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致加西亚的信
释义

《致加西亚的信》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的杂志上,杂志很快就告罄。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0,000,000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所有的文字,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简介

英文名:"A message to Garcia".作者:Elbert Hubbard,1899年2月

美西战争发生后,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装在一个油布制的口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他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的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

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忠诚、敬业、勤奋,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有关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有关送信人,有关《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致加西亚的信》各种版本累计销售量近8亿册。100年来,这本书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图书信息

致加西亚的信作 者: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著,赵立光,艾柯 译

出 版 社: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4-1

字 数: 61000

I S B N : 9787806397107

定价:¥16.80

编辑推荐

在有史以来在世界最畅销书排行榜中列第6名的《致加西亚的信》,显然比《谁动了我的奶酪?》更有畅销的悠久历史。现在,它被引入了中国。这是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加西亚的故事最早发表于1899年。这篇文章,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把它翻译出来。

《致加西亚的信》这篇文章被印成亿万份,广为传颂,表明人类敬仰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崇尚他那恪守信义,不辱使命的精神品格。现在这本2000年被美国《哈德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书第6名的奇书。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也许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但是,一百多年来此文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却已经在全球的许多地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希望读者对这个送信的故事及其意义能作更进一步的思考。

目前,不少公司的总裁、CXO们,他们对实干家情有独钟,坚持不懈地寻找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指那种不问缘由只知道忠实执行任务的能人),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致加西亚的信》这篇文章被印成亿万份,广为传颂,表明人类敬仰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崇尚他那恪守信义,不辱使命的精神品格。现在这本2000年被美国《哈德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书第6名的奇书。

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安德鲁·萨默斯.罗文介绍:在美国陆军史上,安德鲁·萨默斯.罗文上校创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奇迹--送给加西亚。

安德鲁·萨默斯.罗文,弗吉尼亚人,188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作为一个军人,他与陆军情报局一道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将信送给加西亚,被授予杰出军人勋章。

立功之后,他曾服役于菲律宾,因作战勇敢而受到嘉奖,从军队退役后,他在旧金山度过了他的余生,于1943年1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

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致加西亚的信》百年出版传奇史: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讨论起了美西战争。大家都为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喝彩,而哈伯德的儿子伯特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战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亚将军,而是罗文中尉,那个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受此启发,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诞生了,它刊登在一本《菲士利人》的杂志上。因为这篇文章杂志开始畅销。

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一次要求订购10万册以书籍方式印刷的《致加西亚的信》在车站发放。本书也引起了俄罗斯铁道部长西拉克夫亲王浓厚的兴趣,回国后,他让人把此书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和士兵人手一册。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每个俄罗斯士兵的尸体上都发现了这本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日文版。

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四千万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

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所有的文字,关于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在全世界范围上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和荣誉的象征。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长期以来将此书作为讲授自立和主动性课程的教材;美国总统布什在任州长时,曾在这本小硬皮书里签名,把它赠送给所有的部属;而许多跨国大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人手一册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

本书各种版本累计销售量近8亿册。2000年被美国《哈得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布鲁明顿,父亲既是农场主又是乡村医生。哈伯德年轻时曾供职于巴夫洛公司,是一个很成功的肥皂销售商,但他却不满足于此。于是在1892年,他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但不久,他辍学开始徒步旅行英国。他在伦敦遇到了威廉·莫瑞斯,并且喜欢上了莫瑞斯的艺术与手工业出版社,即凯姆斯科特(KeLmscott)出版社。

回到美国后,他试图找到一家出版商来出版自己那套名为《短暂的旅行》的自传体丛书。当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后,他决定自己来出版这套书,于是罗依科罗斯特(Roycroft)出版社诞生了。哈伯德不久就被证明是一个既高产又畅销的作家,名誉与金钱相继而来。

随着出版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哈伯德罕见的经营天赋和写作才华闻名于世,他被称为“东奥罗拉的圣人”。人们纷纷慕名来到东奥罗拉来访问这位非凡的人物。最初观光客都在他住处的四周住宿,但人越来越多,已有的住宿设施无法容纳了,为此,还特地盖了一座旅馆。在旅馆装修时,哈伯德让当地的手工艺人做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没想到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于是,一个家具制造产业由此诞生了。

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到1910年就拥有了500多名员工,同时出版《菲士利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也达到顶峰。

