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杨继绳

出 版 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1

I S B N:9787549302239

编辑推荐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中国当代最敢说真话的学者杨继绳先生重磅力作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阶层分析”为题的个人专著,后毛泽东时代关于社会阶层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作者杨继绳为学者+记者型畅销书作家,他的专著影响力相当大,全球铁杆读者数以千万计

他的调查报告多篇作为中共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转发全国

他的调查报告也曾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等人的批示

他也是一个最不“听话”的说真话的人,有三届中宣部部长批评过他

他的《邓小平时?》、《三十年河东》、《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在国内外影响广泛

双封面大包封设计,内文纯质纸印刷,保证极佳品相

万众瞩目,学界期待,一次真正彻底读懂中国社会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子!

内容简介

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然而把现在的“金字塔型”社会建设成为“橄榄型”社会还需要多久?

我们成天讲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怎么变成了农民的“义务”?

当一个总人数约1.5亿、掌握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贡献了全国近1/3的税收、使用着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每年吸纳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的新社会阶层崛起时,是与社会阶层分化相伴而来的矛盾激化的前兆,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表征?

为什么官二代、富二代能比穷二代农二代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根源造就了当前“二代现象”?

我们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为什么中国人的怨气越来越大?

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红领”阶层何以成为众多人趋之若鹜的行列?

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你怎么富?“共同富裕”怎么个共同法?

社会是否和谐,最关键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是否和谐。这本书是从社会阶层这一个一?的社会横断面,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分析各个阶层面临的问题和阶层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寻求社会和谐的办法。

这本书共18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社会分层的一般理论和分层标准,介绍了改革以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状况,介绍和分析了改革以来影响社会分层的各种因素的变动,接着介绍了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改革以来的变化;第二部分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民、农民工、工人、私有企业主、知识分子、官员、新买办、社会有害阶层八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并且综合成一个社会阶层整体结构模型;第?部分是分析如何促进阶层流动,减少阶层冲突,保证社会和谐与社会安全。

作者简介

杨继绳湖北浠水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新华社工作35年,1984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评为高级记者。从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多年兼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曾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大学多次作过访问学者。在工作期间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新闻、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作品,发表了数百篇政治经济评论和学术论文。

他写的调查报告有多篇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中央办公厅文件、国务院文件转发全国,三十多篇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1986年出版的著作《技术商品与技术市场》(1990年修订版改名为《技术贸易学》)是国内这一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他出版的学术专著《邓小平时代》、《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三十年河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1年从新华社退休后,先后担任《中国改革》等多家杂志的编委、顾问。2003年加入《炎黄春秋》杂志社任副社长至今。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分层的理论和分层标准

002 社会平等和社会分层

005 社会分层的标准

010 中国改革前后分层标准的变化

第二章 身份社会——中国改革前的社会分层

016 “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就的各种政治身份

020 城乡分割造就的户籍身份

021 僵化的人事制度造就的干群身份和单位身份

023 “一大二公”造就的所有制身份

第三章 决定分层因素的变动

026 社会分层和制度密切相关

028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身份废除

029 所有制变化:社会分层的基础重构

032 市场配置资源:促进原有阶层分化和重组

035 人民公社解体和户籍制度松动

038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章 财富地位分层

044 改革以前的收入分配

045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的变化

052 居民主要收入项目分配状况

059 对收入差距的分析

065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大为世界之最

067 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扩大

070 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

072 中国的两极:新富和新贫

080 当今中国最穷的人

第五章 权力地位分层

088 什么是权力

091 改革以来权力分层的变动

094 权力商品化

098 权力网和权力场

第六章 声望地位分层

104 什么是声望

105 职业声望评价标准的变化

109 当前中国职业声望状况

第七章 队伍最庞大的阶层——农民

118 改革以前的农民

121 农民分?的制度基础

122 农民的分化

125 农民的收入状况

129 决定农民收入的宏观经济分析

131 农民负担

134 农民与土地

137 农民的文化生活

138 农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组织之中

141 农村干部

144 农民的民主意识在增强

147 农民问题的症结

第八章 城乡过渡阶层——农民工

152 农民工群体的产生

155 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157 新生代农民工

159 农民工的收入和生活

165 割不断的乡情

168 农民工的贡献和回报不对称

170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

173 对农民工的管理

176 农民工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改革阵痛的承受者——工人

184 工人阶层经历的制度变化

192 工人阶层的收入状况的新变化

196 “主人翁”地位的失落

199 国有企业工人承受了改革的阵痛

204 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里的工人

206 工人阶层与社会和谐

210 谁来代表工人的利益?

