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祥乡 |
释义 | 德祥乡位于县境北半部,距县城46公里。东隔拉三太河与人和乡相望,西同万发、兴隆两镇毗邻,南隔森林铁路与长春乡接壤,北靠万发镇和天增乡。乡境处于半丘陵地区,土质较好;拉三太河水流较缓并多泥沙,沿岸有一定数量的柳林资源,是发展柳编工业的天然资源。全乡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土地利用面积为159231亩,其中耕地142742亩。总户数4511户(农业户3687户),总人口23605人(农业人口为23237人),男女劳动力5469人。乡境居住着汉族、满族、朝鲜族等3个民族。 基本概况德祥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东北部,距县城59公里,与兴隆镇、天增镇、万发镇毗邻,兴庆线、兴洼线公路横穿境内,有大小两条铁路在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森铁纵横交错。拉三太河流经境内。全乡总面积208.2平方公里。2001年3月乡镇区划调整,原人和乡并入德祥乡,全乡辖8个行政村,103个自然屯,总人口4.1万人。德祥乡自然资源丰富,其中耕地面积15722公顷,森林覆盖率10%,盛产大豆、玉米等农产品。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近2亿元,比2000年增长 %,其中乡镇企业产值1.4亿元,农林牧渔收入实现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240元。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该乡是巴彦县较大的粮食主产区。由于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标准化作业,增加生产投入,农业生产登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以绿色、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农村经济新格局,确定“打特色经济牌、走结构调整路”的乡域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绿色有机工程,使全乡的农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发展工业生产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招商引资上项目,在优惠政策宽松环境指引下,德祥乡加快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生产步伐,发挥本地资源多、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通过扶优扶强、发展龙头、使其超常规发展,基本形成了制砖、木制品加工和豆油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新组建了德祥油脂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大豆6万吨,产值1亿多元,“德利宝”豆油为国家AA级绿色品牌,远销国内外;水泥管厂、涵管厂等也是业内人士的良好合作伙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比例达60%,而且容纳了大量的劳动力,2004年全乡已有2000多名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 非国有经济发展势头旺盛。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市场载体建设迅速,商饮服务网点大幅度增加,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零售市场体系。非国有经济呈现出投资少、效益好、发展快、生命力旺盛的特点,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方便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所需。 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 100% ;乡卫生院X光、B超等医疗设施完善,内、外、儿、妇、牙、中医等各科室齐全,医院床位20张,医疗防疫人员10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村卫生所,乡敬老院都达到规范化准。 行政沿革德祥乡隶属巴彦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北部,西邻兴隆镇。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6公里。原属巴彦县兴隆区,1948年11月划归万长区(后改为第十区),1954年3月复又划归兴隆区管辖。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德祥乡。1958年9月,改称德祥人民公社,同年11月并入兴隆公社。1959年4月,从兴隆公社划出,恢复德祥公社建制。1984年2月,改为德祥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