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马族 |
释义 | 白马族据考证是古代白马番人或氐人的后裔,集中分布在四川和甘肃两省交界的摩天岭山脉的南北两侧。全国共1万人,九环线上的平武县境内大约4千人。 风俗习惯解放后被归为藏族,但是他们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群体,不与外界通婚。他们讲自己的语言,穿自己民族的服饰,并自豪地沿袭他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语言,自认为不属藏族。他们不追从喇嘛教,以传统的农牧业生产为主。副业包括养蜂、打猎、采药和伐木。白马寨即为白马族居住的一个寨子,白马族人喜好衣着白色,并帽沿别一白色羽毛,故得其名。白马族的男女青年结婚前允许有性行为,一旦结婚後,彼此应该忠贞不渝,离婚被认为是羞耻的。 中华民族本来是56个民族.白马族不在其中,所以白马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 一位历史学家说白马族是三国时期生活在四川省和陕西省氐族中最大的一支部落。 史上李白和李世民也属于白马族 摩天岭上白马族在王朗的周边生活着一个古老而独特的白马民族。白马族据考证是古代白马番人的后裔,集中分布在四川和甘肃两省交界的摩天岭山脉的南北两侧,平武县境内大约4000人。解放后被归为藏族,但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自认为不属藏族。以传统的农牧业生产为主。副业包括养蜂、打猎、采药和伐木。其语言、风俗、历史文化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并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文化传统,与王朗的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沿路上都可以看到成群的牦牛、马、羊,它们悠闲地在白马河畔散步,可就是不见牧羊人。羊儿在路边吃草,三只小羊紧紧地跟在妈妈后面,有两只上树找吃的,想必树叶比草更美味吧。见有陌生人来,它们急着躲开,可有一只上树的羊被卡在了树杈中,挣扎了几下也没有办法,其他的羊都已经跑掉了,我只好大着胆子慢慢地走过去,开始真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它看到我走近就越显得不安。我站在树旁一会儿,还学了几声羊叫,将手伸过去,也许它知道我能帮它,当我接触到它的身体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跳起来。就在从树杈中被解救后,它就急于想着地,从我怀中挣脱,找它的同伴去了。 白马山寨的山门造型独特,山门两侧绘着代表白马风情的图案。从这里走进去,就将进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白马藏区。 传说中,白马藏人曾居住在绵阳江油一带,因与诸葛亮交战时兵败,答应让出一箭之地。但当一箭射出之后,白马人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都没有找到,结果一直找到了深山老林。白马人信守承诺,还是搬进了深山之中,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 白马人勤劳勇敢、崇拜自然,有他们自己独特、古朴的民族文化。白马人的木屋依山而建,屋内屋外到处都是艳丽的彩绘图案。白马人以农耕、畜牧为生。每到播种时节,白马人就用长犁杖驾驭两头犏牛,大面积种植荞麦、燕麦等农作物。 路上遇上白马人,他们都会主动和你打招呼,问你去哪里,用不用搭车。三个小时后走进了“阳光之家”,一家人都在烤火,我一进屋就邀请我穿上他们的民族服装,特别的是衣服上的腰带,是由古铜钱穿编成的,它不光是装饰品,而且也可以用来装东西。再带上插有白色羽毛的别致小毡帽。又厚又长的裙子走起路来确实不方便,她们干活时就将两个裙角向后扎在腰带上。坐了一会儿,外面就开始下雨了,除了三四岁的孩子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不会说汉语外,其他人都会,交流也很愉快,不用多久就了解这个大家庭之间的关系,也融入了这环境中,后面到的外地游客把我错当成了这家人的亲戚。我喜欢这个寨中非常随意的感觉,一会儿几个小孩跑进来,一会儿又几个人进来喝茶烤火,到晚饭时,已经是18人了。主人和客人是分开吃的,先是客人吃,而我已经属于主人列了。吃饭前是向客人敬三杯酒,酒是自家酿的青稞蜂蜜酒,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边唱边敬酒,饭菜用的都是生态蔬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大口地吃,大口地喝。这里食宿,包括为游客举办篝火晚会,每人50元。 晚上的篝火晚会,有当地的表演队,她们曾去上海表演过,在白马舞蹈中夹杂迪斯科,锅庄、猫猫舞等也十分活跃、易学。不知疲倦地跳到十一点多,从这家跳到那家,她们的嗓子已经唱得有些沙哑了。 白马山寨还有许多故事正在发生,当车开到一处工地时,现代文明和原始空间产生了一种交融。但愿我身后那个快乐的家园,无忧无虑的家园,在未来会保持它的浑然天成的魅力。 白马族姑娘文身之谜<转>历史记载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绵阳市境内,平武县城至九寨沟途中的白马族聚居地,古称“白马路”。 《诗经·商颂·殷武》记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氐羌,即氐族。