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织金锦
释义

织金锦是波斯语“Nasich”的译音。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约始于战国十六国时已能生产织金锦。

织金锦的概述

织金锦本为波斯特产,元代蒙文中称为“纳石失”,是波斯语“Nasich”的译音。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约始于战国十六国时已能生产织金锦。陆刿《邺中记》记载后赵国君石虎出猎时就穿金缕织成的合欢裤。唐宋时期织金技术已臻成熟。内蒙古赤峰五代辽驸马墓出土的丝绸中,就有织金锦、平金绣、金粉画缋等丝织品。北宋末年宋朝与金朝议和常用捻金锦作礼物,金朝官服常用织金及金缕刺绣。元代织金锦已有空前的发展,元王朝曾在弘州(今山西原阳)设纳石失(即织金锦)局。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南京镇江苏州等城市曾大量生产织金锦。元朝军队还用织金锦作营帐, 常常绵延数里。《元典章》所载的丝织物中,也有织金胸背麒麟、织金白泽、织金狮子、织金虎、织金豹等金锦。

北方游牧民族酷爱织金锦,因为北方寒冷少水,周围的色彩较单调,唯有犹如太阳光芒般金光灿烂的金色,给生活在广漠中的人们带来一丝生机。因而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的上层达官贵人的衣着崇尚用金,并以此显示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织金锦的历史

陆刿《邺中记》记载后赵国君石虎出猎时就穿金缕织成的合欢裤。唐宋时期织金技术已臻成熟。内蒙古赤峰五代辽驸马墓出土的丝绸中,就有织金锦、平金绣、金粉画缋等丝织品。北宋末年宋朝与金朝议和常用捻金锦作礼物,金朝官服常用织金及金缕刺绣。元代织金锦已有空前的发展,元王朝曾在弘州(今山西原阳)设纳石失(即织金锦)局。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南京镇江苏州等城市曾大量生产织金锦。元朝军队还用织金锦作营帐, 常常绵延数里。《元典章》所载的丝织物中,也有织金胸背麒麟、织金白泽、织金狮子、织金虎、织金豹等金锦。

织金锦的制作

它是一种用金线显示花纹而形成具有金碧辉煌效果的织锦。所采用的金线有片金和圆金两种,具体制作方法为:先将黄金打成金箔,用纸或动物表皮作背衬,再切割成强丝线的片金;也可将片金缠绕在一根芯线之外,即成圆金。织金锦的织造技术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对明清流行的缎织物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织金锦的起源

织物加金,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现。至于汉族服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廷中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后,服饰织金的风气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宋代贵族服饰用金,在技术上已发展到了十八种之多。辽、金统治地区织金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尤以回鹘族地区最为流行,所织衣料最为精美。元代继辽、金之后,在织物上用金更胜于前代。

织金锦的鼎盛

织金锦的鼎盛期则在元代。据《马可·波罗游记》所述,当时元代的蒙古贵族不仅衣着满身红紫细软、组织华丽的纳石失金锦,就连日常生活中的惟幕、被褥、椅垫等都为纳石失所制,无一例外,甚至连军营所用的帐篷也是由这种织金锦制成的,绵延数里,场面十分壮观。

元朝统治者在统一中国的征战中,打了胜仗之后,就进行了屠城,但唯独不杀手工工匠。那些被俘虏和征调的工匠,有时多达几十万名。在元朝官营手工场中,除了灭宋后,从江南挑选的十余万丝织工匠(蒙古人称之为“巧儿”)外,还有一大批是蒙古军队在西征时从中亚掳来的穆斯林工匠,他们中有不少人是织造织金锦的高手。这些不同民族的工匠被安置在同一地区无偿地进行生产劳动。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推进了织金锦技术的推广和提高,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北方丝织物在织造及纹样上都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

