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毒性红斑 |
释义 | 中毒性红斑(toxic erythema)也称毒性红斑或中毒疹(toxic eruption),为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红斑损害,常见于儿童和青年。 中毒性红斑【成因】属于中医“诸物中毒”和“热毒发斑”的范畴。 【症状】全身泛发鲜红斑或伴有风团、丘疹,自觉瘙痒,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不适症状。中医认为本病是由饮食不洁,毒伤脾胃,发肌肤或由于外感风温热毒所致,治宜清泻肠胃,解毒利湿或凉血消斑,清营解毒。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与食物过敏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过度饮酒也可致其病发。 【病因】病因尚不清楚,常为食物过敏,贝壳类鱼类、水果(鱼虾蟹、草莓、酒浸杨梅等)。其次为药物过敏(巴比妥、磺胺、血清制剂等)和某些细菌病毒或系统性疾病(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风湿热、单核细胞增多症、布氏菌病、肺炎、脑脊髓膜炎等)。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某些细菌、病毒或系统性疾病所致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红斑损害。 【临床表现】发病较急,以面部、胸部、上臂和股部显著,呈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压之褪色。初起为孤立性小红斑,迅速扩展,融合成片,颜色由鲜红色转变为暗红色,有瘙痒、刺痛或灼热感,严重者可波及全身黏膜亦可受累,可有发热,头痛和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诊断】 根据发病急皮疹形态,发病前有食用某些食物或感染,诊断不难 中医病机和辩证 1.中医认为多因内蕴湿热,饮食失节,使湿热结毒入于营血,毒邪外透发于肌肤而致病。 2.中医辨证分型 主证:急性发作,皮损潮红肿胀,有时有点状出血。有发热,头疼,胸闷,腹疼,小便赤短舌质红绛,舌苔白腻,脉弦滑而数。 鉴别诊断需与猩红热样红斑和麻疹样红斑鉴别。 【检查】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单一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辨证】湿热结毒,灼煎营血。 【治疗】 1.除去病因和对症治疗内服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必要时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2.中医疗法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方药:解毒清营汤加减。肺热明显者可加黄芩,高烧不退者可加犀角粉或羚羊粉,皮肤水肿小便不利者加茵陈、六一散。 【预防】去除病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感染者可及早进行抗感染预防。 【方名】加味凉血退斑汤。 【组成】鲜生地30克,鲜芦根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桑叶9克,白藓皮15克,赤芍9克,黄芩9克,生栀仁6克,滑石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常规治疗方式及药品1、地氯雷他定片/氯雷他定片(作用:缓解过敏症状及体征) 2、清热解毒剂/清热解毒胶囊(作用:清热解毒) 3、止痒擦剂/止痒类软膏 (作用:抑菌杀菌,外用止痒) (注: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后使用,如果服用3天症状无缓解,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