一切都随着阿尔伯特和他的妻子爱丽斯在海上的不幸遇难而结束。公司的重担落在了儿子伯特身上。尽管伯特十分努力地工作,但依然抵挡不了公司的衰落。

今天,罗依科罗斯特人生产的东西正在被人们疯狂地收藏;罗依科罗斯特公司的装订术、冶炼术和家具制造工艺也以其固有的魅力和独特的制造工艺为人们所喜欢。阿尔伯特·哈伯德这个名字也因《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而声名远扬。

中文版序(艾柯)

我相信我自己。

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

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

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

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

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

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

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

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我相信自己每销售一件产品,就交上了一个新朋友。

我相信当自己与一个人分别时,一定要做到当我们再见面时,他看到我很高兴,我见到他也愉快。

我相信工作的双手、思考的大脑和爱的心灵。

阿门,阿门!

原作者手记

阿尔伯特·哈伯德,纽约东奥罗拉的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坚强的个人主义者,终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地工作。然而,所有的一切于1915年与被德国水雷击沉的路西塔尼亚号轮船一同沉入海底,过早地结束了。

他于1859年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布鲁明顿——后来因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所出版、印刷、发行的优质出版物而闻名。在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工作的日子里,阿尔伯特·哈伯德出版了两本杂志:《菲士利人》和《兄弟》。实际上杂志中许多文章都是出自于他之手。在写作、出版的同时,哈伯德还致力于公众演讲,他在演讲台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亚于在写作和出版上的成绩。

从最初出版的那一刻起,《致加西亚的信》就赢得了非同寻常的称赞,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在《作者序言》中作者描述了这种成功。

故事中的英雄,那个送信的人,也就是安德鲁·罗文,美国陆军一位年轻的中尉。当时正值美西战争(译者注:1898年4月至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发生的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译者注:美国第25任总统(1897-1901在职))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推荐了安德鲁·罗文。

在孤身一人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罗文中尉立刻出发了,一直到他秘密登陆古巴岛,古巴的爱国者们才给他派了几名当地的向导。那次冒险经历,用他自己谦虚的话来说,仅仅受到了几名敌人的包围,然后设法从中逃出来并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

整个过程中自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与个人的努力相关联,但是,在这位年轻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心中,却有着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表彰他所做的贡献,美国陆军司令为他颁发了奖章,并且高度称赞他说:“我要把这个成绩看做是军事战争史上最具冒险性和最勇敢的事迹。”

这一点当然毫无疑问,但人们更应该意识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罗文中尉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1913年版作者序言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是在一天晚饭后写成的,仅仅用了一个小时。时值1899年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日——我们准备出版三月份《菲士利人》的日子。

我心潮澎湃,在劳神费力的一天结束后写下了这本小册子。当时我正努力地教育那些行为不良的市民提高觉悟,重新振作起来,不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尽管来自于一个喝茶时小小的辩论,但却给我一个直接的暗示。当时我的儿子认为罗文是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他只身一人出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他就像火花一样在我脑中一闪!是的,孩子是对的,英雄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之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从桌子旁跳了起来,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本《致加西亚的信》。我毫不犹豫就把这篇没有标题的文章登在了当月的杂志上面。

第一版很快告罄。不久,请求加印三月份《菲士利人》的定单像雪片般飞来。一打、50份、100份……当美国新闻公司订购1000份时,我问一个助手究竟是哪一篇文章引起了如此般的轰动,他说:“是有关加西亚的那些材料。”

第二天,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竟然也发来了一份电报:“订购10万份以小册子形式印刷的关于罗文的文章……请报价……封底有帝国快递广告……用船装运……需要多长时间?”

我给了他报价,并且确定我们能够在两年时间内提供那些小册子——当时的印刷设备十分简陋,10万册书听起来是一项十分可怕的任务。

我答应丹尼尔先生按照他的方式来重印那篇文章,最后的结果是,他居然销售和发送近50万本这样的小册子,其中的两三成都是由丹尼尔先生直接发送的。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在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转载刊登,现在已被翻译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正当丹尼尔先生发送《致加西亚的信》之时,俄罗斯铁道大臣西拉克夫亲王恰巧也在纽约。他受纽约政府之邀来访,丹尼尔先生亲自陪同其参观纽约。于是,亲王看到了这册小书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丹尼尔先生是以大写字母的形式出版的。亲王回国后,让人把此书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人手一册。

