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狼镇 |
释义 | 白狼镇地处大兴安岭南侧,阿尔山市政府所在地东南,北与阿尔山林业局毗邻,东南与五岔沟接壤,西与蒙古国为界。全镇辖区总面积720平方公里,是以汉族为多数,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基本情况白狼镇前身为科右前旗阿尔山镇白狼村,1997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狼镇,1998年11月28日挂牌成立。全镇共辖3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行政村,有蒙、汉、满、鲜4个民族,居住人口2741人,居民以林业职工为主,约占城镇总人口的90%。白狼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阿尔山市中心仅隔30公里,是东、南方向进入阿尔山市的交通要冲,其距蒙古国边境线仅20 km,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地理条件地势地貌白狼镇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岭脊南侧,是洮儿河的发源地。全镇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境内有白浪峰、光顶山、三广山、望远山、大黑山和较多的平岗,最高海拔1592m,平均海拔1200m左右,最大坡度35。左右,平均坡度8。左右。 气象气候白狼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4oC。≥10oC的年积温为1345.9 oC,湿润度1.08;年降水量500mm,无霜期80天左右,主导方向为西和西北风。全年日照时2550小时左右,最大积雪深度70cm。 土壤植被白狼地区属角砾岩和沉积岩地区,主要岩石有粗石岩、花岗岩和安山岩等,由于气候寒冷潮湿,生物活动较弱,岩石风化较慢,生成土层较薄,大部分土厚为20—50cm,低洼处70cm左右;该地区土壤多数为酸性和中性土壤,地域性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阴域性土壤、灰色森林土、灰暗色森林土、暗棕土壤、草甸土和沼泽土等。 白狼镇植被类型属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主要植被由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组成。代表植被类型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组成的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 水文水系该镇境内有那仁河、小莫尔根河、大莫尔根河和洮儿河。那仁河、小莫尔根河、大莫尔根河分别发源于白狼镇西部的飞仙岭、三广山和大黑山脚下,由东向西流入蒙古国,境内流长为20 km。洮儿河为白狼镇主要河流,发源于高若山西麓,由北向南纵贯全镇,经乌兰浩特向南注入嫩江,流经白狼镇长约40km,河宽10m左右,水深1m左右。 资源特产白狼镇资源富饶特产丰富,尤其以野生动植物著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马鹿、黑熊、狍子、猞猁、香獐、水獭、雪兔等;水生动物主要有山哲鲤鱼、冷水细鳞鱼;禽鸟主要有松鸡、乌鸡、飞龙等。野生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经济植物有:蕨菜、广东菜、燕尾菜、地榆、山杏、东方草莓、刺梅、芍药;野生菌类有:美味牛肝菌、白蘑、黄蘑等40余种。仅蕨菜一项每年就可采集出售250余吨。 白狼曾是阿尔山岭南地区的中心,40年代。喜扎嘎尔旗在白狼成立努图克;民国37年(1948年)东蒙古林矿局在白狼设立林矿分局,60年代白狼成为阿尔山林业抚育基地。 白狼在日伪时期,是被日本人掠夺资源最为严重的地方,过去成片的原始森林早已不见踪影,但是在林业工人的努力下,把砍伐过的地方全部补种上了新的树苗,经过50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白狼有了新的面貌,森林覆盖率在阿尔山市位居第一,达到83%左右,远远高于阿尔山森公规定的森林覆盖率的平均值63%。其覆盖率可以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相媲美。 各位游客请看前面那快醒目的牌子“白狼林俗村”。这里是东北林区的一个典型村落,全村有76户,241口人,居民多为伐木工人之家。林俗村再现了林区居民的热情、纯朴、好客的古朴民风,来到这里可以感受林区特有的生活环境,了解林业工人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在这里吃上一顿饭,尝尝环境,了解林业工人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在这里品尝林家饭,体验林家火炕,还可以看到林区婚俗表演,参与林区劳动,感受林区生活。 行政沿革白狼镇一是可以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场房;二是位于阿尔山地区的中心位置,向北可以辐射到阿尔山、伊尔施,向东南可以辐射到五岔沟,向西可以辐射到蒙古国;三是临近火车站,避免了短途运输,节约费用;四是具有优惠的投资政策,投资回报率高。白狼镇的辖区面积是744.53平方公里,有第一、第二、第三3个居委会,775户居民,人口2741人,由汉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4个民族构成,到了白狼镇距阿尔山市有34公里,行车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 命名来源乍一听白狼这个名字,您也许会向导这里的狼是不是都是白色的呢?关于白狼的解释是:(属于满语实读摆浪),汉语译为“沟堵”;也有人说白狼是由蒙古语“白力嘎”演变过来的,为“富饶”之意。相传清朝咸丰年间,呼伦贝尔副督统衙门派专人把九世班禅活佛请去做道场。后来,班禅活佛一行200多人到新巴尔虎左旗官员的引导下,经哈伦·阿尔山去锡林郭勒盟。途经白狼时,活佛发现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遂评价说“白力嘎”,意思就是说这里是非常富饶的地方。后因语音上的演变,人们便把“白力嘎”叫成了“白狼”。 南兴安隧道距白狼镇9公里,那里也有一个日伪时期留下的遗迹,当地人都叫他南兴安炮楼,也叫南兴安隧道。当地的老人说在当时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劳工为日军修建铁路,隧道和工事,他们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工事建完后,全部劳工都被埋在了万人坑里无一生还。日军修建这条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掠夺阿尔山地区的资源,也是向诺门罕地区输送军用物资的重要通道,我们看到的炮楼就是日军保护隧道的关卡,周围还有暗堡遥相呼应,炮楼一共有六层,地上三层地下三层有地下直通隧道口,这条隧道修建于1933年3月,于1934年正式使用,隧道总长约3000多米(3218.5米),钢筋混凝土构制,监工为日本人,设计者是天津人是一对双胞胎姐妹,相传当时两姐妹是从山的两侧同时施工,在当时仪器等设备不足的先天条件下,正式打通通道后发现其误差竟然不到半米,创下了当时开通隧道的奇迹,但是不幸的是在隧道修通后,日本人怕双胞胎姐妹为中国修建同样的隧道,将其残忍的杀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