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制袍字赐狄仁杰 |
释义 | 《制袍字赐狄仁杰》是女皇武则天赐予狄仁杰的一首小诗。全诗仅四句十二个字,既肯定了狄仁杰的勤政,又对他寄予厚望。 中文名称:《制袍字赐狄仁杰》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武则天 文学体裁:三言诗 诗文字数:12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制袍字赐狄仁杰 敷政术①,守清勤②。 升显位③,励相臣④。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①敷:布置,施行。 ②清勤:清廉勤勉。 ③显位:指宰相职位。 ④励:激励。相:共同。 诗词译文作品鉴赏女皇的《制袍字赐狄仁杰》(《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一诗短小精悍,寥寥12字,达到了褒奖勋臣,树立典型,驾驭臣下的目的。 这是指公元696年,在契丹攻陷冀州的危机时刻,狄仁杰调任魏州刺史,以民生为要,提振军民退敌信心,兵不血刃使得契丹退兵,深得百姓爱戴,为其立了生祠;同时龙颜大悦,擢升其为幽州大都督,并亲笔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以示表彰。这一表彰,便收录在《全唐诗》中,名为“制袍字赐狄仁杰”。全诗四句十二字,既是对狄仁杰的表彰,也是对他的激励。前两句概括了狄仁杰的功绩,说他辅佐朝廷,志守清廉而勤政,后两句是要求狄仁杰率励朝中大臣,要他居宰相之位,激励大臣们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狄仁杰的勤勉施政,又对狄仁杰给予厚望,成为武则天心目中选拔高管的标准版本。狄仁杰不负皇帝的褒奖,忠于皇室,为李氏、武氏均能竭心尽力;在治理民生方面,后人评价其“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难怪狄仁杰故去,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 作者简介武则天 (624~705)中国古代女皇帝。名曌,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655年(永徽六年)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683年(弘道元年)临朝称制。690年(载初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705年(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卒谥则天大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续补》补诗3首,诗序1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