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板桥
释义
1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

别名:郑燮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兴化

出生日期:1693.11.22

逝世日期:1765.01.22

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

人物生平

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江苏兴化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人生履历

读书教书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三十五岁,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官宦生涯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热情款待。

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

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

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

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最后岁月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坎坷人生

身世穷困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父为廪生,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

谈到板桥的家世,亦属书香门第。至其父时,家道中落,虽有学养,仅考得个禀生,枯守家园,教几个蒙童,生活相当清苦。板桥是独子,不幸三岁丧母,依靠乳娘费氏抚养。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顾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而到郑家来共度患难,每日清晨,背负着瘦弱的板桥,到市上作小贩,宁愿自己饿着肚子,总得先买个烧饼给孩子充饥。后来,她自己儿子虽当了八品官,请她回去享福,她仍宁可留在郑家吃苦。板桥特为乳娘写了一首诗,诗前缕述患难恩抚的经过情景,诗为:“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板桥的继母郝氏,贤慧而有爱心,可惜体弱,禁不住饥寒的煎熬,于板桥十四岁时即去世,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打击。

康熙秀才(十九岁)、雍正举人(四十岁)、乾隆进士(四十四岁),虽才华盖世,跨越三朝,然 50 岁时才做了个七品芝麻官。

他十九岁时中了秀才,二十三岁时结婚,为了生活,到扬州去卖字画,无人赏识,很不得意,有时逛逛青楼,或借酒浇愁,显得消沉。迨至他三十岁时,父亲穷困而死,后来儿也饥饿而死,境遇至惨。所幸他四十岁中了举人,四十四岁中了进士。再到扬州,因已有了名气,他的字画连同旧作,都被当成墨宝,他慨于炎凉的世态,特地刻了一方印章盖在他的作品上,印文为“二十年前旧板桥”,多少也带点自嘲的意味。

仕途不顺

1. 任山东范县知县,审案廉明。

2. 潍县知县,遇饥荒,修筑城池,迫富豪平价售粮,被密告,以赈灾不当被惩,乃辞官归去。他先后做过山东范县及潍县的县令,深入民间,洞悉民间的疾苦,终因救灾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参,他宦情已薄,毅然辞官返里。他在惜别潍县绅民所画的一幅竹子上题了一首诗:“乌沙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又为惜别僚属,画了一幅菊花,也题上诗:“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必须旷达的心胸,才能自然流露出这般的潇洒。

3. 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对下层百姓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民情风俗有着浓重的兴趣,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着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

多才多艺

1. 画竹:

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隶:

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3. 擅画兰竹石:

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4.书画特色:

独创写意,着意趣味。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

5.诗文特性:

(1)去陈旧套语。(2)白话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节。

郑燮(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的贞定,经得起各种磨难考验,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为“题画竹”: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前二句写画竹的气势,后二句则双写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从俗流、不为俗物的个性。

《郑燮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 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6. 对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题焦山自然庵)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题茶馆)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

他本是个聪明绝顶,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却偏偏写什么“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并煞有介事地再加上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一般为官者都会了解,为政得罪巨室,就难有好的下场。而板桥一反积习,独行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不惜扔掉热烘烘的乌纱,而宁可回到冷飕飕的秋江上去钓鱼,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显得如此的洒脱。

他所题的“难得糊涂”,可能有两种含意,一方面似有鉴于官场中的糊涂,他难得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当系看透世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他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可人了。

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鲜、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颇有骂名

他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风的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人润例

写字画画,斤斤计较于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桥毫不隐讳,而且明定出一则可笑的怪润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陕,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税,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赈。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好吃狗肉

等第狗肉(一黑、二黄、三花、四白),誉之“人间珍肴”。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板桥三绝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举其诗集里三首题画的诗,来看郑板桥三绝--诗、书、画的高妙。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从这三首诗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题诗如画的美外,更可闻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宕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确形容得非常贴切。

