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安镇
释义
1 辽宁省北镇市中安镇

中安镇为一地名,在我国辽宁省和云南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中安镇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境内,交通发达,南北绵延70华里,东西40华里,102 国道横贯其中。中盘省级公路与国道形成“ T ”字向盘锦延伸,全镇镇级公路150 多公里,达到村村相通,户户相连,为辽西第一大镇。形成以窟窿台市场为中心市场,集蔬菜批发、竹材销售、轻工商贸、畜牧和劳务等为一体的市场销售体系已初具规模。市场总占地面积为4万平方米。150 多个防雨棚车位,市场可以同国内21个省市、国外十几个国家发生往来贸易关系,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中转和往来贸易市场。

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和推广农业科技,发挥区位优势。全镇棚菜生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市场建设等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安镇自然资源丰富,棚菜发展基础雄厚,前景广阔。种苗基地1个,以翠龙集团为主的高科技示范园区4个。吸收和引进新奇特蔬菜品种80 多个,新技术120 多项,其中仅韭菜一项就高达30 多个品种,为东北韭菜第一镇。无公害蔬菜成为中安蔬菜发展的主攻方向。

新组建的中安镇体现了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市场,加粗加长蔬菜产业链条,正朝着新型的蔬菜产业园区方向迈进:壮大基地,扩大规模,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提出“南部抓发展,中部抓调整,北部抓开发”的发展战略,并帮助串换土地,协调贷款,规划落实,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户发展棚菜生产的积极性。三年来,全镇新增高效节能温室1000公顷,新增普通温室韭菜866.7公顷,新增冷棚蔬菜133.3公顷。使中安镇的蔬菜生产基地规模不仅在省内,在整个东北地区也占有重要位置。建设高标准的农业园区,能有效发挥对全镇农业产业化的示范、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安镇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了中安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园区建设。翠源、翠龙、翠发、翠山四座现代化农业园区,总面积达到 333.3 公顷,这些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园区通过“公司加基地联市场带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发挥了对蔬菜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园区在品种种植上坚持以名优新特品种为主。在生产管理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销售上实行净菜精包装上市。2004年,仅翠安园区就有10万公斤七彩椒切丝、5万公斤甜玉米销售到台湾,拓宽了销售渠道。

合乡并镇后,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中安、振兴中安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强化招商意识。制定了多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发动镇村两级干部提供招商信息。汇制了招商引资项目库,强化对招商洽淡项目的落实。三年来,共完成招商引资额4800万元,一批项目在中安落户扎根、开花结果。其中,引资5000万元建成窟窿台农贸商厦,引资200万元建成北镇市矽钢片厂,引资500万元建成三里家具市场。

加强市场开发建设,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服务设施,发挥了市场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牵动作用。为了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满足竹林用户的需求,又扩建了中安竹材市场,使其总面积达到13.3公顷。竹材市场的扩大,使竹材销售额由原来的3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还狠抓了镇内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投资10万元为五粮批发市场安装了电子磅,投资10多万元为窟隆台市场更换了防雨棚,并在窟窿台市场建立了北宁市蔬菜无公害检测中心。几年来,由于加强对蔬菜批发市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量每年都在50万吨以上。交易额每年在5亿元以上,水费收入逐年递增,每年收入比合并前翻一番。

中安镇社会各项事业也有长足发展。文教、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发展较快。特别是电信网络融会贯通,全镇6300多部私人电话,5000余户移动通信工具,为中安镇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2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镇

集镇概况

中安镇位于富源县境北部,地处东经103°56',北纬25°,是县委、政府机关驻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贵州平关为邻;西与沾益县白水镇相连;南依墨红镇、大河镇;北抵后所镇,历为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古有滇黔锁钥之称。土地总面积495.0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6.5平方公里。2208铁路线,320国道线从境内穿过,曲胜高速公路、富法、富墨、富兴、牛板公路在镇内相互交织,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境内有森林、煤炭、铁、黄金、石灰石等。

全镇辖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182个自然村,14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15万户,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7万人,非农业人口45.06万人,占总人口的38.2%;少数民族人口6168人,占总人口的5.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8.3人;有耕地5.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65亩,境内最高海拔2650米,最低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3.9℃,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35~241天,日照时间1980小时。

经济发展

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镇内生产总值完成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工业总产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3%,农业总产值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一、二、三产业比为50:12:38;乡镇企业总收入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16元,比上年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元,比上年增长8.09%。

粮食及烤烟

2004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8万亩,总产量3.33万吨,比上年增长2.94%,人均有粮416公斤;经济作物种植5万亩,其中烤烟种植1.6万亩,收购烟叶总量170万公斤,总产值2100万元,中上等烟叶比例达100%。

