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质量 |
释义 | 1 汉语词语◎ 汉语词语◎ 基本信息【词目】质量 【拼音】zhì liàng 【英译】 [mass;quality] 【基本解释】 1.物体的一种性质,通常指该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 2. 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提高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 详细解释1. 资质器量。 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九徵》:“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 2. 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杨世运 等《从青工到副教授》:“磷肥车间的生产记录本上,每天都记有几项质量分析数据,各数据相互制约,影响着产品质量。” 李一氓《英文集>序》:“电影,是艺术,更加是工艺和科学。数量和质量不要再那么寒伧了。” 3. 事物的优劣程度和数量。阿英《小品文谈》:“从那时起,小品文是更加精炼。在质量双方,都有很大的开展。” 4.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亦即物体惯性的大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等。一般用天平来称。同一物体的质量通常是一个常量,不因高度或纬度而改变。但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阐述,同一物体的质量会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 科技名词什么是质量 质量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同样,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主要有代表性的概念有 (一)朱兰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 这一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人们使用产品,总对产品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会使人们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因此,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并不要求技术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诸如: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即所谓的最适当。 (二)ISO8402“质量术语”定义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1)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2)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里的“需要”实质上就是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前提下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为,需要应加以表征,必须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和特性通畅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产品,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因此,“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另外质量的定义中所说“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使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以及它们组合。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只要生产出用户使用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而就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又必须要生产符合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的产品。所以,企业除了要研究质量的“适用性”之外,还要研究“符合性”质量。 (三)ISO9000:2000“质量”定义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质量是相对于ISO8402的术语,更能直接地表数质量的属性,由于它对质量的载体不做界定,说明质量是可以存在于不同领域或任何事物中。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质量的载体不仅针对产品,即过程的结果(如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和服务)。也针对过程和体系或者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所谓“质量”,既可以是零部件、计算机软件或服务等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的工作质量或某个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指企业的信誉、体系的有效性。 (2)定义中特性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固有特性是事物本来就有的,它是通过产品、过程或体系设计和开发及其后之实现过程形成的属性。例如:物质特性(如机械、电气、化学或生物特性)、官感特性(如用嗅觉、触觉、味觉、视觉等感觉控测的特性)、行为特性(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特性(如语言或生理特性、人身安全特性)、功能特性(如飞机最高速度)等。这些固有特性的要求大多是可测量的。赋予的特性(如某一产品的价格),并非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 (3)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如明确规定的)、通常隐含的(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或必须履行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需要和期望。只有全面满足这些要求,才能评定为好的质量或优秀的质量。 (4)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它将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应定期对质量进行评审,按照变化的需要和期望,相应地改进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确保持续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5)“质量”一词可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等来修饰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 2 物理学术语◎ 定义初中: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mass)。单位不同于重量。 质量是质的属性,是实质化的量,能量是量化的量。能量和质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它们是不同的量。 质量可以理解为质(量、可转化的能)的多少。 质量大,物体含有物质多;质量小,物体含有物质少。 高中:质量,是描述物体的惯性的物理量。 最新见解:质量,是物体呈电中性时所含有的正负电子总数。 质量是决定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 现在管理质量的仪器存放在巴黎。