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肢吻动物 |
释义 | 肢吻动物 priapulid 亦称鳃曳动物。 大约15种分类地位不确定的捕食性、海生、泥栖、无体节蠕虫之统称。有时被视作袋形动物门(Aschelminthes)的一纲(肢吻动物纲〔Priapulida〕);但肢吻动物与其他动物无明确亲缘关系,故或许最好将其独立为极小的一门。最大者长可达10∼15公分(4∼6吋),栖於较冷海域;最小者则长仅数公釐,栖於较暖海域。 前体或体前部(顶端有口)可缩入躯干,司运动及摄食。体被一层由真皮所分泌的外皮,其下为体壁肌围成的广阔体腔。外皮于幼虫期硬变为铠甲,在前体处形成棘(尤其在围口部与咽喉),身体其他部位棘则较少;铠甲随幼虫成长为成虫而脱落。口与肌肉质咽喉、短食道、较大的肠(有肌肉组织)、直肠(末端有肛门)相通;无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由焰细胞(即沟细胞)构成,以小管通於体外;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包括一个环绕口部的神经环、一条腹神经索和一些周围神经。生殖器官则呈管状,具後开口;并知有一种行体内受精。 已知寒武纪的一些化石种外形似现代种,故其演化上的亲缘关系及动物学上的分类,取决於对体腔上皮内壁的解释。若如部分动物学家所认为的,该内壁为一层上皮,则其为体腔动物;若如其他动物学家所主张的,该核心为肌肉组织,则其为假体腔动物,可能属于袋形动物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