城镇建设

抓住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着力实施“建设县城、服务县城、经营县城”的城镇化战略,全力支持县城鸣凤路和县一中、县职中扩建改造,拆迁安置居民557户,拆迁房屋610间,面积3.34万平方米;自主开发的金牛小区完成投资3500万元,小区主街道、地下停车场、一期工程商贸楼已经完工,曲靖交通集团富源高快客运站建设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二期工程已启动;投入资金170万元建设的王家屯大牲畜交易市场已投入使用;胜境关景区搬迁安置群众110户;大龙潭、白家湾、东门、大柳树等县城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初具规模。2004年新增农村住宅面积3.87万平方米,新增县城街道500米。

农田水利

2004年,全镇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工程179件,总投入812万元,其中群众投资120万元,投劳78.5万个,开挖土石方66万立方米,维修小塘坝2件,建设人畜饮水工程20件,安装管道2.09万米,完成小流域治理13平方公里,坡改梯975亩,治理河道9.6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2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地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解决和改善了5369人、1685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扶贫攻坚

广泛开展社区结对帮扶村委会,易地搬迁、安居工程和温饱村建设活动,完成温饱村建设3个,扶贫攻坚村1个,易地扶贫搬迁自然村1个。改扩建塘坝3个,修沟渠731米,建水池水窖120个,建成高稳产农田4000亩;安装管道3.45万米,建蓄水池18个,解决3260人、3500头大牲畜饮水问题;维修村庄道路7.5公里,硬化水泥路面5.8公里,完成安居工程4户,解决12人的住房问题。城市3720户6943人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103.57万元,定期定量补助437人36.55万元。

劳务输出

2004年,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1万人,其中输出国外11人,省外1008人,县外5100人,县内企业转移4984人,实现经济收入4000万元。

交通邮政及通信

2004年,投入资金108.8万元,新修通村公路84.8公里,惠及15个村(居)委会38个自然村3646户1.43万人,实现了所有自然村通公路的目标。安装铁通程控电话860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遍及所有村(居)委会。邮电事业健康发展。

农技推广

专用型玉米良种推广2.45万亩、旱作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1.05万亩、脱毒马铃薯及加工型品种推广1200亩,马铃薯双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600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7000亩,土壤配方及施肥专用肥推广1万亩,魔芋种植1129亩,抛摆秧推广960亩,千亩包谷杂交样板7块8100亩。

畜林果菜

畜牧产业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成22个村(居)委会畜牧兽医室建设,建立牛羊养殖协会2个,新建20头以上大河乌猪养殖户1户,50头以上规模户1户,新建厦格养羊示范村1个,回隆养牛示范村得到巩固。全年肉类总产达9617吨,大牲畜出栏4632头,生猪出栏9.16万头,山绵羊出栏1.77万只,家禽出栏14.4万(羽),畜牧业总产值达7609万元。林业生产共计完成珠防工程造林3000亩,补植补造珠防工程造林9200亩,封山育林6700亩,补造退耕还林8100亩。建150亩的花卉苗圃基地1个,培育造林苗木450万株。栽植果树新品种80亩,干果1500亩。山地蔬菜种植6000亩,样板蔬菜种植500亩。

科教文卫

科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年绿证培训完成2期142人,各项科技推广措施全面完成,建成了清溪北坟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初等教育、职成教育、民办教育取得进展,投入资金432.2万元,完成19所小学危房改造8334平方米。全镇现有教职工742人,有初级中学2所,职成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4803人,小学62所,在校生1.08万人,幼儿园、学前班62个,在园儿童2224人。农村卫生合作医疗进一步巩固,全镇有卫生院1所(正在建设中),村级卫生所22个,有医务人员115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巩固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黄红牌”警告制度进一步得到落实。全年完成一胎放环863例,占任务数的107.9%,二胎结扎720例,占任务数的109.2%,计划内出生998人,计划生育率达99.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认真推行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53户,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12个,建立计划生育协会22个,在7个村(居)委会设立了流动人口专职管理人员。

乡镇企业

2004年底,全镇拥有乡镇企业2399户,从业人员1.21万人,私营企业396户,从业人员4176人,个体工商户2003户,从业人员7929人。乡镇企业总收入10.36亿元,比上年增1.18%;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3.43亿元,比上年增1.6%;完成乡镇企业税金1557万元,比上年增1.11%;生产煤矸石、页岩砖3200万块,比上年增1.02%。生产原煤33万吨,焦煤26万吨,白云石3万吨,全年实现安全生产。

财贸金融税收:全镇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3.2万元,比上年增长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98.1万元,比上年增10%,农村存款余额达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贷款余额达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