其他国家也纷纷翻译引进,从俄罗斯流向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上前线的俄罗斯士兵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俄罗斯士兵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些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这篇文章又有了日文版。

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迄今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千万册。可以说在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在所有的文学生涯中,没有人可以获得如此成就,也没有一本书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整个历史是由一系列偶然的事情所构成。

阿尔伯特·哈伯德

1913年12月1日

东方黎明

目录

中文版序/艾柯

到哪里能找到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管理者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有关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有关送信人罗文,有关《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

原出版者手记

人们更应该意识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罗文中尉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1913年版作者序言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影响是空前的。可以说在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在新有的文学生涯中,没有人可以获得如此成就,也没有一本书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上篇

致加西亚的信

你属于哪类人?

坚持或者放弃

放弃是为了更多地获得

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

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每天多做一点

满怀感恩之情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

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

不要成为心理上的奴隶

下篇

一本可怕的书

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

安德鲁·罗文介绍

英文版原文

网上读者评论

媒体和名人评论

第一部分

致加西亚的信

在所有与古巴有关的事情中,有一个人常常令我无法忘怀。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马上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隐藏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而无法送信给他。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与他建立合作关系。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推荐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个人一定就是他。”

于是,他们将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信——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将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打封,吊在胸口藏好,如何在3个星期之后,徒步穿越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将信交到加西亚手上——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

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

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世,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没有人能经营好这样的企业——虽然需要众多人手,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其中大部分人碌碌无为,他们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根本不用心。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强迫他们做事,或者,请上帝创造奇迹,派一名天使相助,否则,这些人什么也做不了。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

此刻你正坐在办公室里——有6名职员在等待安排任务。你将其中一位叫过来,吩咐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会静静地回答:“好的,先生。”然后立即去执行吗?

我敢说他绝对不会,他会用满脸狐疑的神色盯着你,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他是谁呀?

他去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乔治去做呢?

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如何去查那些资料,以及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吩咐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回来告诉你,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当然,我也许会输掉赌注,但是根据平均率法则,我相信自己不会输。

真的,如果你很聪明,就不应该对你的“助理”解释,克里吉奥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面带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

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意志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将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为别人服务呢?

乍看起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以分担工作的人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有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认为这些都无所谓。

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

“你看那个职员。”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对我说。

“看到了,怎么样?”

“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但是,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也许能够完成任务,但也可能中途走进一家酒吧。而到了闹市区,他甚至可能完全忘记自己来干什么的。”

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许多人对那些“收入微薄而毫无出头之日”以及“但求温饱却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同情,同时将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如何一直到白发苍苍,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勤奋起来;也没有人谈及,有些雇主如何持久而耐心地希望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使他们能振作起来。

在每家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些常规性的调整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纳新的成员。无论业务如何繁忙,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这种整顿才会有明显的效果——那些无法胜任工作、缺乏才干的人,都被摈弃在工厂的大门之外,只有那些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会留住那些最优秀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是却缺乏自己独立创业的能力,对他人来说也没有丝毫价值,因为他总是偏执地怀疑自己的老板在压榨他,或者有压榨他的意图。他既没有能力指挥他人,也没有勇气接受他人的指挥。如果你让他“送封信给加西亚”,他的回答极有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我知道,与那些四肢残缺的人相比,这种思想不健全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相反,我们应该对那些用毕生精力去经营一家大企业的人表示同情和敬意: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漫不经心、拖拖拉拉、被动偷懒、不知感恩的员工有一份工作而日增白发。许多员工不愿意想一想,如果没有老板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他们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不过,即使整个世界变成一座贫民窟,我也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公道话——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导引众人的力量,终于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从成功中又得到了什么呢?一片空虚,除了食物和衣服以外,一无所有。

我曾为了一日三餐而为他人工作,也曾当过老板,我深知两方面的种种酸甜苦辣。贫穷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赞美的,衣衫褴缕更不值得骄傲;但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一样。

我钦佩那些无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他们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任何愚笨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全力以赴地将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这种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愿望都能够实现。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他们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你属于哪类人?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以下熟悉的话语:

“现在是午餐时间,你3点以后再打来吧。”

“那不是我的工作。”

“我太忙了。”

“那是汉曼的工作。”

“我不知道该如何帮你。”

“你去图书馆试过吗?”

