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共中央东北局 |
释义 | 1、1945年9月,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控制东北的决心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的工作。到1945年12月,全国各解放区调往东北的部队达10.7万多人,干部约2万人,其中有中共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20人(含4名政治局委员),大大加强了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在9月15日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东北局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的活动,并且第二天就电告各大解放区。 1946年6月3日,中共中央为进一步推动东北的工作,给东北局发出指示,重申了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要求东北局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6月16日,中共中央为加强东北工作的领导,发出了关于东北干部分工问题给东北局的指示,决定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由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5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7月3日至11日,改组后的东北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当时北满根据地的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在东北的中共中央委员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和候补中央委员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陈郁、肖劲光、万毅、吕正操、古大存,共19人,以及部分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 1945年11月至1946年3月,东北局由沈阳迁往本溪,这段时间,完成了我党由“独占东北”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转变;形成了发展4大根据地思路;组建了4大军区;组建了3纵、4纵两大主力纵队。 2、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全国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和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命,分别是“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林彪;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东北局成立1953年的高饶事件直接导致了大区制的撤销。有“东北王”之称的高岗和掌握着华东区党政军大权的饶漱石,从1953年下半年起利用党和国家的领导机构进行调整的时机,进行一系列篡党夺权阴谋活动。12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高饶的阴谋提出了严重警告。1954年2月召开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高、饶受到了严厉批评。1954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关,各大区行政委员会随同各中央局、分局一并撤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