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代史(第五版) |
释义 | 定 价:¥73.00 作 者:朱绍侯,齐涛,王育济 主编 出 版 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5-1 版 次:5 页 数:全2册 字 数:597000 印刷时间:2010-9-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2 I S B N:978721106163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十院校编写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从1979年作为试用教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作为正式教材出版以来,到现在已有2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内,这部教材先后重印16次,总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至今尚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在使用。使用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实为始料所不及。应该说,这是广大高校师生对我们的极大信任、鼓励和支持,也是鞭策我们继续改进的动力。 目录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 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二 古人和古人创造的文化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 一 新人与氏族公社的形成 二 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和遗存 三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生活 四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一 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和社会组织 二 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文化艺术 三 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 四 古代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年~前1046年) 第三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前1046年~前771年)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770~前476年) 第五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前475~前221年) 第六章 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前221~前207年)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前206~25年) 第八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25~220年)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220~581年) 第十章 隋朝统一帝国和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81~618年) 第十一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618~907年) 下册 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 第一节 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 一 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 二 契丹的兴起和南侵 三 周世宗的改革和统一事业 四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北宋建立和社会矛盾的发展 一 北宋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 北宋前期的社会矛盾 第三节 辽、西夏及其他边疆各族与北宋的关系 一 契丹(辽) 二 西夏 三 大理 四 壮族 第四节 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 一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二 王安石变法及其失败 三 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和农民起义 第五节 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佃户身份的某些变化 二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工匠身份的某些变化 三 商业的发达 第六节 金朝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一 金朝的建立与辽朝的灭亡 二 北宋的灭亡 第七节 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 一 南宋的建立与南北军民的抗金斗争 二 钟相、杨么起义和南宋平定游寇的斗争 三 南宋与金的和战 第八节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经济 一 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 二 南宋中后期的社会矛盾 三 金朝的社会经济 第九节 南宋的灭亡 一 南宋后期统治危机的加深 二 南宋的灭亡 第十节 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 宗教 二 哲学 三 史学 四 文学艺术 五 科学技术 六 社会生活及习俗 第十一节 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 海外贸易的发展 二 中国和高丽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 中国和日本经济文化的交流 四 中国和南亚诸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 中国和阿拉伯、非洲诸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十三章 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 第一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一 蒙古族的发展和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二 蒙古灭西夏与灭金 三 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 四 元朝的建立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一 治国方策的新变化 二 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对各族上层的笼络 三 平定叛乱 四 对边疆的治理 第三节 元朝的社会经济 一 农业生产和土地占有关系 二 手工业的发展 三 商业的繁荣 四 海运和大运河的整治 第四节 元朝的衰落和灭亡 一 元朝社会矛盾的逐渐激化 二 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三 朱元璋建立明朝和元朝的灭亡 第五节 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 哲学 二 宗教 ? 三 史学 四 语言、文学、艺术 五 科学技术 六 社会生活 第十四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 第一节 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一 明初的政治 二 明初的经济 三 明代前期流民现象的普遍化和流民暴动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一 明代中期宦官对政治的干预 二 明代中期经济秩序的变动 三 明代中后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四 封建社会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萌芽 五 明代中后期的内阁倾轧 六 明代中后期财政危机的加深和张居正改革 七 万历年间各地市民反抗矿监、税使的斗争 第三节 明代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蒙古族 二 畏兀儿族 三 藏族 四 苗、瑶、壮、彝等族 五 高山族 六 满族 第四节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一 明后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 明后期的各类民众暴动 三 明末农民战争 第五节 明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 《永乐大典》的编纂 二 哲学 三 文学和艺术 四 科学技术 五 明代的礼制和生活习俗 第六节 明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 一 郑和下西洋 二 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 三 中日友好往来和东南沿海人民的抗倭斗争 四 万历时期的援朝之役 五 西方早期殖民者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 六 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与中西文化的碰撞 第十五章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 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科学表明,人类是从一种古猿类发展而来的。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在中国云南开远县小龙潭、禄丰县石灰坝等地,先后发现距今800万年以上的腊玛古猿化石,其体质形态更接近人类的早期类型。南方古猿中的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中国是古猿生存栖息并最终完成其向人类演进的重要地区。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第三纪的造山运动导致了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古猿生活的地区比以前于旱,造成树林稀疏,丛林间隙地扩大,迫使原来生活在茂密森林里的古猿,经常到地面上觅食,从而加速了手足的分化,逐渐习惯于用后肢直立行走,用手握取木棒、石块等天然工具来谋生。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内脏的形态及排歹IJ位置都发生变化,也为古猿学会制造工具创造了条件。到了距今300万年以后,世界一些地区的古猿学会了制造工具,最原始的人——猿人和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开始形成。从此,就开始有了人类的历史。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