绘画艺术

封建社会中,士大夫自以为清高、坚贞、虚心,往往在画图中、题画诗中表露其意,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这些士大夫对人生的挫折、社会的不公往往多采取远离生活,逃避现实,隐遁山林,寄情于自然丘壑的态度,作品大都是以闲情寄兴、自娱娱人的为多,即使有感而发的诗题也是泛泛而谈,有它的局限性。

而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的题画诗却有所不同,他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品析郑板桥不同时期所画的兰竹图上的题画诗,我们可以透过有限画幅的形象联想到郑板桥的人生经历,联想到清代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使单幅画面犹如文学作品、影视片一样,叙说着许多许多……

当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这诗题,不再是无感而发的诗题,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链系在百姓身上。这时画中的竹叶有了形象的扩展,郑板桥开仓赈贷,救济灾民的场景一幕幕地浮现在人们脑海里,“凝固的瞬间”在观众的脑海里变成了无限延续的故事,好似极富感染力的小说、影片那样,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浓浓的情意。再有几幅是郑板桥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而去,临行前后作的画,其一画竹图题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借竹抒发了他弃官为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静心态,其二《竹石图》中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画幅上三两枝瘦劲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后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类似的还有,如《墨竹图》题云:“宦海归来两鬓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南一片青。”另一幅竹图题云:“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里长精神,清香一片萧萧竹,里面阶层终绝尘。”这几幅墨竹图,都是借竹子抒发他遭贬官后,越发洒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感。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所画竹子和题画诗,大多是借竹缘情,托物言志,抒发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表现出“立根原在乱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表达出“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气节和气概,凡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郑板桥作品不同于传统花鸟画之处,不同于前人之处。传统的兰竹大多数表现为欣赏性的、娱乐性的主题,画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与美、绘画技能的高与低、笔墨运用的娴熟与雅俗,而到了郑板桥的笔下,除了达到这些技能技巧外,题画诗还赋予这题材新的思想内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让人看了以后,回味无穷,思绪万千……

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如《柱石图》中的石头,这也是前人画中常用题材,但很少把它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的。而郑板桥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画上四句七言诗:“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无数法门。”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赞美陶渊明。板桥赞美他刚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使人感到,此处画石头比画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义。

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由兰花让人产生联想,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丛丛兰花,夹着一些荆棘的自然现象,抒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的气质。《荆棘丛兰石图》题画诗云:“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知佛法浩漫漫。” 另一幅《荆棘丛兰石图》题云:“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板桥匠心独运,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画兰花与荆棘共存,表达了遇有小人,虚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之胸怀,读画者亦受益匪浅。越读越感简单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乐趣无穷。纵观郑板桥笔下所画的兰竹石,细品题画诗,我们不难看出,他喜画兰竹石的缘由,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在他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上述种种,都是郑板桥借兰竹石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发生紧密联系,有感而发的创作画,也正是将“文人画”,“脱离现实,逃避现实”,引向“关心现实,注意现实”做出的贡献。题画诗,使比较单纯的花鸟画,有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产生深刻的思想性、抒情性,拉近了与读画者的距离,仿佛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对话,使“凝固的瞬间”不断延续着,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题画诗在他笔下,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还更具有艺术性、趣味性。题画诗能充分体现“书画同源” “用笔同法”的艺术趣味,而传统画家的题款跋文,大多题于画的空白处,与画面起平衡作用,但“扬州八怪”的题款已脱传统国画以及“文人画”题款、题诗的窠臼,特别是郑板桥将书法与画糅合在一起,还成了共同表现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关系不分割。如《兰石图》,郑板桥别具匠心地将诗句用书法的形式,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石壁上,代替了画石所需的皴法,产生了节奏美、韵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现了石头的立体感、肌理美,比单纯用皴法表现立体感更具有意趣。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既深刻揭示兰花特征,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书法艺术替代皴法的艺术美。让人在观画时既享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另在许多兰竹石的画幅上,他题诗的形式变化多端,不守成法,不拘一格,自然成趣,达到书佳、行款得体,画亦随之增色。所谓行款得体,即是视画面的实际,进行构思,讲究构图的形式美,因而他将题画诗或长题于侧,或短题于上下,或纵题、或横题、或斜题、或贯穿于兰竹之间、藤叶之间,断断续续地题,观其形态,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是书也是题,是画也是诗,是诗也是画,欣赏每幅画中题画诗,既是绝妙的书法再现,也是将书画相映成趣的综合艺术,书题与画面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统一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综合的完美的艺术享受。因而,世人无不赞叹他们是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最佳创作者。

