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东方航空586号班机
释义

中国东方航空586号班机是一班由上海飞往北京后再飞往洛杉矶的定期航班。1998年9月10日,一架麦道MD-11型客机执行一航班时起落架发生故障。飞机其后折返虹桥国际机场紧急迫降,全机人员安全,这是中国首宗民航飞机迫降事件。

事件经过

1998年9月10日下午7时38分,中国东方航空一架编号B-2173的麦道MD-11型客机搭载了137名乘客及机员,执行MU586号班机,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然后再飞往洛杉矶国际机场。

当飞机起飞后,机长发觉飞机的前起落架指示灯未能由红色转为熄掉,表示不能收回,于是机长通知虹桥国际机场塔台,塔台同意飞机回航。当证实前起落架不能收回及降下后,机组人员欲在空中将前起落架降下,首先将飞机降下再爬升,之后再以小半径侧滑,但未能将前起落架降下来。其后,机长指示一名机务查看起落架的状况,该名机务缠上绳子后冒险从前起落架舱门口探出身体,并用斧头将起落架敲打起落架出现故障的地方,但未见松动。接着,机长用后起落架着陆,但仍然毫无反应,结果迫降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下午10时10分,机场及飞机均开始进行迫降前的准备,机上的空服员呼吁乘客尽量移往机尾后方,飞机则于上空盘旋以消耗燃油,机场跑道亦喷上防火泡沫,减低起火的机会。下午11时7分,飞机在两端都喷上防火泡沫的跑道上降落,机长首先让后起落架先触地,并拉高机头。待飞机慢慢减速后,便慢慢将机头放下,机头在跑道上摩擦,当滑行至中间位置时,由于来不及喷上防火泡沫,机头跟地面拖出一条火花,当滑行至380米后,飞机终于停下了。

飞机停下之后,乘客纷纷离开飞机,消防员就向飞机射水以防止起火,并协助乘客离开现场,有9人在离开飞机时因为逃生滑梯漏气而跌伤。

其他资料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后,有关当局表示故障是由于起落架的销子质量不佳而断裂,导致起落架控制失效。

10月30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民航总局为东航召开了表彰大会,为B-2173机组人员庆功、晋级及授奖。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首宗民航飞机迫降事件,而且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命伤亡,结果于1999年被电影公司拍摄成电影,名为《紧急迫降》,属于少数以飞机为题材的亚洲及华语电影。

B-2173已经被改装为货机,隶属于中国货运航空。

事件详细经过

1998年9月10日19时38分,从上海飞往北京的MU586航班起飞了,机长倪介祥、副驾驶严宝弟、机械师赵永亮和共青团员、报务员鲁舸密切配合,2173号麦道-11大型客机很快融入夜空中。倪介祥收起落架时发现前起落架红色信号灯不灭,说明前起落架没有收好。当飞机升到900米时,倪介祥按照检查单程序又做了一次收起落架动作,只见红色信号灯仍在闪亮。倪介祥意识到飞机故障的严重性,经地面塔台同意决定返航,同时通知正在机舱内忙碌的主任乘务长徐焕菊。

经地面塔台同意,倪介祥要采取在空中“甩放”的办法。一套急上升、侧滑、大坡度盘旋动作做完了,但离心力作用并未能把前轮“甩放”下来。

赵永亮是个有20多年经验的老机务,他二话没说,拿起一把斧子,用尼龙绳拴着腰部就钻进去了,使劲用斧子敲打前起落架被卡住的地方,费了很大的劲却不见松动。 “甩放”不成,斧头又敲不下来,倪介祥决定采用“试着陆”的方法,即驾驶飞机按正常着陆,试图让起落架在跑道上接地时靠“(足敦)”的力量把前起落架“(足敦)”下来,飞机再升空。在地面人员的精心指挥下,倪介祥驾机转了两个大圈子,连续着陆“(足敦)”了两次,前起落架仍纹丝不动。看来,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迫降了。

倪介祥决定:通知徐焕菊,组织乘客尽量坐在中部和尾部,反复教他们做好迫降的动作;自己驾驶飞机迫降,严宝弟把持油门,并在旁边提醒自己,待主轮一接地后立即拉第一发动机和第三发动机反喷至慢车位置,赵永亮负责拉下减速板和所有发动机总开关,并对发动机实施灭火,当飞机停稳后立即接通紧急撤离电铃。

23时07分,倪介祥驾驶飞机下滑,飞机以“轻两点”姿态着陆了,在机头擦地的一刹那,跑道上划出一道道闪亮的火星,令人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在滑行380米之后,飞机稳稳地停在跑道上,像一匹烈马终于被驯服了。“迫降成功了!”在所有旅客从应急滑梯上跳下去之后,机组人员才离开2173号飞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