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观庄严论 |
释义 | 中土教授: 梵名 Madhyamaka^lam!ka^raka^rika^。寂护(梵 S/a^ntaraks!ita)著。本书综合中观思想与唯识思想,但较偏重中观。全书共九十七颂,第一颂强调一切法无自性,犹如影像。第二至六十二颂阐明第一颂之宗旨。六十三颂以下则叙述一切法无自性,并以世俗谛及胜义谛,来论述如何以论理学之法说明其得以成立。(中观庄严论の解读序说(山口益)、中观庄严论注の和裥研究(一乡正道))p1038 FROM:【佛光大辞典】 瑜伽行中观派之祖寂护着。乃继承以清辨为首的自立论证派的中观学说,再运用月称的论理学及认识论之体系下的论理学方法,在偏重中观思想之下,企图综合中观与唯识思想的一部论著。 全书计九十七颂,首颂强调一切法无自性,犹如影像。第二至六十二颂,依据第一颂的理念,透过对诸学派的批判而明示正理。其批判的对象,除胜论学派、有部的极微说之外,重心仍在识论;即驳斥认为识有相(a^ka^ra,形象)的有相说,以及无相的无相说。透过这一批判,以显示一切存在皆无单一性。 第六十三颂以下,一面论述一切无自性的论理学方法如何得以存立,一面论述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关系,以揭示瑜伽行中观派的学说。 本书没有汉译,梵本今亦不存,仅由若干论书所引用处知其片断。全书仅有西藏译本。注疏有寂护自着的《注》,以及其弟子莲华戒的《细疏》;也只有西藏译本。 [参考资料] 一乡正道《中观庄严论の研究》;《中观思想》第一章(《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3});山口益〈中观庄严论の解读序说〉(《干潟博士古稀记念论文集》)。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藏传教授: 在此应当追随前辈智者们的传统对著论五本略作说明: 一、由谁所造:此论是静命论师所撰著的。人们众口一词、无有争议地共称:尊者智慧超群、戒律清净、品行高尚的丰功伟绩独占鳌头,最终成就了至高无上的果位,是印藏两地宛如日月般遐迩闻名的大阿阇黎。 二、为谁而著:此论是为了那些力求对所有大乘论典之义获得以正理引发、不被他夺、博大精深之智慧的诸位后学者而撰著。 三、属何范畴:此论归属于大乘总的教法,尤其是《月灯经》等诸甚深经部的范畴内。 四、全论内容:通过二理(即世俗理与胜义理)明确开显二谛无倒真如所摄的道理。 五、有何必要:为令轻而易举对整个大乘的教义获得定解进而证得殊胜菩提。 接下来对此著论五本略微广述: 一、关于此论的作者静命菩萨,《文殊根本续》中有对佛教之施主、精勤持戒者、诸婆罗门的一段授记,而在讲到精勤持戒者的开头时云:“本师教典于人间,末时世界衰落际,精勤持戒王相者,必定无疑现于世。”当然,这其中只是笼统地总说了会有数多精勤持戒之王或主尊出世。而在分别授记诸多大德的行文中,又云:“名谓巴者宣净戒。”显而易见,这其中已对尊者(菩提萨埵)之名的首字作了明示。在此续的结尾又授记这所有大德均修成密宗而证菩提。在《楞伽经》中指出:在未来之时,当外道的邪见纷纷涌现之时,犹如对治般的高僧大德将会出世。此经云:“此后未来时,导师名智慧,开显五所知,大勇士现世。”其中的“智慧”实际上是静命论师的别名,这是前代诸位智者众口一声的解释。由此可知,“静命”显然是尊者出家的法名。另外也有迥然不同的多种称呼。所谓的“开显五所知”,其实是在授记(静命论师)以理抉择五法进而将所有大乘归结为同一密意的这一点。 此外,《三摩地王经》中也云:“末法浊世菩萨勇士者,护持如来教之此胜法,彼等吾子末时护正法,千万佛皆交付与彼等。”可以明显看出,此经中已经完整地指出了“摩诃萨埵绕卡达”的全名,静命论师的尊名如果用梵语来读就是如此。此处如若也同样读成“末法浊世摩诃萨埵者”就比较容易理解;而所谓的“绕卡达”可以解释为维生或护持。因而,通过此名词也使所表达的意义一同显露出来了,因为(一句话)能引出直接之义、间接之义、言外之义等多种含义,这就是佛语的特点。静命阿阇黎通过卓越的理证智慧(无误抉择)以上两部经的无垢意趣,进而开创了两大宗轨(合一之宗),由此可见,这两部经中授记的原因也在于此。 摘自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恭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