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克 |
释义 | 白 克 男,1922年9月生于河南洛宁,回族,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中原大学,高级工程师,原三门峡门市政协委员,研究所所长。黄埔同学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现在湖滨党校离休。另有台湾著名导演、影评人白克,字明新。1914年2月1日生於厦门,毕业於福建省厦门大学教育系,资深影评人黄仁,在著作中称他为「台湾影评的创始人」。 中原大学基本资料白 克 男,1922年9月生于河南洛宁,回族,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中原大学,高级工程师,原三门峡门市政协委员,研究所所长。黄埔同学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现在湖滨党校离休。 个人简介在70年代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台“全纤维井式电炉”节能高达48%上海科协曾召开大型现场会、冶金部为此特在三门峡市召开全国节能学术会议进行推广。他参加海军在上海召开的“815科研会议”做出贡献提高了舰艇战斗力,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八十年代又发明“组合罩炉”该炉组合拼装,结构新颖,打破了数十年一贯仿苏结构模式。1989年通过部级鉴定,属国内首创,获国家专利。该炉性能优异罩重减轻75%,蓄热减少70%炉表散热减省50%能耗降31%,工效提高1/3施工维修均极简便,局部损坏局部修补不必整体拆除。炉温均习质量稳定,起吊操作灵活安全。主要论述:“窑炉革命--组合改造”、“组合煤气罩炉”、刊登在“冶金能源”在中南六省学术会上宣读。 台湾导演基本资料白克,字明新。1914年2月1日生於厦门,毕业於福建省厦门大学教育系,其後曾任教於厦门厦南女子中学,因为喜爱戏剧辞去了教职工作,经广西政府保送南京中央摄影厂学习一年;1937年考取公费留学莫斯科电影学院,但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未能成行,後应广西白氏宗亲桂系军人白崇禧将军电召,到西南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任文化部,负责电影戏剧宣传任务。 1945年,台湾光复後,随著第一批接收人员来台,拍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过程的新闻影片摄制工作,并负责接收日人留下的电影器材、设备和厂房,合并日治时期的「台湾映画协会」和「台湾报导写真协会」为「台湾电影摄制厂」,并担任厂长,这是台湾第一座设备完善的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新闻影片并且配合政府宣导政令。 个人简介1955年春,筹拍第一部由台湾电影公司自制的台语片《绣球奇缘》,却因迟迟未领到公司执照等故,未能完成;1956年完成台语片《黄帝子孙》深受欢迎,自此声名大噪,却也受到政治排挤斗争,於是离开「台湾电影摄制厂」。之後,时逢台语片起飞时代,白克也继续参与民营片厂的台语片拍摄工作,自1956到1961年,六年之间参与十一部电影制作,1957年所拍的《疯女十八年》则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一部取材於社会新闻的台语片;1958年替信达公司编导的《生死恋》改编自法国名著「茶花女」,1959年则与林抟秋合导《後台》,描写歌仔戏演员的辛酸。 白克不仅是台语片第一代导演,更是台湾第一代影评人,曾经应聘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为编导科、影剧科兼任教授,对於理论造诣甚高,常有影评发表於各大报章影剧版,资深报人、影评人黄仁先生在「台湾影评发展史」称白克为影评的创始人。 1962年拍摄的《龙山寺之恋》轰动港台,本地及海外票房口碑俱佳,此时警备总部以「海外通谍,海外共产党资助拍片」罪名拘捕白克夫妻,白克在狱中长期遭严刑逼供又染皮肤病,最後被迫认罪,处以军法极刑,1964年2月22日过世。 白克导演拍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台语,被誉为「台湾电影的开拓者」、「台湾影评的创始人」, 二次大战後,日本投降,父亲来台负责接收日本人留下的摄影器材。他随後成立台湾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并担任第一任厂长。 白克有自己的电影理念,他虽来自外省,却认为电影在台湾要有发展,就必须走入民间。因此他主张拍台语片,并导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台语片《黄帝子孙》。他不导戏时,也以白克为名,经常在各大报发表影评,广受欢迎。资深影评人黄仁,在著作中称他为「台湾影评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导演作品
1956 《黄帝子孙》 1957 《台南雾夜大血案》 1957 《唐三藏救母》 1957 《疯女十八年》 1958 《生死恋》 1958 《魂断南海》 1960 《後台》 1960 《五月之恋》 1962 《阿丁大闹歌舞团》 1962 《龙山寺之恋》 编剧作品
1957 《疯女十八年》 1958 《生死恋》 1958 《魂断南海》 1962 《龙山寺之恋》 美术作品
1959 《海埔春潮》 著作作品
1961 『电影导演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