“这件事我们现在办不了。”

“你还可以多补充一些,对吗?”

最近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购买东西,到一个自己认为要找的柜台,可是店员却把我带到了别的地方。你知道吗,在我找到那件东西之前,我被带到了店里的四个地方。如果有人能在这里贴出一张杜鲁门总统的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那该是多么振奋人心啊!

但是,在这些司空见惯的话语和令人困惑的事情之外,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些与之相反的事例。

斯拉在一家大公司办公室从事打字工作。一天,同事们出去吃饭了,这时,一个董事经过他们部门时停了下来,想找一些信件。这并不是斯拉分内的工作,她回答道:“对于此信我一无所知,但是,达斯先生,让我来帮助您处理这件事情吧!我会尽快把它找到并会把它放在你的办公室里。”当她将他要找的东西放在他面前的时候,董事显得格外高兴。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四个星期后她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部门工作,并且薪水提高了30%。猜猜是谁推荐她的?就是那位董事。在她提供了帮助之后,他记下了她的名字,在一次公司管理会上,他推荐她担任一个更高职位的工作空缺。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从细微之处却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所彰显的敬业精神。正如作者所言:“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与身边其他人一样,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大学,我就到社会上做各种工作——从修理自行车到挨家挨户推销词典,有一年我甚至为一场选美比赛工作整整一个夏天,任务是回收那些已经征订却未付款的票。这些票大多数是一些中年人被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而订购的,却无意去观看。此外,我还在一些家庭做数学家教,担任商店的收银员、出纳以及夏令营童子军教练。为了完成大学学业,我替人打扫、整理房间。

这些工作大部分都很低俗而且收入不高,我自己也认为它没有价值。

但是最终我知道自己是错的。这些工作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我珍贵的教诲和机会,无论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无论层次高低,都能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以我在商店做收银员的工作为例。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好雇员,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收款。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这种看法。

有一天,我正与同事闲聊时,经理走了进来。他四处看了看,然后示意让我跟随着他。他一言不发走到柜台前,动手整理那些订出的商品。然后,他又走到食物区,将购物车清空。

看着经理的一举一动,我备感震惊,突然顿悟了。我之所以惊讶,并不是因为要跟着做这项新任务,而是因为以往没有人告诉我要这样做。

从这件小事上,我学到了一个令我受益终身的经验,它不仅使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雇员,而且教会了我如何从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不仅要对自己分内的工作尽职尽责,而且要更上一层楼,做到更主动,更卓越。

有了这次教益,以前自己认为低俗的工作开始变得高尚起来。我越是专注自己的工作,学会的东西就越多,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后来,我离开那家商店上了大学,而这个阶段的经历对我的人生、事业影响颇为深远。我从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变成了有责任感的人。它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兼职和实习成为探索未来发展的机会。

毕业后,当我成为一名经理,一位管理者时,我依然在努力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不断超越他人——不仅让自己的雇主与众不同,也使自己能出人头地。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主动性这个词。什么是主动性呢?主动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其次,当他人告诉你一次,不需要监督,你就能圆满完成任务。也就是说,能毫无帮助地把信送给加西亚,送信的人能得到很高的荣誉。

再次,有这样一种人,他们需要人反复强调后才采取行动。这类人既得不到荣誉也得不到金钱。

另外有一类人,只有当他们穷困潦倒时才会去做事。这类人永远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盼望幸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

然而,还有一种人比上述几类人更恶劣,即使有人走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如何做,并且停下来督促他们,也仍然无法将事情做好。这种人总是不停地失业,到处遭遇蔑视的眼光。

你属于哪一类呢?

坚持或者放弃(1)

即使林肯的所有信件和演讲资料全部失传,但只要那封写给胡克将军的信存留下来,我们就能洞悉这个铁路“劈木工”崇高的思想境界。

通过这封信,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林肯的自制精神,同时也能看到他是如何驾驭别人的。这封信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率直、慈爱、智慧、老练、天才外交和胸襟宽大的林肯。

在此之前,胡克将军曾经粗鲁地攻击自己的总司令——林肯总统,言辞有失公允,与此同时,他还羞辱自己的上司伯恩赛德。但是,林肯并没有耿耿于怀,他相信胡克的军事才能,并且充分发挥其优点,提拔他取代了伯恩赛德。换言之,被误解的人提拔了误解自己的人,使之取代了自己的挚友。

