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蚕二号
释义

品种信息

中蚕二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夏秋蚕品种,该品种是一对抗逆性强、产量、产值高,丝质优良、兼抗(抗氟化物)、易繁、综合性状好的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

品种特征

中蚕二号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丝质优良、耐氟、易繁等特点。产附良好,繁育系数较高,适合当前我国夏秋用的新蚕品种。该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北方蚕区饲养。

产量表现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蚕二号品种万蚕茧层量比现行品种提高10~15%,一粒茧丝长1000~1200米,解舒丝长800~1000米,出丝率17~18%。该品种通过地区适应性鉴定结果,它的强健性与生产上的苏3·秋3×苏4强健,茧丝质量比苏3·秋3×苏4为优,茧丝长、解舒丝长均增长100米以上;比四川省生产上推广的781×7532抵抗力强、茧质优,解舒优于781×7532,解舒丝长增长120~200米。该品种正交卵色灰绿色,克蚁头数2200头,反交卵色紫褐色,克蚁头数2200~2300头。孵化齐一,食桑快且旺盛,壮蚕体色青白,普斑,蚕体粗壮结实,老熟齐涌,多结上层茧,茧形大而匀正,茧色洁白,缩皱中等。茧层率23~25%,解舒率78%以上,净度93~95分。

中系含有多化性血统的中×中杂交固定而成的夏秋用蚕品种,二化,四眠。该品种为越年卵,卵色灰绿色,孵化齐一,克蚁头数2200头左右;蚁蚕褐色,趋旋旋旋光性强,行动活泼,眠性较快、齐一,壮蚕体色青白,素斑;各龄用桑适熟偏嫩,盛食期用叶偏老;老熟齐一,多集中在13:00左右盛上簇,多结上层茧,茧形较大,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茧层率21~22%,一粒茧丝长1100~1300米;五龄经过6~7天,全龄经过22~23天,蛹期15~16天;解舒好,净度优良,发蛾涌,雄蛾活泼,耐冷藏;产卵快,交配性能好,产附整齐。

该品种与中蚕二号日系对交,应迟一天收蚁。

中蚕二号日系系日、日杂交固定种,二化,四眠。该品种卵色为紫褐色,每蛾产卵数500粒以上,孵化齐一,克蚁头数2300头左右,蚁蚕体色黑褐色,逸散性强,眠性较慢,各龄眠起齐一,普斑,食桑较快,上簇齐一,盛上簇早7:00时左右,茧形微束腰或略带圆筒形,匀正,茧色洁白,全龄经过23~25天,蛹期16~17天,蛹体较大,发蛾较慢,交配性能好,产卵量多,产附良好;该品种体质强健,茧层率22~23%,茧丝长1000~1200米,解舒率75%左右,净度93~95分。该品种与中系对交,应早一天收蚁。

饲养要点

该品种属于早、中秋用品种,是一对具有抗逆性强、产量、产值较高,丝质优良,耐氟,易繁等特点的强健性品种,适应于高温多湿的早秋饲养,为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提高该品种茧丝质量,针对新品种性状,应掌握以下要点:

1、做好催青补湿工作,促使孵化齐一。保持各龄的温湿度标准:

第一、二龄为27~28℃,干湿差0.5~1℃;

第三龄为26~26.5℃,干湿差为2℃;

第四龄为25~25.5℃,干湿差2~2.5℃;

第五龄为23~24.5℃,干湿差2.5~3℃;

2、该品种眠起齐一,眠性较快,催眠期较短,因此,应适时加网除沙分匾,蚕座不宜过密,防止饿眠;

3、收蚁及各龄用叶适熟偏嫩,壮蚕用叶务使叶质成熟,龄用叶力求新鲜,严禁蚕儿食下蒸叶、发酵叶、霉变叶、湿叶、水叶、病菌感染叶、农药污染叶等不良饲料。

4、防止32℃以上的高温闷热多湿,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和降温排湿措施。

5、加强各阶段消毒防病工作,坚决淘汰病蚕、死蚕、遗失蚕,杜绝病原物的感染。做好各阶段消毒防病工作,加强技术管理,坚决淘汰病蚕、死蚕、遗失蚕,杜绝病源物的感染,直接与蚕座接触用具消毒更应彻底;

6、上簇涌而集中,营茧快,要及早做好蚕室蚕具的准备工作,上簇不宜过密,切忌簇中多湿闷热,温度保持在23~24℃为好,加强通风换气,以提高上车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