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当代文学的死亡叙事与审美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施津菊 ISBN:10位[7500459599]13位[978750045959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日期:2007-02 定价:¥21.00元 内容提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却又无人能够确切地感受死亡,审美便成了思考和面对死亡的一种方式和归宿。本书以文学中的死亡叙事与审美图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贯穿当代文学五十多年来的死亡话语及其文化建构,既力图做出宏观的把握,又同时进行具体的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包括对作家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其死亡叙事的表达方式、言说内容及其审美图式发展衍变轨迹的考察,对民族死亡文化建构所产生的影响和具有的意义。 作者简介施津菊(1961-),女,祖籍湖北谷城,出生于新疆布尔津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前言 上编死亡价值论 第一章历史视野中的死亡叙事 第一节十七年(1949—1966)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革命历史的建构与英雄主义的认同 第二节历史小说:时代的终结与英雄之死 第三节新历史题材小说:历史无意识叙事与反英雄主义 第二章斗争语境中的死亡观照 第一节“文革”时期(1966—1976)小说:泛斗争意识形态中的死亡表现 第二节新时期初期小说:社会悲剧与人性悲剧的展示 第三章人性的回归与勘探 第四章宗教情怀中的死亡表达 第一节伊斯兰性的死亡叙事:生命两世论中的死亡观照与审美 第二节基督教语境中的死亡叙事:深渊中的呼求与皈依 第五章女性话语中的死亡诗学 中编死亡本体论 第一章朦胧诗与后朦胧诗中死亡本体意识的流变 第二章审美地建构死亡及其文化:以毕淑敏小说为例 第三章死亡日记:切身体验的死亡亲证 下编死亡形式论 第一章荒诞与恶心:先锋小说中的死亡形式 第二章死刑:死亡形式的人道主义呼唤 第三章以死亡的名义:丧葬习俗与仪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