林肯顾全大局,将自己的个人恩怨置之度外。当然,应该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被提拔的人了解真相并且有能力控制事物。林肯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给胡克写信,理智地消除自己和胡克间的纷争。

我们最好将这封信的全文抄录如下:

胡克少将:

我任命你为波托马克军司令。我之所以如此做,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是,我希望你最好能了解,我对你的某些做法并不太满意。

作为一名勇敢善战的军人,对此,我十分欣赏你。

不会将自己的职业与政治混为一谈,对此,我充分信任你。在你坚守自己的军人职责方面,我认为你是正确的。

你十分自信。这种品质即使不是必不可少,但是至少是有价值的。

你雄心勃勃。如果能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将利大于弊。但是,我认为在伯恩赛德领导军队期间,你的雄心成为一种障碍。在这一点上,你犯了一个大错误,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这位战功卓著、值得尊敬的将军。

最近,我耳闻你发表这样的观点:军队和政府都需要一位独裁者。我相信这种传言是真的。我委以重任,虽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建功立业的将军才可能成为独裁者。现在,我要求你取得军事胜利——冒着失去统治权的危险。政府将全力以赴支持你,不会比以往多也不会比以往少,对于所有的将军都一视同仁。对自己的上司指手划脚,影响他的情绪,我担心这种由你助长起来的风气会应验在你的身上。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你抑制它。如果放任自流,即使是拿破仑再生,都无能为力。

现在,克服这种轻率浮躁,勇往直前,去争取胜利吧!

此致

敬礼

林肯

于华盛顿

1863年1月26日

信中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它暗示了一种情况,那就是从一片有毒的土壤里会生长出类似龙葵的致命物质。在这里,我指的是那种对于位居我们之上的人加以嘲笑、吹毛求疵、抱怨和批判的习惯。

无论是谁,想做一点事情,肯定会受到批评、中伤和误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难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当然,杰出无须证明。证明自己杰出的最有力证据是能够自我克制。林肯做到了,他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他也让胡克意识到,自己种下恶的种子时,必会自食其果。“如果放任自流,即使是拿破仑再生,都无能为力。”胡克的错误危害了自己,别人也深受其害,但受害最多的还是胡克自己。

不久前,我遇到一名放假回家的耶鲁大学学生,我敢说他根本代表不了真正的耶鲁精神。这名学生对学校的制度满腹牢骚,言辞中充满了批评和抱怨。校长也没有逃脱他的指责,他列举一系列的事实和数据,附带时间和地点,描述得绘声绘色。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问题所在,毛病并不出在耶鲁,而出在那个年轻人身上。在精神上他与自己的学校如此格格不入,以致使自己无法从中真正受益。耶鲁也许并不是一所完美的大学,我想这一点哈德利校长和其他的耶鲁人都会接受这个观点。但耶鲁的确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则取决于学生。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有所施才有所获——衷心地给予学校同情和忠诚才能有所收获。以自己的学校为骄傲,与老师站在一起——他们正在尽职尽责。如果说学校依然有很多缺陷,那么应该做的是每天努力学习,给他人树立榜样,齐心协力将学校办好,做好自己的事!

如果你就职的公司运作不正常,老板刻薄古怪,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走到老板面前,自信地、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是一个刻薄古怪的人,你的管理方法是不合理和荒谬的,并且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你甚至可以自告奋勇去帮助他清除那些不为人知的管理漏洞。

立即行动!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你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作出选择。你只能二者择其一——现在就选择吧!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

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解决你的温饱,那就努力地为他工作——称赞他,支持他,站在他和他所代表的机构一边。

我想,如果我为一个人工作,那么我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他而努力。我不会时而支持他,时而反对他。如果不能全心全意、持之以恒,就干脆什么都不做。

坚持或者放弃(2)

如果能捏起来,一盎司忠诚等于一磅智慧。

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不去中伤、非难和轻视他人,为什么不辞职,然后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但我还是请求你,身在其中时,就不要诽谤它,贬损它。事实上,当你贬损它时,就等于在贬损自己。更重要的是,当你慢慢松开自己和这些机构的纽带时,一股强风就会随之而来,你会被连根拔起落入暴风雨中——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原因。