织金锦的工艺

元代的织金锦现存传世不多。1970年新疆乌鲁木齐南郊盐湖 1号古墓出土一件黄色油绢面料的窄袖辫线袄,肩、领、袖及襟边镶有织金锦,腰部钉有30道辫线。所镶织金锦系小块零料拼缝,有片金锦和捻金锦两种。片金锦经丝分单、双两种 (均为丝质),单经粗 0.15毫米,双经粗 0.4毫米。纬丝分纹纬(片金和彩色棉纬)、地纬。片金是用金箔粘固于皮子上切成的细条,宽 0.5毫米左右。彩纬棉纱粗 0.6~0.75毫米。地纬是蚕丝。单经与纹纬交织成平纹,双经与地纬交织成平纹,显花处双经被夹在纹纬与地纬中间成为暗经。每平方厘米经线52根,纬线 48根。以片金纬和彩色棉纱纬显花。花纹图案以棱形几何骨格为主体作开光处理,穿枝莲穿插其间,花纹遍布,不露空地。捻金锦经纬亦分单经、双经两种 (均为丝质),纬线由两根平行的捻金线和一根棉线组成,捻金线作纹纬,棉线作地纬。单经与纹纬成一上三下斜纹交织,双经与地纬成平纹交织,每平方厘米经线 65 根,纬线40根。纬线以捻金线显花,花纹以修眉大眼、隆鼻小口、头戴宝冠、头后有背光的人物为主体,旁饰缠枝桃和卷草。这种捻金锦采用单经固结纹纬的织法,双经在显花处被夹在纹纬与地纬中间成为暗经。此种方法与后代利用接结经来固结纹纬的宋式锦织法是一致的,对明清时期的丝织提花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甘肃漳县元墓也曾出土织金锦,有妆金失马纹锦、褐地团花妆金锦等,还发现了用银线织花的簇花纹缎。故宫博物院现藏一件元代红地龟背团龙凤纹纳石失披肩,由织金灵鹫纹锦、织金团花龙凤龟子纹锦、织金缠枝宝相花锦拼缝而成。金线粗,花纹大、露地少,金光夺目。

唐代的织金锦

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唐代的织金锦,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织金锦实物。用这种织金锦制作的大红罗地蹙金绣袈裟和蹙金绣大团花拜垫,精美异常,织金绣裙为“武后”的供佛之物。织金锦技术已见于汉代文字记载,这次实物发现是首次。锦上的鎏金丝,以丝线作芯,用金丝一圈圈缠绕而成,1米长的金丝要绕3000多圈,其技术之高超令人难以置信。金丝直径平均只有0.1毫米,最细处仅0.06毫米,即使是现在,制造这么细的金丝也非易事。

元代织金锦袍

元代贵族服饰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现。至于汉族服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廷中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后,服饰织金的风气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宋代贵族服饰用金,在技术上已发展到了十八种之多。辽、金统治地区织金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尤以回鹘族地区最为流行,所织衣料最为精美。元代继辽、金之后,在织物上用金更胜于前代。

元织金锦作品

元代的织金锦现存传世不多。1970年新疆乌鲁木齐南郊盐湖 1号古墓出土一件黄色油绢面料的窄袖辫线袄,肩、领、袖及襟边镶有织金锦,腰部钉有30道辫线。所镶织金锦系小块零料拼缝,有片金锦和捻金锦两种。片金锦经丝分单、双两种 (均为丝质),单经粗 0.15毫米,双经粗 0.4毫米。纬丝分纹纬(片金和彩色棉纬)、地纬。片金是用金箔粘固于皮子上切成的细条,宽 0.5毫米左右。彩纬棉纱粗 0.6~0.75毫米。地纬是蚕丝。单经与纹纬交织成平纹,双经与地纬交织成平纹,显花处双经被夹在纹纬与地纬中间成为暗经。每平方厘米经线52根,纬线48根。以片金纬和彩色棉纱纬显花。花纹图案以棱形几何骨格为主体作开光处理,穿枝莲穿插其间,花纹遍布,不露空地。捻金锦经纬亦分单经、双经两种 (均为丝质),纬线由两根平行的捻金线和一根棉线组成,捻金线作纹纬,棉线作地纬。单经与纹纬成一上三下斜纹交织,双经与地纬成平纹交织,每平方厘米经线 65 根,纬线40根。纬线以捻金线显花,花纹以修眉大眼、隆鼻小口、头戴宝冠、头后有背光的人物为主体,旁饰缠枝桃和卷草。这种捻金锦采用单经固结纹纬的织法,双经在显花处被夹在纹纬与地纬中间成为暗经。此种方法与后代利用接结经来固结纹纬的宋式锦织法是一致的,对明清时期的丝织提花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甘肃漳县元墓也曾出土织金锦,有妆金失马纹锦、褐地团花妆金锦等,还发现了用银线织花的簇花纹缎。故宫博物院现藏一件元代红地龟背团龙凤纹纳石失披肩,由织金灵鹫纹锦、织金团花龙凤龟子纹锦、织金缠枝宝相花锦拼缝而成。金线粗,花纹大、露地少,金光夺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