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直接质量成本 |
释义 | 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 一般由预防成本、评监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构成。只有在准确的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本文从财务会计和ISO 9000的角度出发,对质量成本这一无形成本对象从定性和定量方面作出本质性剖析,并指出了财务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从更广泛的实际意义上提出:企业不仅要对其有形的经营成果(产品、环保、资金等)进行核算,而且要对其无形的经营成果(质量、效率、人力资源、市场销售网络等)进行核算。 构成预防成本:保证达成质量标准并预防不良品所发生所需之费用,含产品设 计与制程设计等有关成本。 (1)质量管制工程:质量计划的拟定、执行、稽核;与质量制度的建立与维持。 (2)制程管制工程:制程研究分析、制程品管制度之监督。 (3)质量量测与管制设备的设计与发展:量测仪器之采购与校验管理等。 (4)质量训练计划之拟定、实施:员工参于公司内外之品管训练课程、供应商之评估辅导等。 (5)其它预防费用:文书、纸张与杂支等相关其它文具支出。 评监成本:量测、评估、稽核产品、组件、购入物料等,保证符合质量标准之有关各种检查的成本。 (1)进料测试与检验:内外购物料之验收、场地存放、水电、搬运等设备人员与其它必须支出。 (2)实验室验收测试。 (3)检验与测试费用。 (4)产品质量稽核费用。 (5)试验和测试的人工费用。 (6)测试和检验仪器的维护和校正:内部校验与委外校验。 (7)测试和检验资料的检讨:诸如质量改善计画的提出、执行、效果确认追踪。 内部失败成本产品、组件、物料在出厂前未达成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成本。 (1)报废。 (2)重加工(再制或修理)。 (3)追查故障(失败分析):因质量不良所产生的问题分析检讨成本。 (4)再检验、再测试:不良品经整修完后入厂经进料检验再次检验测试所产生之成本。 (5)降等损失:因质量不良遭客户降等处置,如厂内之厂商管理分级制由A级降B、C级等。 (6)材料检讨活动:质量不良产生之原因也有可能是材质之选用不适当、或是制程中因加工过程致使材质特性降低所造成而所需的检讨,诸如刚性不足等。 外部失败成本产品出厂后顾客发现不良所造成的成本。 (1)服务材料支出成本:保固期内所更换而无法向客户收取之物料成本。 (2)抱怨处理损失:如工时、差旅费、邮电费等。 (3)折让损失。 (4)延长保固损失:如公司规定的保固期是一年但因质量问题致客户要求延长保固。 (5)产品拒收退货。 (6)交换新品。 (7)逾期交货赔偿:签约内容若有明定逾期交货须赔偿时。 不良模式1.可控制的不良质量成本。管理层可以直接控制这种成本以消费者能接受这些产品和服务。这里包括预防成本和检查成本。 2.结果不良品质成本损失。这是由内部误差率和内部误差率组成,包括公司事务造成的所有成本。它直接与管理层在可控制的不良成本中做出的决定有关。 3.设备不良质量成本。这个成本是分开的,因为它必须单独呈报给管理层。 所有这三个,结合起来被称为“直接不良质量成本”,可以直接被测量并反映到企业成本结构中。 但是,不良质量对消费者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在企业账户上,而是反应在消费者的钱包里。因此,为了今天在商业活动中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关注那些“间接的不良质量成本”。这个成本比服务或产品总价走得更高。它可以被划分为三个范畴,顾客引发的不良质量成本,顾客不满意的不良质量成本和缺少声誉带来的不良质量成本。 当企业产品的产量不能满足顾客期望值时就产生了“顾客引发的不良质量成本”。典型的顾客不良质量成本包括:当顾客购买的设备老化时,生产能力降低;传播(TRAVEL)成本和返修缺陷产品会带来时间的浪费,保修期之后的维修,当故障被定义和纠正期间顾客生产力方面的损失。 顾客不满意的不良质量成本,当一个顾客购买了一件产品,他对该产品的判断将会影响将来对该顾客认识的人的销售。 第三个方面,声誉丧失后的不良质量成本更加难于测量和预测。它带来的损失与顾客不满意成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反映了顾客对公司而不是对单独的一个生产线的态度。 如何使用关于间接不良质量成本的信息呢?一些公司忽略它,另一些公司仅仅在考虑采取鉴定措施时才考虑到它,也有一些公司将它融入他们的不良质量成本系统。贯彻这个质量方法取决于一个公司将他们的顾客置于何等重要的位置。 总而言之,以下模式反映出了当今不良质量成本方法论: 1.直接不良质量成本。这包括可可控制的不良质量成本和预防成本、检查成本。 2.间接不良质量成本。这包括顾客引发的不良质量成本,顾客不满意的不良质量成本和名誉损失的不良质量成本。 印刷行业印刷材料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要生产出优质的印刷品,就需要有优质的材料,工艺的改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质量问题,但质量的稳定提高仍需要合适的材料选择来保证。高的采购成本并不总意味着高的材料总成本。以曼罗兰轮转印刷机所使用的折页机裁刀为例,国产仿制的裁刀价格在20~40元左右,而原装进口刀在500元左右,价格相差10余倍,在使用寿命方面,进口刀要长5倍左右。而且换一条刀会增加工作时间半小时左右,如果在印刷时出现故障,又会影响生产时效,使质量成本远远超过1条进口刀的价格。又如PS版,采用高档版材,网点再现和还原质量很好,耐印力高,印版故障如断版、掉版等几率很低。而低档国产版材容易发生印版故障,制版时的吸气和曝光的宽容度也小于高质量版材。因此使用好的PS版,在提高印刷品质量、降低废版率等方面都很有效。这样综合下来,有可能会导致一批低价材料的采购费用加质量成本要高于优质材料的总费用。正是由于低质量材料的质量成本很高,采用高质量但价格较高的材料,也往往是合算的。直接质量成本直观易算,可以成为采购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管理意义1)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定量管理,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和有效地运行的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目的之一是使投入于质量管理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没有质量成本的投入,质量管理体系不可能建立和运行。当如果质量成本投入过大或得不到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效益效果。 2) 对企业总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性经营中不断发生的动态成本。在2001年,全球发生了日本的三菱汽车和东芝笔记本电脑的两大质量问题诉讼案。其中,三菱汽车公司在全球大规模召回280多万辆轿车,造成3300万美元的直接费用损失。东芝公司则在2001财政年度(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由于质量问题的影响,第三季度净亏损849亿日元(6.38亿美元),而2000年同期公司税后净利润高达111亿日元。 从日本的三菱汽车和东芝笔记本电脑的质量问题诉讼案可以看到,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永恒主题。即使对于日本的三菱汽车和东芝这两个在管理方面有先进经验的大企业也存在质量成本管理的问题。通过这次诉讼风波,相信三菱汽车和东芝公司将加强质量预防成本的投入,改进质量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质量内部和外部损失不仅造成直接的质量损失,而且也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损失。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总成本控制的好坏以及相应的利润大小。通常而言,质量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关系是: 当质量预防成本的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减少,直到最低点X0。而随着质量预防成本的不断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不能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不可能无休止地追加质量预防成本而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