物理学中的质量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通常用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kilogram),即kg。 在物理上,质量通常指物质以下的3个在实验上证明等价的属性之一:惯性质量,主动引力质量和被动引力质量。在日常生活中,质量常常被用来表示重量,但是在科学上,这两个词表示物质不同的属性。参见质量对重量。 1个物体的惯性质量决定它受力时的加速度。根据牛顿运动第二定律,假设1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1个力F,那其加速度为F/m。 1个物体的质量也决定了它被引力场影响的程度。 要强调的是,在现代物理学中质量的概念有两种: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惯性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而引力质量表示的是物质引力相互作用的能力的度量。事实上,通过无数精确的实验表明,这两个质量是严格相等的,是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方面。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能量与质量是等价的,可以通过E=mc^2(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换算。此外,相对论还提出,质量与速度有关。关系式是m=静质量*根号下1-速度^2比光速^2即右下方图片。公式中的m0为静止质量(即牛顿力学中的质量),m为相对论质量 由公式可以看出,一个物体的速度v不可能达到或超过光速,否则分母为一个虚数,这样就不符合已有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而光子的静止质量m0=0,因此其速度可以达到光速。当v远小于c时,m可以近似地等于m0,仍然符合牛顿力学,因此相对论力学在远低于光速的情况下与牛顿力学是等效的。 ◎ 质量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1)牛顿以前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在很早以前,人们在研究物体的惯性运动时,就曾探讨过打破惯性运动时外来原因与运动变化的关系问题。伊壁鸠鲁就认为:快慢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有还是没有发生碰撞。这样,就把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改变与作用力联系起来,当然这还只是一种定性的思辨性思想,但这里也已孕育着质量概念的有关思想。 伽利略在否定亚里士多德将速度与力相联系的错误观点后,首次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从而把加速度与作用力直接联系起来。他指出,作用力按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地增加,这里伽利略已具有静质量的概念,即物体含有原子数量的多少。但伽利略时代还不能区分质量与重量这两个概念,常把二者混用,而且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质量的概念。 最早提出质量概念的是弗兰西斯·培根。他在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中,把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之量”,并提出“作用力依赖于质量”,从而把质量与作用力联系起来。 ◎ (2)静质量概念的形成牛顿在接受了从古原子论者直至伽利略和培根关于静质量概念的论述,他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明确定义了物体的静质量,即质量是“物质之量”,是由其密度和大小(体积)共同量度。也即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在这里牛顿用密度和体积来定义质量,而不像今天我们是用质量和体积来定义密度,因为在牛顿时代,密度和体积是比质量更为简单的物理量。按照牛顿这种定义,说明物质是由不变的、不可入的、不可分割和具有惯性的原子组成的;质量就是物体包含的原子数量的量度;物体的体积愈大,原子的排列愈密,它所包含的原子数愈多,其质量就愈大。 ◎ (3)惯性质量概念的建立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引入了惯性质量的概念.“定义,物质固有的力,是每个物体按其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抵抗能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其原来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解释时,牛顿指出: “这种力总是同具有这种力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的。”这样牛顿就把惯性质量的概念引入了物理学。在牛顿总结出的牛顿第二定律中更有具体的体现,由牛顿第二定律F=ma,质量就被定义为“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即可以对不同物体施以同样大小的力,根据它们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来确定质量的大小。获得加速度大的物体质量小,获得加速度小的物体质量大。这种测定物体质量的大小的方法就是根据惯性的大小来量度的,因此,这样测得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惯性质量”的定义与“物质的多少”这一关于质量的概念也是相一致的。 根据定义,惯性质量是描述物体在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时所具有的维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的一个物理量。这个定义一方面反映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因此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作为其量度的质量也就成为反映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另一方面,它反映了物质与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物体的惯性只是反映了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不变特性,而不直接反映物质的数量与物体的运动性质有什么联系,反映这种联系是惯性质量。 ◎ (4)引力质量概念的建立质量的另一属性是量度物体引力作用的大小,具有这一属性的质量通常称为引力质量。引力质量的概念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形成与建立起来的,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可定义引力质量。通常引力作用包括施力和受力两方面。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物体之间都有引力作用着,引力的方向沿两物体(视为质点)的连线上,大小与两物体的 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即: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质量m1、m2反映了物体引力作用的大小,称为“引力质量”。引力质量与“物质的多少”这一关于质量概念的定义是相一致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把m2作为引力源,则m2越大,引力就越大,因此,引力质量是产生引力场的能力的量度。另一方面,m1越大时,引力也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质量又是受引力场作用能力的量度。因此,可以引入“引力质量”的概念来定义物体产生引力与受引力场作用的能力大小的量度。鉴于引力质量的性质,可用某物体(如地球)引力的大小来量度该物体的引力质量的大小。例如天平量度质量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因而天平所量度的就是物体的引力质量。 ◎ (5)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关系从以上的叙述可知,惯性质量是出现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引力质量是出现在万有引力定律中,这二者是分别出现在两个基本的而且相互独立的定律中,显然,它们在物理本性上是完全不同的。