到处都能看到许多失业者。和他们交谈时,你能发现他们充满了抱怨、痛苦和诽谤。这就是问题所在——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们摇摆不定,也使自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对他人毫无价值,最终只好被迫离开。每个雇主总是不断地在寻找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时也在发现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对公司发展形成阻碍的人都要被拿掉。

不要吹毛求疵,这就是商业法则,是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的。奖赏只会给那些有用的人。想对公司有所帮助,就必须保持同情心。

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来告诉自己的老板,他是一个刻薄的人,他的管理存在很多弊端,而没有必要激起他的不满,更没有必要使他与你到争吵的地步。

如果你对其他人说自己的老板是个刻薄的,那么也就表明你自己也是;如果你对他人说自己公司的制度无可救药,那么也就说明你也同样无可救药。

尽管胡克有种种缺点,但他依然得到了提拔。然而,你的雇主可能没有林肯那样宽容大度的胸襟。但即使是林肯也无法永远保护胡克。如果胡克战败了,林肯不得不再用其他人取而代之——一个更沉着冷静,一个从不妄加评论、从不抱怨他人(甚至敌人)的人。

这个人恰如其分地控制着自己的心灵,他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以绝对的忠诚、完美的自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放弃是为了获得(1)

一些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怨言。

也许是亲眼目睹或者耳闻父辈和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上一代人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就更加现实。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曾经在校园中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以报复他们的雇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人因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项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会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安,这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之处。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将工作仅仅当做赚钱谋生的工具,这种想法本身就会让人蔑视。

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使得我们即便日后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无法超越。

那些不满于薪水低而敷衍了事工作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是长此以往,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他们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不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进步,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没有污点的人生记录,使你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拥有一个好名声,良好的声誉将陪伴你一生。

有许多人上班时总喜欢“忙里偷闲”,他们要么上班迟到、早退,要么在办公室与人闲聊,要么借出差之名游山玩水……这些人也许并没有因此被开除或扣减工资,但他们会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也就很难有晋升的机会。如果他们想转换门庭,也不会有其他人对他们感兴趣。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有所施,定有所获。如果工作时能全力以赴,不敷衍了事,不偷懒混日,即使现在的薪水微薄,未来一定有所获。

首先,我们要相信大多数老板都是明智的,都希望能吸引更多富有才干的员工,并且会根据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和业绩来晋升、加薪。那些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终会有晋升的一天,薪水自然会随之提高。

但是,聪明而睿智的老板们在鼓励员工时并不会说:“好好干,我会给你加薪的。”而是说:“好好干吧,将你的全部本领展现出来,有更多的重担在等着你呢!”与重担而来的自然是薪水的提高。

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当你全心全意工作时,相信你的老板同样也注意到了。在你冥思苦想该如何多赚一些钱之前,试着想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样一来,你就根本不需要为钱而担忧了。别绞尽脑汁说服老板,让你的老板接受你加薪的理由。好好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一份工作中竭尽所能,你的薪资报酬自然会得到提升。

放弃是为了获得(2)

那些职位低下、薪水微薄的人,忽然间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看起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常常遭受人们的质疑。但实际上,在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时,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始终保持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满怀希望和热情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而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正是他们晋升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做每一件工作都是那么热忱、友善,不计报酬,那么你就将自己与那些花费大部分时间关心休息、福利、薪水和下班时间的人区分开来了。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老板并不是一个睿智的人,并没有注意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那么也不要懊丧,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我们投身于职场是为了自己,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而有更长远的未来。固然,薪水要努力多挣,但那只是个短期的小问题,最重要的是获得不断晋升的机会,为未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奠定基础。更何况生存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眼光只盯着温饱,得到的永远只有温饱。

手工业时代,男孩子为了学一门手艺常常拜师学艺多年,却无法拿到一分钱的工资,但他们毫无怨言。现在的年轻人在学本事的同时还可以拿工资,却抱怨不已。

究其原因在于两者对于薪水看法不同。在手工业时代的男孩和家长看来,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技能和知识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他们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未来能开办自己的作坊和店铺。而现代年轻人则更注重现实利益,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和享受。

许多商界名人开始工作时收入都不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将眼光局限于此,而是始终不渝地努力工作。在他们看来,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能力、经验和机会。当他们功成名就之时,又如何衡量他们的收入是多少呢!

