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释义

本书突出资料性,以翔实的数据和图表为依据,增强了权威性,书中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力图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的观点归结为: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在于所选道路和模式是否有生命力,能否给人们带来经济实惠,从而为人们所接受并长期存在下去。实践证明,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作 者:邹东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ISBN: 9787509710241

开本: 16开

定价: 98.00元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模式世界瞩目

主报告

第一章 探索中国道路实践中国模式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生成过程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理论支柱与实践框架

第四节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

第五节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赢得未来

专题报告

第二章 苏联模式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苏联模式及其评价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

第三节 苏联演变的性质与历史教训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中国宏观经济与调控

第一节 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7年)

第二节 动荡发展时期(1958~1976年)

第三节 经济体制转型初期(1977~1990年)

第四节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1年至今)

第五节 十六大以来的宏观调控

第六节 宏观调控综述

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与改革道路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农村

第二节 经济增长奥秘:“人口红利”与“土地红利”

第三节 30年中国农村改革的两个模式

第四节 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第六章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第一节 工业化及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第三节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七章 中国财政现代化道路

第一节 新中国财政现代化的基本历程

第二节 财政现代化模式探索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中国财政现代化的展望

第八章 中国金融业制度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轨迹和特征

第二节 法律金融理论: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新角度

第三节 中国金融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法律的影响和作用

第九章 中国开放式发展道路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创新模式

第四节 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挑战、新路径

第十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的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

第三节 “九五”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区域协调发展阶段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第十一章 中国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道路

第一节 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自主创新道路的选择

第三节 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第十二章 中国企业发展道路

第一节 变迁:在单一与多元之间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机与希望

第三节 “阳光大道”与“独木桥”

第四节 改革开放重启多元大幕

第五节 中国企业发展的预测与展望

第十三章 中国法治建设道路

第一节 新中国60年法治建设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 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四节 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十四章 分配制度变革与分配理论创新

第一节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第二节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转变

第三节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价值基础

第四节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政策含义

第五节 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

第六节 调整分配关系的新视角

第十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60年

第一节 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演进阶段与若干倾向

第二节 改革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十大创新

第三节 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总体创新原则

第四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化的五大态势

第十六章 中国模式的含义与意义

第一节 中国模式的确立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主题、目标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十七章 中国经济增长:中性政府的视角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平等和能力建设

第二节 中性政府与改革开放后30年的经济增长

第三节 中性政府与社会平等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总结

案例与调查

第十八章 关于“中国模式”的问卷调查

第一节 受调查者认可“中国模式”

第二节 “中国模式”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的市场化

第三节 “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四节 金融危机是对“中国模式”的检验

第五节 小结

第十九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描述

第三节 代表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第二十章 大寨模式的过去与现在

第一节 大寨模式的过去:集体经济下的“精神模式”

第二节 大寨模式的现在:“集体经济+名人+名地”

第三节 大寨模式的现实意义

第二十一章 东莞模式:成功与启示

第一节 东莞模式形成的几个阶段

第二节 东莞模式的内涵

第三节 东莞模式的特点

第四节 东莞模式的成功

第五节 东莞模式的启示

附 录:广东的“双转移”与东莞的再转型

第二十二章 从太仓看苏南模式:县域经济现代化道路

第一节 太仓模式的“三大跨越”

第二节 太仓模式的统筹协调之路

第三节 太仓模式的“五个转变”

第四节 太仓模式的未来

第二十三章 成都模式:探索中国城市化道路

第一节 城乡关系:统筹一体

第二节 空间关系:集中聚集

第三节 迁转关系:迁转俱进

第四节 产业与城建关系:产业带动

第五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互补

第六节 成都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十四章 中国土地流转模式调查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土地“动”起来

第二节 中国土地流转的模式探索

第三节 通过制度创新走土地改革新路

第四节 流转主体日趋多元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第五节 四大问题制约流转进程多策并举加快土地流转

第二十五章 卫生医疗改革探索“中国模式”

第一节 1949~1978年卫生医疗的传统“中国模式”

第二节 1978~2006年卫生医疗探索新模式

第三节 2006~2009年卫生医疗的新“中国模式”

第二十六章 从浙江的民主看中国民主的未来

第一节 浙江的民主

第二节 他们能否成为俄罗斯式的寡头

第三节 浙江是浙江,中国是中国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8: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