爱因斯坦曾生动地以地球和石头间的引力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他说:“地球以重力吸引石头而对其惯性质量毫无所知。地球的 ‘召唤’力与引力质量有关,而石头所‘回答’的运动则与惯性质量有关。”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物体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是否是一回事?物体的惯性和引力这两种外表上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之间是否有深刻联系?这一问题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争论和探索。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牛顿首先从自由落体实验和单摆实验中论证了今天所说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价问题。牛顿的实验设计思想是这样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万有引力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把重力看作是万有引力与惯性质量有关的惯性离心力二者的合力。这样,重力既与引力质量有关,也与惯性质量有关。并有关系式: 这里m引是指物体的引力质量m惯是指物体的惯性质量。同时这里是矢量加法。从地球上某一固定点来看,上式中第二项是一个常数。这样从上式中可得这样的结论:对于同一位置上的不同物体,如果每一物体的m引与m惯不等或不成比例,则不同物体的g将不同。因此,实验就归结为验证不同物体的g是否严格一致。若一致,则m引与m惯相等或成正比;若不一致,二者则不等或不成比例。 在牛顿时代,要用实验精确测定g是很困难的,主要是难以精确测量下落的时间间隔.为此,牛顿设计采用了观测单摆的振动,根据长度相同的单摆的摆动周期来间接测定不同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牛顿测得,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成正比例的准确性达到 1/1000。 后来,贝塞尔运用牛顿的方法曾用各种不同物质做成的单摆进行实验,得到这两种质量成正比例的结果精确到1/60000。1894年厄阜用扭秤实验证实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之间的比例性质,其结果准确程度很高。厄阜的实验以十亿分之五的准确性测得二者是相等的。1922年厄阜又将实验精确度提高到3×10.1964年狄克等人改进了厄阜的实验,用金和铝来进行扭秤实验,精确度提高到(1.3±1.0)×10,1971年勃莱金斯基和佩语又将精度提高到10。 所有实验结果都可以简单表述为,在仪器测量精度范围内,m引 / m惯= 常数,适当选取单位可使常数数值等于1(如选取引力常数G=6.6699×10 mkgs)这样,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就完全等价。爱因斯坦以他独特地创见,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价的基本事实出发,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一大支柱。 ◎ (6)动质量和质能关系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个不变的量,而在相对论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不是一个恒量,物体质量与运动速度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即质速关系:当静止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其质量为: 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这就是相对论的质速关系,m称为相对论质量,又称为动质量。m与m0的差别只在物体运动速度很大,与光速可比拟时才显示出来。质速关系式已为实验所证实。质速关系式表明,物体的速度愈大,其质量愈大,速度为零时质量最小,这时的质量就是静质量。 随着质量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物理学已明确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推导出的质能关系式:E=mc²。式中E为能量,m为动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该式表示任何一个物体的质量和它所包含的能量之间的关系。该式表明,任何物质的质量变化都将伴随着相应的能量变化,反之亦然,两物理量之间满足此关系式。这一关系已为实验事实,特别是核反应的实验事实所证实,它是揭示和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在自然界中,质量是一重要的守恒量。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和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这是质量重要的特性之一。 ◎ 单位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量纲之一,符号m。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最初规定1000cm^3(即1dm^3)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1kg。1779年,人们据此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标准千克原器,存放在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中。 ◎ 有关公式①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质量计算公式:质量=密度*体积(m=ρv )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量,m为质量,g为地球的加速度约为9.8N) 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公式:F=ma(F为合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等。 质能公式:E=mc^2; ◎ 测量方法实验室中,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天平的使用要求: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品和化学用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天平的使用:1水平放置2游码归零3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 质量常数在计算质量亏损和核能以及结合能时通常需要用到微观粒子的具体质量 以下都是一些微观粒子的具体静止质量。其中符号左边的数代表质量数,右边的数代表核电荷数,有些直接表示该粒子,E代表科学记数法,即*10的某次方 1 H 1=1.67357E-27kg 16氧8=2.656059E-26kg 14 N 7=2.325349804E-26kg 17氧8=2.822875528E-26kg 9 Be 4=1.496564271E-26kg 12 C 6=1.99272E-26kg 中子=1.6749286E-27kg 235 U 92=3.903139336E-25kg 141 Ba 56=2.340016223E-25kg 92 Kr 36=1.526046564E-25kg 质子=1.6726231E-27kg 3 H 1=5.0116908E-27kg 143 Nd 60=2.373160139E-25kg 90 Zr 40=1.492957448E-25kg 2 H 1=3.34378416E-27kg 239 Pu 94=3.970097036E-25kg 4 He 2=6.646722542E-27kg 3 He 2=5.006709E-27kg 7 Li 3=1.165076794E-26kg 顶夸克=3.1E-25kg 电子=9.118195399E-31kg