也许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他却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他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

也许我们无法命令老板做什么,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也许老板不是很有风度,但是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做事要有原则。你不应该因为老板的缺点而不努力工作,而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毁了自己的未来。总之,不论你的老板有多吝啬、多苛刻,你都不能以此为由放弃努力。

试比较两个具有相同背景的年轻人:一个热情主动、积极进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精益求精,总是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而另一个总喜欢投机取巧,总嫌自己的薪水太低,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用谁,或者说你会给谁更多的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呢?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不为薪水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读后感

读后感1

作者: 厉君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服从。

服从的魅力无所不在。军人对于命令需要服从,机关对于政策需要服从,学生对于老师需要服从,法律面前人人需要服从。在东方娃娃公司里你更需要一种敬业的精神——那就是服从。 当新开了一个园领导把你分配过去时,我们不能在自己心中先打起小算盘:那个园对于我来说是否交通便捷,那个园是否利于招生,那个园的老师、家长、园长是否好相处。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像罗文接到送信任务时一样,什么也不问,欣然的接受任务,保证完成任务。我们既是老师,也是一颗种子,组织把你播撒在哪里,你就应该扎根在那片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按照领导制定的五次招生计划,坚定不移地完成任务。因为我们公司倡导的文化就是“ 没有任何借口”,因为我们就是亲爱的家人,因为我们就是爱的天使,因为我们就是哈比真正的守护神。

看看我自己,我可以很骄傲地说 :“我们做到了!”我们公安局幼儿园的招生就是这么开始的,虽然刚进园的时候,还存在着另一家英语机构,园长说很难, 老师说很难,家长说很难,可是我们被派去的老师就是这么不折不扣地服从任务,踏踏实实地完成任务。记得我们大班刚分班上的时候是在冬天,由于时间不好协调,一节课被安排在早晨的八点,当时我们正常的上班时间是八点半,我接到任务是对于这一安排没有疑义,没有不满,就是毫无怨言地服从,直到学期末。在这里我也完全发挥了罗文接受送信时的精神——服从。因此我们公安局幼儿园的招生在我们所有被派去的老师的努力下,整个园的招生率达到了80%,在这学期招生时,我们又遇到了难题——学费涨了两百元。我们团队的老师还是服从,没有怨言,殷玉小班的招生率达到了93﹪,我大班的续报率达到了100%。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中班的孙明明。她是一位新来的老师,即被派往了中班招生的岗位。这可不是一份容易的差事啊。由于特殊原因,中班换了四位英语老师,家长对此意见很大,抵触情绪也很强烈,招生工作很难开展。孙老师对于这一状况没有退缩,没有向领导请求调换,没有马马虎虎,她又是怎样做的呢?她每天八点不到就守候在公安局幼儿园大门口,等着前来送孩子的家长,与他们沟通,下班后她捧着家园联系册,用电话的方式与家长交流。到现在她还在一点一滴地做着,服从地完成她们班每月两个地招生计划。相信她这个女版罗文一定会把信送到加西亚的手上的。我们的加西亚就是招生目标。可是我们公安局幼儿园的老师并不满足,因为我们又有了新的加西亚,那就是整个园的招生率达到100﹪,为了把这封信再次送到加西亚的手上,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努力着。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

我们服从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听课。肖总经常会打电话通知我会有园长或加盟商过来听课,让我准备一下。我接到任务时,并没有首先考虑自己的难处,这节课好不好上,这个班的孩子会不会配合, 我的教具能不能准备好。我总是二话不说,服从的接受任务,精心的准备,上好每一节课。所以我们都要争做罗文,做那个把信送到加西亚手中的人,做那个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

读后感2

作者:佚名

《致加西亚的信》,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急需求得在古巴丛林中反抗西班牙军队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的合作。然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加西亚到底在哪里。有人对总统说:"或许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于是,总统把罗文中尉找来,把致加西亚的信交给他。尽管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但他接过这封信,什么也没有说就出发了。3个星期之后,他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历尽波折,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终于找到了加西亚。

我认真通读完全书后,心想一个朴素的故事之所以能在100年来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并且在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签>>和<<出版商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正是因为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

敬业、忠诚、勤奋精神其实都是现实工作中的一种态度问题。记有一位著名管理学者总结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工作成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它是这样解解释的:在这个公式中工作能力是恒大于零的,因为公司既然招聘了你,那说明你的能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至于工作态度有积极、消极、负面之分,我们在这个公式中分别把它定义成不同的值,积极的态度为大于零,消极为等于零,负面的态度为小于零。把这些值套进上述公式,是不是发现其时工作的态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成效有多大。

