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知言 |
释义 | 古籍简介Zhiyan 《知言》 中国宋代胡宏的哲学著作。初稿系论学语录和随笔札记,后经多次校订而成书。据胡宏门人张言,是书“言约义精,为道学之要枢,制治之耆龟也”(《胡子知言·附<国史本传>》)。朱熹对《知言》虽颇有异议,但也承认其有精到之处,不能因一二瑕疵,尽废其书。《知言》是胡宏本其父胡安国之学,主本然之性无善恶之说而作的,因此,对性命之理论述较详。“性立天下之有”是他的基本思想。他强调心与性的联系,他的结论是“心妙性情之德”。胡宏认为天理与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朱熹表示反对,作《胡子知言疑义》别为 1卷附于《知言》之后。 《知言》原本至明代已不见传世,明弘治年间新安陈敏政于吴中得旧本,整理编次别为 6卷,世间始有刻本,然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传本《知言》字句舛谬,次序颠倒,多失其真。今所传版本,有明吴中坊刻本、明刊《诸子萃览》本、《格致丛书》本、《子书百种》本、清粤雅堂本等。 四库提要记载《知言》·六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胡宏撰。宏有《皇王大纪》,已著录。是编乃其论学之语,随笔札记,屡经改订而后成。吕祖谦尝以为胜於《正蒙》。然宏之学本其父安国,安国之学虽出於杨时,而又兼出於东林常总。总尝谓本然之性不与恶对言。安国沿习其说,遂以本然者与善恶相对者分成两性。宏作此书,亦仍守其家传。其所谓性无善恶,心以成性。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指名其体曰性,指名其用曰心,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云云。朱子力诋其非,至作《知言疑义》与吕祖谦及宏门人张栻互相论辨,即栻亦不敢尽以其师说为然。其论治道,以井田封建为必不可废,亦泥古而流於迂谬。然其他实多明白正大,足以阐正学而辟异端。朱子亦尝称其思索精到处殊不可及,固未以一二瑕疵尽废其书也。自元以来,其书不甚行於世。明程敏政始得旧本於吴中,后坊贾遂有刊版。然明人传刻古书,好意为窜乱,此本亦为妄人强立篇名,颠倒次序,字句舛谬,全失其真。惟《永乐大典》所载,尚属宋椠原本。首尾完备,条理厘然。谨据其章目,详加刊正,以复其旧,其《朱子语录》各条,亦仍依原本。别为《附录》一卷,系之於末,以备考证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