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智利驼鹿 |
释义 | 智利马驼鹿(Hippocamelus bisulcus),偶蹄目(Artiodactyla),濒危动物,马驼鹿的一种,分布在智利及阿根廷。 中文学名:智利驼鹿 拉丁学名:H. bisulc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鹿科 Cervidae 亚科:空齿鹿亚科 Odocoileinae 属:马驼鹿属 Hippocamelus 种:智利马驼鹿 H. bisulcus 分布区域:智利,阿根廷 简介驼鹿是鹿科驼鹿属的唯一1个种,因背部明显高于臀部,状如驼峰而得名。分2个亚种。是鹿科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约2.5米,肩高近2米,体重可达500公斤;头大颈粗,吻部突出,鼻孔较大,鼻形如驼;背部平直,臀部倾斜;四肢高大;尾较短;雄兽头上长着大角,角的枝杈间互相融合,形成侧扁掌状或叶状,雌兽虽不长角,但在相应部位略有突起;喉部具1个悬垂体,上面生有束状长毛;主蹄大,呈椭圆形,侧蹄细长触地面;全身的毛在冬天为黑棕色,夏天为灰棕色,颈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 分布分布在智利及阿根廷。 生活习性它们是群居的,群落数量视乎情况而定,一般为2-3头,有时多达11头,但以往可以超过100头。群落主要为雌鹿及幼鹿,雄鹿是独居的。 迁徙特点夏天时,它们会栖息在高海拔的地方,随着冬天的来临而逐步下移至森林河谷。它们是草食性的,主要吃草本植物、莎草科及地衣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