综上所述,郑板桥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不难发现,人们的审美标准,喜欢有个性,有意境,有创新,有感染力的作品,这就给我们启示:作品只有具有个性、创新,才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人物轶事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二、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

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郑板桥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三、郑板桥嫁女儿

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创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时下婚姻,讨价还价,有辱婚姻的神圣。“板桥有女,颇传父学。”当女儿大到可以嫁人的时候,板桥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一句话交待清楚,转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四、郑板桥的小处不可随便

郑板桥的字很值钱,书童经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后卖钱。有一回郑板桥故意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字,他想这回不会被拿去卖钱。过几天,郑板桥在一家书画店里看到他的这幅字,但内容已被改为“小处不可随便”。

、入骨的温情

论及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练达人情,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上,都能表现出十足的人情味,为诗为文,字里行间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称是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后母之爱,叔侄亲情,朋友道义,以及自己的困顿,写了一首“七歌”,随口白话,不见藻饰,而一字一泪,感人至深。怀念儿时的游伴(一位邻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题了一阕“贺新郎”的词相赠,淡淡的几笔素描,小儿女的憨神态,即跃然纸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虽已富贵了,仍不忘贫贱的故旧,多所存问,体贴入微,这在他的家书上更很生动的表达。如何接待贫寒的求告者:先请其吃碗热粥,然后再问其来意;如何体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保全一座无主的孤坟,而甘愿买下一块没人肯要的荒地,以备自己他日归土,好与地下作伴,这种泽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发挥。不管他的什么想法,总能表现出他的率真,在惯见虚伪取税的社会中,率真可算是很难得的。

六、耿介的操守

专制时代的衙门,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纯良的百姓是不敢轻易进入的。身为县太爷,高高在上,为了养威,也不会轻易外出,出必鸣锣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与利禄相密合,就不会再想到民间的疾苦。所谓“灭门县令”,能少作点恶,已属难得,遇有灾难,掩饰之不遑,浸吞赈款之不遑,更难顾及其他。而板桥一反官场的积习,布衣草鞋,深入民间,以了解疾苦;并毫无矫情,一本其真,将所见所闻的民间悲惨事,一一表达诗篇中,以作刺骨的讽喻。他在“逃荒行”中写卖妻卖儿的悲痛,“还家行”中写一妇与前后两夫及子有间难割难舍的幽情,读来都会令人酸鼻。这些血泪文字,为痛苦无告的小民倾吐心声,是不合为官之道的,亦属练达宦情者的大忌。

他对县民的关切,虽已尽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写“范县”的诗中有两句:“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可以体会得也。以小小县衙的一道浅的门墙,对民情尚有隔膜,何况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门深禁的金銮殿上,还能知道些什么?在君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祸端。幸而他仅仅是个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苏东坡那样的树大招风,遭到小人的罗织,定个轻蔑朝廷的罪名,抄家问斩,都属意中之事,实在大意不得的。

七、板桥巧断赖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县时,颇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潍县的知县时,岁逢饥荒,于是大兴工赈,令豪门大户煮粥救饥,全活者甚多。传闻郑板桥于潍县担任县令时,受理一桩赖婚案,穷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板桥事先已知穷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穷秀才暂留衙内,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到堂上。于是,板桥问道:“你为什么要赖婚?”财主答:“因穷秀才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桥说:“原来如此,看来你的女儿确实不应该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你满意。”