第十章 历史的回归者——私有企业主

216 在锣鼓声中消灭 在争论声中回归

221 一个迅速崛起的阶层

225 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229 他们是怎样发财的?

236 私有企业主的经营

240 私有企业主的社会地位

243 私有企业主的社会关系

248 中国私有企业主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忧愤深广的阶层——知识分子

254 什么是知识分子

257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职业分布

258 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261 人文知识分子的苦闷

267 传媒知识分子的尴尬

274 科技知识分子的艰辛

277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第十二章 挨骂最多的阶层——官员

286 中国官员数量:世界之最

289 廉价政府何处觅?

291 官员收入的明与暗

294 官员选拔的正道与邪道

297 寻租与犯罪

303 迟到的分化

305 公务员,职业的官员

308 官员阶层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他们还背着历史“黑锅”——当代新买办

312 这个群体的状况

314 他们能挣多少钱?

315 他们是怎样进入这个群体的?

316 怎样看待他们的工作?

318 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十四章 社会有害群体

322 中国有多少罪犯?

326 吸毒者

331 卖淫者

337 有组织犯罪

第十五章 中国当代阶层结构:一个综合体

346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模型

352 中国当前阶层结构的特点

356 中国阶层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十六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60 社会地位的继承和流动

362 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状况

371 社会阶层流动的障碍

376 社会阶层出现固化现象

第十七章 阶级意识和阶级冲突

382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385 中国当代阶层的阶级意识

387 阶层冲突与社会安全

第十八章 愿各阶层和谐相处

398 要确立新的稳定机制

400 救助底层,制约上层

403 搞好社会再分配,减弱不平等程度

405 制衡权力驾驭资本

媒体评论

求真路上的杨继绳

2011.04.19 来源:南都周刊 文_杨海橘

他是思想上的晚熟者,四十年的记者生涯,跟着反右和“文革”跑了二十年;之后的二十年,才没再说假说。“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我早就认识了,真正理解它,耗费了10年的青春。”

这是一家因敢言而著名的杂志社。某宾馆院内的二层小楼,《炎黄春秋》几间办公室,简陋地排列其中。笔者的到来将杨继绳从一场尴尬的探访中解救出来,他哈腰扶着门,客客气气地对上访的老?太说:你看,我有采访,抱歉哈,你看,实在抱歉哈。

从新华社退休两年后,杨继绳便来到这里,到现在已是7年。他坐在对面,始终笑眯眯的,端然得像旁边那台笨重的显示器,说到那些荒唐的往事,他表现出的,是令人惊异的平静。

饥饿

此生,杨继绳再不能忘记那个跟在人群之后呼号奔走的年轻的自己—他带着空白的脑子,从农村来到清华,满腔赤诚—而父亲的死,正在背后渐渐淡去。

1959年4月,19岁的杨继绳读高中,正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共青团委办“五四”青年节墙报,儿时的朋友张志柏从湾里匆匆赶到浠水第一中学见他:“你父亲饿得不行了,赶快回去。”

杨继绳当即请假并到食堂停伙3天,取出3斤大米,赶回家中。

走到湾里,杨继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门前的油树(榆树)没有皮,白花花的,根也刨了,池塘早被捞蚌的乡亲放干了(过去乡亲不吃蚌,嫌它腥)。没有鸡犬相闻,没有孩子的欢笑。一片死寂。

父亲就躺在床上,两眼无神,脸上的皱纹宽阔而松弛。“父亲怎会变成这个样子?两个月前还好好的。”—上次见面,杨继绳没有注意到父亲因饥饿而浮肿的双腿—当时生产队偷偷杀了一头牛,父亲叫他回来吃牛肉。这头牛是父亲养的,父亲说自己不忍心吃,那些肉,杨继绳自己吃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