3 产品术语◎ 简介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 这一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人们使用产品,总对产品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会使人们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因此,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并不要求技术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诸如: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即所谓的最适当。 ◎ 质量定位在开发、生产一个产品时,产品的质量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档次上,和产品定位有关,叫做质量定位。 质量是产品的主要衡量标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在研发、生产产品时,应该更加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在进行质量定位上,还应该考察质量的边际效益。即质量的边际投入和边际收益应相等。也就是花在质量提高上的最后一元钱要收到相同价值的收益。 一般的观点认为,产品质量越高越好,质量愈高,价值就愈高,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质高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市场上受欢迎。因为质高则价高。有许多消费者,他们希望购买质稍次,但价格便宜的产品。日本电器质量高,但许多国人还是买中国电器,虽然国产电器质量低于日本电器,可它便宜。 一方面,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很难量化的,即使通过某些质量标准,如ISO质量系列的认证,说明你的产品质量比其它企业高,但在市场上,尤其消费者的认同并不一定与这些标准相符合,消费者对质量的认识往往有其个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市场上并不一定都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在许多区域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消费者往往更青睐于质量在一定档次上,但价格更便宜的产品。 4 质量管理学概念质量(zhì liàng)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同样,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质量目标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是指生产者对产品的质量所作出的明确的质量承诺法。商这些有关的内容,生产者应当明确表现出来法。一般的观点认为,产品质量越高越好,质量愈高,价值就愈高,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质高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市场上受欢迎。 ◎ 质量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8(等同于国际标准ISO90000:2005)对质量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 质量认证“质量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质量证明文件的行动。1986中对“质量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质量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益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 质量要求质量要求是指对产品需要的表述或将需要转化为一组针对实体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要求,以使其实现并进行考核。 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法。商承担产品因质量问题引发的法律责任法。商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严格执行 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禁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禁止在生产、销售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法。 (1)最重要的是质量要求应全面反映顾客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 (2)要求包括合同的和组织内部的要求,在不同的策划阶段可对它们进行开发、细化和更新。 (3)对特性规定定量化要求包括:公称值、额定值、极限偏差和允差。 (4) 质量要求应使用功能性术语表述并形成文件。质量要求应把用户的要求、社会的环境保护等要求以及企业的内控指标,都以一组定量的要求来表达,作为产品设计的依据,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阶段又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如方案设计的质量要求,技术设计的质量要求,施工图设计的质量要求,试验的质量要求,验证的质量要求等。同时,在制造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质量要求。 ◎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企业是一个目的性系统,它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子系统,子子孙孙系统无穷尽也。以系统论思想作为指导,从实现企业总的质量目标为出发,去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的活动,这就是质量目标的核心思想。 制定质量目标应考虑的问题 要想使质量目标真正地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中起到作用,需要对质量目标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这是质量策划的内容之一。 确保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第一,确保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质量方针为质量目标提供了制定和评审的框架,因此,质量目标应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之上。人们可以采用从质量方针引出质量目标的方法,即在充分理解质量方针实质的基础上,将具体目标引出来,如:质量方针是:开拓创新,可以导出在一定时期内开发多少种新产品;质量方针是:顾客满意,可以导出顾客投诉率应控制在多少,等等。 第二,应充分考虑企业现状及未来的需求。既不能好高骛远,经过努力也达不到,也不能不用费劲轻松实现,这样的目标都没有激励作用。应考虑“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以不断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其增值效果。 第三,考虑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要使企业的质量目标具有前瞻性,应必须关注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充分考虑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考虑各方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程度,才能使质量目标有充分的引导作用,并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第四,考虑企业管理评审的结果。