财主听说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付现。板桥说:“你的女儿迟早总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找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之资,你意下如何?”财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哈腰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板桥已令人把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他与财主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财主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八、板桥妙笔战盐商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板桥处以重罚。板桥一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板桥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播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哄动了,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九、竹影墙

他才学极高,其画更是出名,许多人求其画而不可得。

据说郑板桥的画非常传神,能够使画中之物成真。话说郑板桥有一个朋友,家里新砌了一道墙,他一直请求郑板桥给在墙壁上画个画,无奈郑板桥总是忙着没时间。

有一次,这朋友请郑板桥还有一些朋友到家里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当着大家的面,非请郑板桥在墙壁上画一画不可。郑板桥见推不掉,就说:"行,你磨墨吧!"

主人连忙让儿子拿来一砚墨来,郑板桥一看,说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听,那么多的墨,难不成要将整壁墙都涂黑?主人心疑之际,仍赶紧让儿子端来半小盆的墨。这时郑板桥已经是醉得摇摇晃晃了,他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盆子里一沾,就往墙上抹起来,抹了几把,又把整个盆子端起来,将里头的墨汁整个都泼到墙壁上,弄得黑鸦鸦一片。这主人心里可不痛快了,他原来只想让郑板桥画在墙上,一是风光,二是好看。谁知黑鸦鸦一片不知在画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自己生闷气。

有一天刚下一场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闪电,好不惊人,谁知雨过天晴,这道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过了一些时日,来了一个老头,来到这主人家门口,就对着这道墙壁仔细地看。这主人看见了,一时好奇,就问:"您在看啥?" "这画,一定是名人画的吧?" 主人心中还有气,说道:"那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朋友用手抹的。"

老头儿问:"这画成了之后,可出过什么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之后就在墙前面发现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头点头说道:"这画,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画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当成真的竹林,飞来避雨,所以就撞在墙上死了。"

纪念建筑

郑板桥纪念馆在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

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 1993年兴化市政府又在郑板桥纪念馆的基础上扩建为兴化市博物馆,舒同、启功两位先辈先后书写了馆名。新馆与历史遗迹四牌楼、李园连成一片,构成古城兴化新的文化村落。

诗词选摘

诗作

【江晴】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绍兴】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小廓】

小廓茶熟已无烟,折取梅花瘦可怜。

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题画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哭惇儿五首选一】

天荒食粥竟为常,惭对吾儿泪数行。

今日一匙浇汝饭,可能呼起更重尝。

【过绿珠坠楼故址】

古往今来岁月深,季伦遗址漫登临。

绿珠楼下香魂杳,经尺珊瑚何处寻。

【芙蓉】

最怜红粉几分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七绝】

船上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名利船。

江水滔滔流不尽,问君辛苦到何年。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扬州】

画舫乘春破硝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白头,酒暖香温倍悄然。

【寄松风上人】

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

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

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

【瓜洲夜泊】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渔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偶然作】

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

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

纵横议论析时事,如医疗疾进药方。

名士之文深莽苍,胸罗万卷杂霸王,

用之未必得实效,崇论闳议多慨慷。

雕镌鱼鸟逐光景,风情亦足喜且狂。

小儒之文何所长,抄经摘史饾饤强,

玩其词华颇赫烁,寻其义味无毫芒。

弟颂其师客谈说,居然拔帜登词场。

初惊既鄙久萧索,身存气盛名先亡。

辇碑刻石临大道,过者不读倚坏墙。

呜呼,文章自古通造化,息心下意毋躁忙。

〔右上图册共四件作品:“郑板桥诗意雕”。是用寿山石来雕刻的。其中方章微画雕四面屏刻剪辑后连成一起。图片来源:徐林(心若冰清)-雕刻作品〕

词作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满江红·思家】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

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

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

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

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沁园春】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叹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定凄清。