古事后称所有放羊民族为羌,古羌不同于今天的羌族) 据考,白马族,可能是古代氐族的后代,是一个在“民族学”上,有争议的民族,暂归于藏族,没有列入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中。 他们头上所戴的帽子,常插一支白鸡毛以炫耀其美。现有两千多人,分布在平武县少数几个乡镇,以王坝楚一带最多。 环游考察1992年11月,我离开九寨沟继续完成从成都出发的环游考察,骑车只身翻过黄土梁子,黑灯瞎火,刹车胶皮垫子好几次打滑,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估计距王坝楚不远了,我只好推车下坡。 见到一家灯火,随便问路,从窗口往里看,屋内有一位白马族姑娘露出左边大乳房在喂小孩。 想问又不敢问,最后我还是大着胆子问了,“这里到王坝楚还有多远?”,没想到她答了话,“没多远!下坡就是的。” 第二天,我在王坝楚又见到这位姑娘,她叫格朗找。 不知为什么阿找一见我就脸红。后来有人告诉我,白马族姑娘喂奶时看到的汉子,她一生都会记着他。 再次探访我认为这是说说玩的,当时天黑,我在暗处,她在明处,怎么看得见我?但是,11年后,2003年12月,我的确又想乘车去看看这个已被称作“后九寨沟”的地方究竟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会碰到白马族姑娘格朗找。 原来土石的路,变成了柏油路;房子多起来了,好多地方都觉得陌生,似曾见过,又似曾没见过。 寒风飞雪中,我竟然认不出王坝楚。我记得那夜,王坝楚灯火很亮,插着白鸡毛的男人和女人,在我眼前恍来恍去…… 在街尾有座“森工队纪念碑”的亭子,司机帮我找到了。说春节放假,多数人回家过年了,于是带我去了一处白马族寨子。 白马族寨子,大部分是木质的悬山式建筑。 那天的篝火晚会,跳圆圆舞、喝咂酒的人很多,但我并没有见到格朗找,却认识一位叫阿该的姑娘,她手臂上浅蓝色的文身,引起了我的注意。 文身的姑娘中国文身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 《礼记·王制》说“东方曰夷,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我想: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可能就有文身的习惯。 文身的意义,大概有图腾崇拜、民俗风情、审美愉悦,宗教迷信,等。 台湾蕃族、云南独龙族,都有文身的习惯。 关于白马族文身,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文字记载,也没有听人说过,因此,特别好奇。 阿该姑娘说:“小姑身上有,看不看?”好奇心趋使我忍不住说“看!”阿该姑娘说“你不怕?”我不知她所说的怕是什么意思?怕羞?当时我已经是快50的人了,不可能。怕阿该的小姑拒绝,这也没什么啊!请我去的人是阿该,至于阿该的小姑让我看不看,那是另一回事,我不看就是了,这有什么关系? 会不会因为其它因素,使我难堪或遇险呢?我素知白马族剽悍和骁勇,明代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兵备副使沈琮“作战多选白马为先锋,夷人见白马即退,大克。”阿找既然答应带我去,会不会耍什么花样?我想不太可能,她既然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给游客一点惊喜,否则,她没必要这样做! 可能是神秘的白马族神山保佑我,在黑夜中,我跟随阿该东绕西转爬上了一座小山,走过一片冷杉林,顺顺当当走进了阿该小姑的寨子。 转的晕头转向,我尽可能记住一些有特征的山峰,房屋,但是,还是不知这是什么地方? 阿该告诉小姑,我是文化馆的。 小姑在昏暗的灯光下,反复打量我。我还不适应屋内的光线,只觉得小姑一双明亮的眼睛,像黑宝石一样熠熠生辉。 “你真的想看?”小姑走近我,我闻到了只有露水才有的那种清香。 “我不相信白马族姑娘会文身。”我说话的声有点颤抖,要知道在我的探险经历中,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姑娘如此这般靠近我,以至我还闻到她的鼻息,感到她心跳,但我毕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理智支配着我的一切。 文身的魔力小姑怎样解开了衣带,最后又怎样脱光得一丝不挂,敞开肉体,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这是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我对她那雪白的肌肤、丰满的胸脯,以及那万般诱惑人的地方仿佛视而不见,让我神魂颠倒忘乎所以,是这件艺术品的登峰造极和与世永恒:左右两边乳房上飞翔的凤凰;从小腿到大腿盘绕的两条龙,两龙头止于肚脐,龙爪舞于羞处。小姑背上,有一行白马族独有的语言文字“麻逆加舍”。 小姑和阿该不允许我拍照,我只能凭记忆尽可能记住那独特的文身图案,色彩和线条,直到阿该带我走出小姑的屋,我才从白马族超凡脱俗的文身艺术魔力中有所解脱。 阿该告诉我:我可能是几千年来,第一个见到白马族姑娘文身的汉人,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汉人。阿该为什么愿意带我去见小姑?小姑为什么愿意让我看她的文身?我想,可能不是一点点惊喜了? 百思不得其解,这可能永远是谜!也可能与白马族的历史文化渊源有关,也可能是白马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什么遗物?也可能是什么藏宝图,也许是我把它想复杂了?我无法再想下去…… “麻逆加舍”,译成汉文是“油灯”的意思。那盏生命的艺术之灯会燃到何时,油尽灯灭?我不知道,当我回到白马乡一觉睡到天亮醒来,“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