如果我们把工作成效引申为你为所工作的公司、事业、或国家产生的效益,那么态度决定一切的例子就比比皆是,例:宋朝的秦桧,他能做到宰相,你能说他没有能力吗?但它的工作态度表现在对忠臣打击报复,对皇帝阴奉阳违,阿谀奉承,不正是对正常工作的一种负面态度,导致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再说近一点,就拿林彪来讲,解放前,他无论在长征途中,还是在抗日时期或是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对待革命事业的积极态度和本人的能力是丝毫不容怀疑,所以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解放后,由于工作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积极对待曾经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却沉迷于权力斗争,最后不仅本人落了个机毁人亡的结局而且给国家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国际影响。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工作态度不端正,就会工作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以至于自己就总是在那个水平上来回波动,不自我省思,而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整天抱怨说什么社会不公平了,埋怨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之类的。其实在埋怨和抱怨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坐下来仔细地想想,为什么这些"不幸"会落在自己身上呢?这又回到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上了,我觉得人生真正的不幸就是那些对自己不负责,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特别是那些有才华的人,因为自己有才华,所以觉得自己就应该被重用,被别人所注视,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又有什么用呢,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有才华但又是穷人呢?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敬业精神,不愿意多干活,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不要过多地去问为什么,而是全心全意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罗文以他敬业、忠诚、勤奋的工作态度,影响并推动了一项事业的发展,罗文般的工作态度应该作为每个人自身的工作标准,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积极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将这种态度渗透于每一项任务当中。

请大家记住:态度决定一切!

致加西亚的信 读后感3

作者:铁哥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感慨万分,因为书中所表达的精神我都懂,也经常经意不经意地这样做,于是它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将这种精神明朗化,系统化,并辅以例子为佐证,让我感触较深的不是书的内容,也不是书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读书的人。服从本是下属该做的事,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就像子女要赡养父母,吃完饭要洗碗一样天经地义的事,却要值得如此大力的推行,竟有如此多的读者,从侧面说明了这是一个严重的人性问题,如果从这一点来说倒是让我感慨万分了。

如今像罗文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思想上存有“瓶颈”。主管给他的任务有一个,他的疑问却有十几个,“我忙,没空”“人少,没办法做到”“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太理想化了”“我的下属理念太差,我也没办法”“让某某做可能会更好”等等堂而皇之的,而他提出这些问题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目的:(1)摆困难,让你降低要求;(2)摆完困难,让你觉得让别人做会更好,那么他就可以偷闲了;(3)有言在先,万一事情没办妥,不能完全怪他,你会体谅他的;(4)希望你帮他解决困难。

或许这时候有人要问:难道上司给我们下达任务的时候我们只能说:“没问题”,其他的什么都不能问吗?诚然不是,假如主管让你到A城市送材料,而你不知如何到达A城市,顺便问一下主管A城市在哪里,如何搭车,省得到处找到处问,如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如果连主管也不知道怎么办呢,一切都得自己解决。如果你不能帮助主管解决一些难题的话,那要你何用?

我们一直都在推崇罗文——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却忽略了两个重要人物:派罗文去送信的人——美国总统麦金莱和推荐罗文的人——情报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千里马不多,伯乐更少,如果没有阿瑟.瓦格纳和麦金莱的信任、慧眼识英才,也不可能派罗文去送信,因此,美西战争从侧面反映了用人的重要性,而我们的企业是不是也该清楚每个主管、员工的优劣,让每个人去做他最合适的,能发挥最大优势的工作。

以上为本人拙见,望能与大家共勉。

图书信息

图书信息

作 者:(美)哈伯德 著,吴群芳,李政 译

出 版 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版 次:1

页 数:145

字 数:200000

印刷时间:2010-8-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48002826

内容简介

有两种人永远落后于别人:一种是只做被要求的工作,另一种是做不好被要求的工作。

有一种精神人们赋予它盛大的褒奖,那就是自动自发的精神。拥有自动自发精神的人就是在无人告知的情况下能够主动积极完成工作的人,也就是指那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文明,就是殷切地寻找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才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经典语句

1、一切的动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使命。

2、面对咆哮的大海,我在想,成功永远不是一次航行。

3、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

4、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

5、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6、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