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枝角类 |
释义 | 概述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abchiopoda),枝角目(Cladocera),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淡水枝角类有61种,海水枝角类有5种,内陆咸水种有23种。作为生物饲料培养研究的淡水种类有大型溞(Daphnia magna)、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等,半咸水种类有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na)等,海水种类有鸟喙尖头溞(Penlilia avirosoros)等。我国渔民很早就掌握了发塘技术,懂得在鱼池中培养枝角类作为稚鱼、幼鱼的饲料。随着生产养殖业的发展,枝角类作为水产动物鱼苗种的活饲料,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有关枝角类的生长、繁殖、人工培养和饲料价值等的研究正在深入。 外部形态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内部构造与功能一、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其上的附属器官组成。消化道由食道、中肠和直肠3部分组成。食道前端有口,口的周围有口器,即1对大颚、2对小颚、1片上唇和1片下唇。口后接细管状食道(又称前肠),其后端通入中肠(或称胃),其后接直肠。 二、循环系统在头部后方的背侧有一卵形或球形的心脏。绝大多数种类(透明薄皮溞和尾突溞例外)没有血管,血液只在体腔内及其组织间游动,但游动的路线是一定的。心脏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动脉孔->头部->全身->静脉孔->心脏。血液一般透明无色或带淡黄色,某些池塘种类带粉红色或红色,这是由于在溶解氧浓度很低时形成了溶解性的血红素。这也是枝角类被称为“红虫”的原因。 三、呼吸系统枝角类主要进行扩散性呼吸。O2和CO2通过体表面进行交换,此外有些种类(如溞)的肠收缩迅速,使水不断进出,似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另外还具有3种特化的呼吸器官: 1鳃囊 除薄皮溞科和大眼溞总科外其余的枝角类胸肢基部的上肢呈囊状,称鳃囊,内充满流动的血液,有呼吸机能。 2头盾 为胸肢无鳃囊的薄皮溞科和大眼溞总科所特有,呈鞍状,位于头的后半部背侧,由腺性上皮细胞组成,这种细胞有固着作用。 3颈呼吸器 是溞属等幼体所特有的呼吸器官,位于头部背侧,由一团细胞组成。幼溞第一次脱壳后颈呼吸器就消失。 四、排泄系统枝角类有两种不同的排泄器官,即颚腺和触角腺。 1颚腺 又名壳腺,1对,生于前胸两侧,由末端囊和细长盘曲的肾管组成。枝角类成体都具颚腺,它是枝角类主要的排泄器官。 2触角腺 是枝角类幼体的排泄器官。也分末端囊和肾管两部分。有的种类(如蚤状溞等)它成体还残存退化的触角腺(只有几个细胞),但已无排泄功能。 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1像其它节肢动物一样较原始。主要由若干神经节和神经索组成。 2感觉器官 a感化器是第一触角上的嗅毛。 b触觉器是第一触角上的触毛、后腹部的尾刚毛和躯体上其它各种毛状体。 c视觉器通常包括一个单眼和一个复眼。 d颈感器为枝角类所特有,分布于头部各处,与由脑发出的神经相连。 六、生殖系统1雌性生殖 雌性生殖系统位于中肠的两侧,1对长形的卵巢,1对颇短的输卵管,1对生殖孔,位于后腹部靠近背面的左右两侧与孵育囊相通。 2雄性生殖 雄性生殖系统也位于中肠的两侧,为1对腊肠形的精巢,其后接1对输精管,末端为生殖孔,开孔于肛门或尾爪附近。少数种类的生殖孔开口于阴茎状的突起上,这突起就是交媾器。 繁殖方式一般来说,当外界水温合适、食物充足时(多数为春夏时期),进行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外界环境恶化时进行有性生殖(两性生殖),产生冬卵。枝角类每繁殖(产卵或产幼)一次就蜕皮一次,即为一龄。生殖量达到高峰前,生殖量一般随龄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高峰过后,生殖数与龄数成反相关。 适合枝角类实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如下:水温:17-30℃,pH:6.5-8.5,咸度:淡水种可耐咸度2-3ppt,海水种则可耐高咸度。溶氧:1-5ppm,溶氧超过5ppm时,繁殖力会下降。 影响枝角类生殖的因素有很多,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种群密度、饵料、盐度等方面。 温度对枝角类生殖的影响枝角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18℃~25℃。随着温度的升高,枝角类的性成熟时间会提前,缩短产卵周期。成龄生殖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这一点在隆线溞、多刺裸腹溞上有过实验证明。 食物浓度对枝角类生殖的影响随着食物浓度的下降,其生殖量也会下降。 此外,随着食物浓度的下降,也会导致生殖方式的改变。夏季时,枝角类繁殖总量达到高峰,食物相对减少,则会产生雄体,进行两性生殖。国内外学者对此有过一些研究,比如Louis、杨四秀等。 枝角类的分布应用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鱼类的重要食饵,故俗称“鱼虫”。可人工培养,作鱼类的饵料,如蚤状溞。全世界仅有少数种类(约11种)分布于海洋沿岸水域,我国沿岸常见的仅5种。如乌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 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鱼类鱼苗培育阶段和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易得的好饵料. 枝角类的食性有两种: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海洋枝角类则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