盎然。于二十六岁时即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书画。 林教授除了擅长书法、水彩画之外,油画作品亦受到收藏家的珍爱,并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举办巡回展,对促进宣扬中国文化交流贡献良多,曾获有关部门颁发的文化奖章与邮政奖章。1986年获维也纳市政厅委员会颁赠联邦首都维也纳文化荣誉勋章,以表彰林天时教授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1982年,应台湾邮政总局之邀请,以家喻户晓的唐诗入画,完成一套四枚之四季景色邮票,呈现方寸之美,由于意境高远,布局典雅,各诗词相互辉映,充分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引起广大的回响,促使林教授陆续完成宋词、元曲、诗经、楚辞、乐府诗、古词等诗画,历时十年,总计创作七套二十八枚邮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