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眉蝮蛇 |
释义 | 学名白眉蝮蛇学名: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 药用价值白眉蝮蛇分布于东北长白山一带,东北小兴安岭。白眉蝮蛇蛇毒提纯后的精毒制成的生化制剂——蝮蛇抗栓酶,是脑血栓的克星,其换代产品——降纤酶,在治疗心、脑血管、高血脂、脉管炎等疾病方面有独特疗效。 特征外形毒性很强,行动缓慢,毒牙为前管牙,2到4颗,体长750mm左右。卵胎生,每年7、8月份产6至8条。 全长雄性414+64 mm,雌性344+48 mm,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左右交错或并列,圆斑中央色浅,外侧常开放呈马啼形,有的标本还有一条红棕色脊线;眼后有一呈色眉纹,其上缘镶以黄白色边;尾后段黄白色,但尾尖常为黑色。 吻棱明显;鼻间鳞外侧尖细笛向后弯;背鳞中段21行;腹鳞+尾下鳞167-196,平均180。有颊窝,有管牙。 食物捕吃鼠类、蜥蜴、蟾蜍、蛙、鱼、蛇等,主要吃鼠类 。白天晚上都见外出活动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 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国外分布于朝鲜半岛。 春秋两季多集中在坟堆草丛冬眠场所附近活动;夏季秋初多分散活动于稻田、耕地、沟渠、路边、村舍、园林。 繁殖在浙江每年11月到翌年3月初为冬眠期,在活动期的5及6月和10月分布有两次活动高峰。卵胎生,5月及9月曾见交配,8月到9月产仔2~20条,初生仔蛇全长140~170 mm。垂直分布从沿海低地到秦巴山区海拔1 100 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