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
释义 |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思南路73号,是一座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分楼宇及庭院两部分的西式花园洋楼。1979年2月,周公馆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重修,恢复原貌。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设立于1946年6月,它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代表团在上海设立的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办事处对外称作“周公馆”。1947年3月5日,中共驻沪人员被迫离开上海前往南京,3月7日在董必武率领下同驻南京人员一起返回延安。 基本介绍著名人物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周公馆),是1 946年周恩来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 1979年2月,上海周公馆经中共上海市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修复旧址,恢复原貌,筹建纪念馆。1981年6月5日,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来旧址参观踏勘,根据邓颖超的回忆,将原复原在三楼东间的周恩来办公室兼卧室,移置到一楼东间。1982年3月5日,纪念馆实行内部开放。1986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共接待国内外观众200余万次。 1994年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将思南路73号旧址毗邻的71号内8户居民迁出,作为纪念馆的业务办公用房。 面积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73号、71号两幢楼房全部占地面积2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 摆设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建馆初,属上海博物馆领导。1985年3月,改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领导,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一个部门,对外仍相对独立。 独立1988年5月,根据上海市文化局党委指示,纪念馆除党的关系仍属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领导外,行政、业务等工作完全独立,成为一个独立建制的单位。 历史1988年10月,纪念馆改属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1998年4月,根据文管委的指示,纪念馆取消独立建制,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合并,划归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领导,原纪念馆机构撤销,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一个部门。纪念馆的文物藏品、资料和照片等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管部统一管理,有关人员也调入“一大”纪念馆统一安排使用。纪念馆对外仍相对独立,主要承担旧址保护和开放接待工作。 上海周公馆简介第一段1946年5月,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建立办事处,同蒋介石国民 党当局进行谈判。邓颖超负责中共南京局领导下的群众、工运、青年和妇女工作。6月,代表团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由于国民党的阻挠,对外只用“周公馆”的名义,英文是“周恩来将军寓邸”。国共和谈期间,周恩来曾四次来上海,每次都住在这里,并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会见爱国民主人士,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宣传党的制止内战、主张和平的方针,同时指导国统区共产党的地下斗争。 第二段办事处是一幢三层楼房,底层有警卫室,一楼是会客室,二、三楼是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宿舍。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一楼,后迁到三楼。国民党在周公馆附近布置了大量的特务,工作环境十分险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3月,代表团被迫撤回延安。 该馆陈列内容共分5个部分:办事处设立;呼吁和平,反对内战独裁;壮大爱国民主力量;关于黄河堵口及救济;办事处撤离。 第三段1959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列导览旧址旧址是一幢建于20世纪二十年代初的西班牙式花园楼房,共有一底三楼共四 层。它的外墙上镶嵌着光滑的鹅卵石,夏天整幢楼房掩映在浓绿的爬山虎的叶丛中。楼房的南面,有一个占地一亩多的花园,花园的中间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草坪的中央耸立着一棵与楼房一般高的百年大雪松,三面环绕着女桢、腊梅、黄杨、冬青、玉兰、海棠、茶花等树木花卉,还有一个小的喷水池,景色宜人,环境幽静,当年周恩来曾在花园里会见客人。 会客室一楼朝南的一间面积约四十平方米是会客室,墙上挂着召开记者招待会使用的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形势图,周恩来多次在这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朝东的一间面积约14平方米,这是周恩来的工作室兼卧室。室内陈设非常简单,床上被子是办事处成立时发的,办公桌上是周恩来为上海各界人士于1946年10月4日举行公祭李公朴、闻一多追悼大会亲笔写的悼词和他阅读的一些书刊。周恩来经常工作到深夜。 饭厅中间的一间是饭厅,面积约20平方米,这是办事处工作人员吃饭的地方,周恩来、董必武在这里与大家一起用餐,共同过着艰苦的生活。二楼整层楼面,是办事处外事人员的工作室兼卧室。陈列着收音机、英文打字机、油印机和编辑出版的《新华周刊》等物品。三楼正中一间面积约40平方米,是办事处集体宿舍,人多时就在地板上打统铺。1947年2月底,国民党军警查封了办事处。董必武召集全体办事处人员在这里召开最后一次党支部大会,教育大家要做好坐牢、杀头的准备,保持革命气节。 朝北的一间面积约12平方米,是董必武的工作室兼卧室。周恩来离沪后,董必武主持办事处工作。另外,底层还有传达室、汽车间。汽车间里停放着周恩来使用过的“别克”轿车(现为复制件)。 馆内建筑花园四周花园四周是黑篱笆围墙,门上钉着一块木牌,上写“周公馆”,旁边还有英文“周恩来将军寓邸”字样。进大门是藤萝花架,楼的西侧对着大门,有露天楼梯。上得一楼朝南 两间房间,西间是会客室布置,北墙还挂有一幅国民党军队当时进攻解放区形势图。东间是工作室兼卧室布置,写字台上放着周恩来同志的书写用具和阅读的书刊报纸。二楼3间房及三楼3间房,都是工作人员工作室兼卧室布置。 楼下草坪楼下花园大草坪中;有一棵苍劲挺拔的大雪松,四周则种植有丁香、女贞、棕榈、腊梅、白玉兰等各种花木,草坪南面还有个小巧玲珑的喷水池。这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就是1946年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全国实现和平、民主,由周恩来率领代表团来沪与国民党谈判而设立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在这里还曾为朱德同志60寿辰举行过庆贺活动。解放后,这里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这里正式辟为纪念馆,对外接待参观。 历史由来起因在幽静的上海思南路上,沿马路东侧的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是一幢西式小楼房,为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既然是当年党的驻沪办事处,为何又称周公馆呢?这其中有一段曲折。1946年中共代表团租下了这幢房屋,原意是作为中 共办事处。但国民党当局不同意。 1946年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周公馆因此而得名。这幢小洋房,原为法国在华商人所有,是一幢三楼一底的楼房,进门就能看见藤萝花架,看上去幽静宜人。 经过在绿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塔松,在这里,周恩来接待过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 结果1946年7月17日,周恩来在这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到会的100多人把一间不大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许多晚到的记者不得不在门窗外、阳台上站着听讲。不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在撤离时,周公馆交“民主同盟”代为保管。之后,房屋被国民党上海政府非法接管,家具陈设全部流失。 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设纪念馆,周恩来、董必武卧室等部分室内恢复原来摆设,又辟陈列室介绍当年历史。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内家具陈设均为复制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