如果企业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管理评审,那么,就需要在管理评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对质量目标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提出纠正措施,以改进质量目标,使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5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术语◎ 术语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ISO8402-1994《质量术语》标准中,对质量作了如下的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 ◎ ISO8402“质量术语”定义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1)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2)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里的“需要”实质上就是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前提下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为,需要应加以表征,必须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和特性通畅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产品,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因此,“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另外质量的定义中所说“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使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以及它们组合。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只要生产出用户使用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而就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又必须要生产符合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的产品。所以,企业除了要研究质量的“适用性”之外,还要研究“符合性”质量。 ◎ ISO9000:2000 “质量”定义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质量是相对于ISO8402的术语,更能直接地表数质量的属性,由于它对质量的载体不做界定,说明质量是可以存在于不同领域或任何事物中。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质量的载体不仅针对产品,即过程的结果(如硬件、流程姓材料、软件和服务)。也针对过程和体系或者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所谓“质量”,既可以是零部件、计算机软件或服务等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的工作质量或某个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指企业的信誉、体系的有效性。 (2)定义中特性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固有特性是事物本来就有的,它是通过产品、过程或体系设计和开发及其后之实现过程形成的属性。例如:物质特性(如机械、电气、化学或生物特性)、官感特性(如用嗅觉、触觉、味觉、视觉等感觉控测的特性)、行为特性(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特性(如语言或生理特性、人身安全特性)、功能特性(如飞机最高速度)等。这些固有特性的要求大多是可测量的。赋予的特性(如某一产品的价格),并非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 (3)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如明确规定的)、通常隐含的(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或必须履行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需要和期望。只有全面满足这些要求,才能评定为好的质量或优秀的质量。 (4)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它将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应定期对质量进行评审,按照变化的需要和期望,相应地改进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确保持续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5)“质量”一词可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等来修饰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 6 工程术语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基于此能力来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 7 地理学术语为适合应用,对数据所要求的或可以辨别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8 音乐的听觉效果人们常用质量形容音乐的听觉效果。 在WINDOWS 中它被称为“位速”,在一些播放器中被形容为“比特率”。 质量是指将数字声音由模拟格式转化成数字格式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就越好。 质量值与现实音频对照: 16Kbps=电话音质 24Kbps=增加电话音质、短波广播、长波广播、欧洲制式中波广播 40Kbps=美国制式中波广播 56Kbps=话音 64Kbps=增加话音(手机铃声最佳比特率设定值、手机单声道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 112Kbps=FM调频立体声广播 128Kbps=磁带(手机立体声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低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 160Kbps=HIFI高保真(中高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 192Kbps=CD(高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 256Kbps=Studio音乐工作室(音乐发烧友适用) 实际上随着技术的进步,音乐质量也越来越高,MP3的最高质量为320Kbps,但一些格式可以达到更高的质量和更高的音质。 比如正逐渐兴起的APE音频格式,能够提供真正发烧级的无损音质和相对于WAV格式更小的体积,其质量通常为550kbps-----950kbps。 常见编码模式: VBR(Variable Bitrate)动态比特率 也就是没有固定的比特率,压缩软件在压缩时根据音频数据即时确定使用什么比特率,这是以质量为前提兼顾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荐编码模式;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种插值参数。LAME针对CBR不佳的文件体积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点独创了这种编码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内,以每50帧(30帧约1秒)为一段,低频和不敏感频率使用相对低的流量,高频和大动态表现时使用高流量,可以做为VBR和CBR的一种折衷选择。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数比特率 指文件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位速率。相对于VBR和ABR来讲,它压缩出来的文件体积很大,而且音质相对于VBR和ABR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