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国光 |
释义 | 郑国光,男,汉族,1959年11月生,江苏省涟水人,198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博士生导师。1982年2月获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专业学士学位,1984年7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7月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学位。 中文名:郑国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涟水 出生日期:1959年11月 职业:中国气象局局长 毕业院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中国气象局局长个人履历1977.08——1978.02,在江苏省涟水县石湖果园插队劳动; 1978.02——1982.01,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2.02——1984.07,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4.09——1986.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 1986.05——1989.0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9.10——199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业务中心副主任; 1990.02——1990.08,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研究; 1990.08——1994.08,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4.08——1995.11,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12——1998.11,中国气象局总体规划研究设计室主任助理、副主任(1996.12 获研究员职称;1997.09—1998.07 福建省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1998.12——1999.07,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司长; 1999.08——2007.03,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07.03——,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兼任职务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委员、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主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世界气象组织(WMO)中国常任代表、WMO执行理事会成员、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联合主席等。 研究方向云和降水物理学。 学术成就郑国光博士一直从事冰雹形成机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目前为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80年代初,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台专门用于模拟冰雹生长的风洞,当时在国内有一定开创性和重要应用价值。1984—1989年,主持“新疆北部冬季层状云降雪的综合探测研究”,揭示了降雪的空间不均匀性、降雪增长特点和降雪机制;主持“人工防雹机理的验证性研究”,分析了西北降雹特征,探讨了人工防雹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应用意义。1990—1995年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实验测定了模拟生长冰雹的表面温度分布,研究了冰雹热与质量传输特征,确定了热与质量传输系数,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为冰雹增长理论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验依据。1995年底回国工作后,在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及其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1993年所参加的“北方层状云人工降水试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独立完成的“冰雹风洞设计与建造、冰雹碰冻增长实验研究”获中国气象学会“首届涂长望青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年,作为主要完成者所完成的“雹云、雹谱及雹块微结构研究”获“南京气象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两会发言2012年3月,国家海洋局发布消息,公布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标准名称。全国政协委员左宗申为此建议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中,增加钓鱼岛。 对此,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回应称,从技术层面上讲,我国气象部门有能力预报钓鱼岛的天气。从气象服务层面上讲,我国气象部门也有必要发布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这不仅仅因为钓鱼岛及周边海域是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预报责任区,更重要的是在这片海域有许多渔民常年作业,有许多航运船只往返。郑国光明确表示,我国气象部门预报钓鱼岛天气,完全不存在技术障碍。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郑国光,男,41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免试推荐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3年、1999年分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94和1995年两度获UICC资助赴澳大利亚和美国进修; 2005作为交流学者赴日本熊本大学进修1年。现任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编委,并为Leukemia Res、Leukemia Lymphoma、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等杂志审稿。 从研究生阶段开始一直从事血液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并曾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两项“973”课题、一项“863”课题、一项“攀登计划”子课题、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95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M-CSF样膜结合因子(MAF-J6-1)的接触性调节作用”,第三作者),2002年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异型M-CSF及其受体的研究”,第二作者),2005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白血病细胞性质和功能的研究”,第二作者)。2008年获第九届天津青年科技奖提名奖、荣获天津市优秀留学人员称号、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2005-2006年度所院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主要科研工作成绩如下:研究领域涉及白血病、肿瘤细胞间异常细胞间通讯机制研究,已发表论文60篇(其中31篇发表在SCI收录杂志上,近期一篇论文发表在Cancer Res上),参编专著两本。近年科研工作中的主要发现和成果如下: 1)发现了膜结合M-CSF(mM-CSF)及其受体在白血病、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及其肿瘤相关性,阐明了mM-CSF及其受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接触性调节机制;发现了mM-CSF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并初步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它异常活化募集到恶性细胞周围的巨噬细胞,后者通过活化ERK MAPK信号途径直接刺激恶性细胞的增殖,并在发展后期通过促进血管新生间接促进肿瘤的发展;发现、并初步证明了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双向细胞间通讯。 2)系统研究了P2X家族受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初步证明了P2X7受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及与白血病治疗的相关性,发现了白血病细胞中P2X7受体功能的异常,阐明了EB病毒相关的高CD39活性对P2X7受体功能的调控机制,发现了不同刺激对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提出了P2X7受体功能的多层次、多机制调控方式,发现了在白血病细胞中P2X7受体的选择性剪接体和突变体。 3)在原核、植物等体系中表达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原核、植物体系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M-CSF可溶性受体、在原核体系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源抗菌肽LL-37变体GSLL-39、在植物体系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IL-1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