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赤乡 |
释义 | 中赤乡位于福建省武平县西南部,东经116°08′,北纬24°55′。离县城25公里,东与岩前镇毗邻,南与广东广福镇接壤,西与中山、下坝乡相连,北与城厢乡、十方镇相邻。总面积113.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93万亩,林地面积13.62万亩。 乡镇简介中赤地理位置优越,中岩公路与国道205线相连,中赤公路与省道306线相通,中赤育平村直通广东广福镇,交通便利。境内7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三通”(即通电、通路、通电话)。境内为山地地形,山地多、平地少。中赤河自东西而入,接纳十方溪、岩前溪、万营溪,往西注入下坝乡。中赤河从东向西穿流而过,水位比较平稳,可以常年流放木排。建国后每年有大量木材、竹子从这里流放至广东。全乡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行政辖区全乡辖中赤村、上赤村、壮畲村、万营村、下营村、平沿村、育平村7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中赤。 辖区代码350824205:~201中赤村 ~202上赤村 ~203壮畲村 ~204万营村 ~205下营村 ~206平沿村 ~207育平村。 历史沿革中赤,宋代属和平乡,明时属归郡里。民国初设中赤区,民国29年(1940年)改为万成乡。苏维埃时期属中赤区,有二个乡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建国初先后划入城厢区、下坝区。1958年4月设立中赤乡,11月成立中赤公社。1960年2月并入下坝公社。1961年4月恢复中赤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中赤公社,复设中赤乡。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9735 男 4851 女 4884 家庭户户数 2613 家庭户总人口(总) 9474 家庭户男 4666 家庭户女 4808 0-14岁(总) 2866 0-14岁男 1394 0-14岁女 1472 15-64岁(总) 5903 15-64岁男 3053 15-64岁女 2850 65岁及以上(总) 966 65岁及以上男 404 65岁及以上女 56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596 地理气候中赤地处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度190米,山地多、平地少,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无霜期310天,土地肥沃。 自然资源中赤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竹林木、水资源、矿产三大资源优势。乡内在壮畲、万营村探明石英石矿。贯穿上赤、中赤、下营三个村的中赤河,水力资源约5000千瓦,目前建成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2820千瓦。中赤河流多处可供水电资源开发,有林地135万亩,森林覆盖率83.7%,林木蓄积量 30 万立方米,立竹量79.95万根。竹林2000亩以上村有壮畲、万营。 经济建设中赤经济发展迅速。1987年农业总产值358.75万元,有乡镇企业278家,年收入186.93万元。至2001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3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0.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5元。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水电、造纸、竹木加工、酿酒等支柱产业。 近年来,该乡积极融入全县“6+2”产业发展部署,围绕“增加经济新增长点,增加财税收入,增加劳动力就业”目标,坚持内外并举,内资外资并重,积极引资兴办“飞地”工业和“本地”工业项目。该乡加强签约项目和在谈项目的跟踪服务,以真诚感动业主,用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取信于业主,严格执行手续代办服务,真心招商,细心服务,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努力营造扶商、亲商、富商的发展氛围。200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655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482万元,工业总产值3069万元,与1988年相比,分别增长6.76倍和5.94倍。 2007年以来,该乡新上项目8项,总投资5000余万元,至目前,已完成投资近4000万元。 粮食生产中赤乡以栽种双季稻为主。部分旱地种植甘薯、玉米等杂粮。1988年,全乡粮食平均每公顷单产2960公斤。1988年以后以栽培杂交水稻为主,常规品种被淘汰,包衣种子育秧、旱育秧,抛秧代替了传统的大田育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00年,全乡粮食平均每公顷单产4680公斤。 经济作物中赤乡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烤烟、木薯、蕉芋;果树有枇杷、柑橘、桃、李、柿等。1988年全乡种植柑橘8.46公顷。2000年,引进优质苦瓜、萝卜、甘蓝、马铃薯、夏阳白菜、槟榔芋等蔬菜品种在大田种植,大田种植结构得到大面积的调整,大田蔬菜种植面积469.2公顷(含复种),产菜10350吨;至年底全乡有果树217.33公顷,产量735吨,其中柑橘177.33公顷,户均0.07公顷,油料作物12.27公顷,产量8.5吨;烤烟85公顷,产烟125吨;其他经济作物8公顷。