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名: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 作者:伍世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ISBN:9787020067916 开本:16开 定价:28.00元 内容简介伍世昭博士的专著《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脱稿了,他给我寄来了打印稿,嘱我为书稿作序。这是伍世昭在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很有分量的成果。比起当初的出站报告来,该书在篇幅上几乎增加了一倍,内容上也有较大调整,感觉学术含量更高了。看着这三十余万字的沉甸甸的书稿,作为他的博士后指导教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识伍世昭时间不算太长,尽管他自己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硕士论文答辩会上见到了我。那时他正在刘泰隆教授门下攻读硕士研究生。刘泰隆教授治学相当严谨,为人也很厚道。他培养的研究生也大都做人低调而又有较高的学术追求。十几年后我曾有心推荐刘先生做博士生导师,但他身体不好,未能如愿。如今刘先生已经辞世,想起来总有些遗憾。我真正认识伍世昭,是在2002年年底的一次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那时他博士毕业不久,会后他表达了跟我做博士后研究的愿望。他博士其间师从蒋述卓、饶芄子教授,主攻郭沫若早期诗学。其博士论文《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后于2003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改名为《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做得颇有新意,很见功力(他以论文形式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的几篇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一定注意)。 作者简介伍世昭,1962年生,湖南东安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广西师范人学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赏评》等专著多部。 图书目录序 1 导论:文学价值论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 1.1 文学理论批评与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 1.2 文学价值论与文学价值存在的主客观依据 1.3 文学批评“相位”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多元价值取向 2 社会政治价值取向 2.1 “政治小说 2.2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3 “党的文学” 2.4 “工农兵方向 2.5 “人民的文艺 2.6 “社会主义新文艺 3 精神启蒙价值取向 3.1 文学与“立人 3.2 “人的文学 3.3 “文学是人学 3.4 “文学的主体性 3.5 “人文主义”文学理想 4 现实认识价值取向 4.1 “科学”与“求真” 4.2 “本质的真实”与“形象化” 4.3 “作家的头脑”与“能动的反映” 4.4 “艺术的认识”与“世界观” 4.5 “审美反映结构”与“审美反映” 5 心灵表现价值取向 5.1 “诗人者,撄人心者也” 5.2 “自我表现”与“情感论” 5.3 “主观精神”与“感性的活动” 5.4 “心理世界”与“心灵的表现” 6 审美感悟价值取向 6.1 “忧生”情怀与“境界”说 6.2 “生命的律动”与“意境”的创构 6.3 “美的特质”与“美感经验” 6.4 文体形式之美与“人性美”的统一 6.5 “审美价值结构”与“审美情感模式” 7 形式本体价值取向 7.1 白话文学“正宗”说与“文体的解放” 7.2 “诗化”与“三美”一 7.3 “影戏眼”与“小说文体” 7.4 “文学本位”与“新诗戏剧化” 7.5 “形式本体论”与“文体学原理” 8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学理追求(代结语) 8.1 “论究学术,阐求真理”与吴宓文学批评的守成主义立场 8.2“理性的纪律”与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批评 8.3“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与钱钟书寻求“打通”的比较诗学 8.4“学术品位”与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主张和“典型共名”说 8.5 “文学的本质特征”与钱中文、童庆炳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文学的人民性: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 论中国20世纪审美论文论 论中国20世纪语言形式论文论 历史之脉·知识体系·话语资源 ——论中国20世纪认识论文论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