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逸克 |
释义 | 郑逸克 ,1953年生,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人。现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理事。多年从事国画 研究和创作, 其作品 “用的是传统的基本语 意,却展示出崭新的视觉形象”。2004年作品《清泉石上流》等四 幅入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大型画册《中国书画艺术家 》. 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等二幅 获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等单位主办“和平女神杯首届国际书画大展赛”和平奖.2005年作品《天涯何处无芳草》 等三幅入选香港人民艺术出版社等单位编的《当代中国美术》。作品《野花更经家花香》等五幅 入选长春《时代艺术》杂志.作品《情侣》等幅入选北京书法家协会、香港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画名家香港邀请展”.作品《空山新雨后》等二幅入选 美国旧金山东方艺术学院、河北省现代美术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中美旧金山中国书画国际大奖赛”。旧金山终评,获国际荣誉金奖.作品《自有花娇傲霜天》等二幅 获北京《中国经贸画报》社主办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绘画、书法、摄影国际大赛”优秀奖.作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获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香港)、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国艺书画缘”全国名家书画创作交流展铜奖.作品《野花偏多艳》获东方艺术 研究院,《中国书画报》主办的“新神采杯”全国书画家作品大奖赛银奖.作品《野菊》入选北京美阿国际 艺术中心,北京国学创新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中国书画名家名作典藏》.作品《大江东去》获桂林炎黄书 画艺术研究院,巴西中华书法协会主办的“2005桂林·圣保罗中巴友好书画交流展”银奖.作品《霜天万里菊花香》等二幅 入选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解放军报》文化部,抗日战争纪念馆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艺术展”.作品《傲骨照影犹挺秀》获桂林 炎黄书画研究院、韩国国际书画协会、巴西中华书法协会主办的“2005中韩书画名家交流展”一等奖.作品《霜凝枝头花倍娇》获中国 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 中 心、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联办的“鹰联杯·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大展”一等奖。作品入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 术>>杂志社主办的中国优秀美术家丛书单刊本. 郑逸克的作品不仅注重笔墨意趣的发挥,而且注重色彩特质的表现。郑逸克认为,玉石雕刻,讲究“因材施艺”。审形度色,或刻草虫,或刻花果,或为山水、人物,顺自然而施工艺,则宛若天成。“拓彩”画由此进入他的视野,成为他潜心研究的主题。先将宣纸拓印自然流动形成彩墨,而后“观颜察色”,或加花鸟,或不,自然便与人工浑成一体。清王昱《东庄论画》中曾引王原祁的色彩论:“麓台夫子尝令设色画云:‘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唐岱的《绘事发微》也指出:“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要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这是中国古代着色画和水墨发展一清代,画论家们对色彩与水墨关系的一种认识,它的基本点是“色墨交融”。这种理论也同样可以构成今天水墨画的一个合理内核。郑逸克的创作也正是在这种“色墨交融”中形成自己鲜明的美学品格的。变幻的墨块、强烈的色块和劲利的对比、映衬,及墨线在墨块与色块间穿插、照应等。使他的作品能够在有限的颜色之中幻化出万般样态。在他的作品中,其线条也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它更显现着浓厚的书法笔意,呈示着浓淡、干湿、粗细等种种意趣。他在敷色时“用色如用墨”,在一遍遍的布色之中也同样是贯穿着笔意,因此在其作品的色画中,就可以体认到诸如深浅、厚薄、轻重等微妙的转换、呼应,同时,它又把敷色时的笔痕呈示给观众,这就使我们可以从那里觅出他用笔的方向、速度与力度,其作品因此也就绝去“工板”之弊,从而体现出一种“逸气”或“士气”。 ......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郑逸克的拓彩画创作将伴随着他的艺术境界相得益彰,为当今画坛注入清新的气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