果园主要分布于中赤、上赤、壮畲、万营村。 林业生产中赤有山林面积9733.33公顷,其中集体林地6800公顷,自留山1266.67公顷,国有林1393.33公顷。森林蓄积量30万立方米。1988年后,执行砍造并举方针,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各村以林场为单位组织劳力生产木材、造林更新。1996年,上赤村被林业部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至2000年,全乡13年累计造林更新面积3297.33公顷,造林绿化率居全县首位。乡内竹林1988年只有6.903公顷,竹林面积扩大355.33公顷,立竹量2250株/公顷。同1988年相比,面积扩大348.4公顷和1125株/公顷。 畜牧水产1988年以前,乡内农户饲养猪、牛、兔和鸡、鸭。1992年后,农户饲养生猪有所发展,出现瘦肉型猪养殖专业户,传统的本地品种逐年被淘汰。到2000年,全乡饲养瘦肉型母猪103头,年出栏300头以上的瘦肉型猪养殖专业户2户,100头以上的有3户,50头以上的有8户,瘦肉型猪的养殖普及率达20%。全乡生猪出栏10910头,牛出栏540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004吨,比1987年分别增长240%、1900%和70.14%;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64万元,比1987年增长10.18倍。 1988年以前,乡内农户的水产养殖主要利用山塘、池塘饲养四大家鱼,数量很少。1990年以后,随着下坝电站、上赤电站、长丰箭电站的相继建成,农户充分利用丰富的库区和河道水面资源,采取库位和河道承包的形式,大力发展四大家鱼养殖,同时,引进技术,推广了罗非鱼、鲶鱼等名优特鱼类的养殖。在养殖方式上,1995年始推广网箱养鱼新技术,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养殖数量和产量。2000年,网箱养鱼面积达3000平方米,全乡水产养殖产量达120吨,水产养殖总产值达到49万元,比1988年分别增长8.38倍和21.22倍。中赤河鱼品质优良,味鲜肉嫩,远近闻名,畅销周边乡(镇)和广东市场。 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1988~1997年,乡内创办了机砖厂、机制纸厂、木制品加工厂、石英石粉厂等乡(镇)工业企业。同时,个体加工业、运输业、商业、饮服业迅速发展。1997年开始,兴建一批股份合作制小水电站,先后建成装机容量为800千瓦的上赤电站、装机容量为800千瓦的长丰箭电站及附属电站、装机容量为160千瓦的七星礤电站,将装机容量125千瓦的横石电站扩建成装机容量640千瓦的中赤联发电站。2000年,乡内有小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为2400千瓦;有个体酿酒厂27家;全乡有各类企业380个,从业人员1235人,乡(镇)企业总产值9418万元,其中个体企业357个,从业人员935人,产值5442万元。纸厂、木制品厂产品销往台湾。电站电能并入广东电网,售往广东省。 乡村财政中赤乡乡村财政比较薄弱。1992年后,随着多种经营特别是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乡村财力逐年增强。2000年,全乡预算内财政收入70万元,比1988年增长96.40%倍。 交通邮电1988年,有武平城关至中赤、中赤—上赤公路,总长31公里。1990年以后,先后开通上赤—岩前、万营—下坝、中赤—平沿村,乡内平沿村—育平村、万营—下营村和育平村到广东广福镇的公路,总长68公里。同时对县道三角埔至壮畲段、万营至中赤段公路路面铺设水泥。2000年,全乡7个行政村通公路,全长41公里;35个自然村通拖拉机路,总长33公里。下营渡口有平头船2只,共3吨位。全乡有货运汽车4辆、小型汽车5辆、龙马车9辆、拖拉机13部、摩托车778辆。 1988~1996年,由于本乡交通不便,平沿、育平、下营村的邮件传递靠肩挑步行,隔日一班。1997年开始,实现自行车、摩托车传递邮件,每日一班,邮政服务水平大大提高。 1991年乡内只有邮电局、林业站、银行营业所各安装一部载波电话。1996年10月购进程控设备,开通程控电话,实现乡(镇)电话交换自动化,专线专户。1997年建成移动电话机站和无线寻呼站,开通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2000年,全乡7个行政村都开通程控电话,通村率100%,736户村民安装固定电话,通户率29.69%。 水利水电1988年,乡内只有简易的草木坝陂,供农田灌溉。1989年,建电灌站1个和800米长的中赤村防洪堤。1988~2000年,全乡有水陂27个,水圳33条,水库4座自来水厂1个,水电站5个(总装机容量2400千瓦)。全乡水利灌溉面积549.33公顷;有供电所1个,100%自然村用上电。1999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2000年实现城乡电网同网同价。 乡村建设1988年以前,乡内村道狭小,为河卵石路或土路,民宅多为木瓦房。1993年,拆除中赤街旧民宅,实行统一规划,兴建了农民新村,新建1条10米宽的农民街,沿河两边道路铺设水泥。1997年,上赤村被市政府列为造福工程新村建设试点村。按规划兴建住房。此后在壮畲、万营、育平等村相继实施新村建设工程。新村住宅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设计仿效城市格式,单家独院,铁门铁窗,墙上贴瓷砖,地板铺瓷板,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配套,通风明亮,美观大方,具有现代装饰;新村内水、电、路、通讯各项设施齐全,既体现了农村特色,又有小城镇气派。至2000年,有113户566人先后搬进新村。 集市贸易中赤农历每月逢三、八为墟期。2000年,墟日均人流量1952人次日最高成交额12万元,年成交额286万元。 特色农产品本乡盛产烤烟、食用菌、蔬菜、花卉、脐橙、柑桔、药材、河鱼、豆腐等农副产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