60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2 港台电视剧

基本信息

年份:2002年

地区:港台

集数:30

主演:王喜、黎姿、陈松伶、麦包、莫家尧、林韦辰、胡杏儿

导演:林志华

编剧:薛家华

演员表

王喜--郑板桥

黎姿--王一姐

陈松伶--徐春香

麦长青--黄 慎

林韦辰--蒋南沙

胡杏儿--饶五妹

曾伟权--雍 正

曹永廉--乾 隆

秦沛--康 熙

卢海鹏--郑之本

剧情简介

一个“经世济民”的梦叫他劳碌半生;数十寒暑换来“难得胡涂”四字

画家郑板桥〔王喜〕到扬州寻求发展机会,在那里认识了文人金农〔莫家尧〕和黄慎〔麦包〕。板桥以为凭着自己的才情必可扬名立万。然而,际过一事可不是板桥所能控制。板桥历康熙〔秦沛〕、雍正〔曾伟权〕及乾隆[曹永廉〕三朝,虽终能如愿以偿,为国效命,然而腐败的官场,却不是板桥所喜。仕途崎蝠,爱情的道路亦一波三折。被桥初到扬州时邂逅了青楼女子王一姐〔黎姿〕。板桥本有机会与一姐成亲,却因一姐之母嫌弃其出身,无奈娶了一姐的侍牌徐氏〔陈松伶〕为妻。徐氏对板桥一片苦心,板桥终被感动。板桥高中举人,满心欢喜回乡,徐氏却因救板桥而命危。徐氏临终前力劝根桥另娶下人饶五妹〔胡杏儿〕。板桥对五妹没半点爱意,五妹却一点也不介怀。板桥后被王一姐陷害而惹上麻烦,幸得五妹处处为他奔走。

劳碌大半生,落得一事无成,板桥写下“难得胡涂”四字交给乾隆,然后带着五妹回乡归隐。

分集剧情

第1集

爱画的康熙与首席画师蒋南沙,微服到杨州寻找心头好。画痴郑板桥善画竹,却遭父郑之本反对。阴差阳错下,桥上了王一姐的船往杨州,桥以她女扮男装的秘密要胁坐船,一姐无奈答应。桥在画馆论画,令画商黄慎留印象。慎讽桥所卖之画价高,难找买主,时一姐仗义向桥订画,并嘱桥送画到其客栈。后一姐遭贼打昏,桥找不到一姐,又被土豪麻三贵手下伏击,混乱中上了康的马车脱险。康虽命人替桥疗伤,桥却守原则不让他看一姐所订的画,康欣赏桥耿直。一姐婢女徐氏到客栈寻一姐,竟被老板骗去五十两银。蒋决亲自画骏马图讨康熙欢心,却给桥意外破坏。

第2集

官兵捉住桥,桥详加解释并不是一己之错,蒋认同离去,慎暗自盘算。桥流落街头,慎带桥回他开设的画馆,更欲介绍桥认识馆中最有名气的画师金农,时农危坐城楼,幸桥机智救农。桥以慎不是爱画之人为由,拒绝为其工作。桥遇一姐,得悉她身堕清楼且巳失忆,遂答应为她赎身。慎经桥解说一姐之事,验证下觉一姐是富家千金,心想在为她找回家人后赚一笔。时三人遇蒋,慎命桥即席写墨竹图献蒋,桥为帮一姐无奈照办。慎恭敬献画,蒋须收下却不屑一看。慎得悉一姐的赎银竟为一千两,即打退堂鼓。徐张贴寻人启示,找寻一姐。桥须努力,亦未能卖出画。

第3集

徐到饺子店打工,望凭其拿手饺子找到一姐。桥受徐饺子吸引却缺钱,徐请他吃,桥遂在徐手帕上题字,徐高兴接受。鸨母提出五天后卖一姐,桥苦恼下想出一计。桥于市集上灌醉农,慎扮蒙面贼追杀二人,时徐出现相救,幸桥机警弄昏徐。全杨州民众均相信农已死,桥等续以迷药令农昏睡。农画价只是略升,二人失望。桥助一姐逃走时遭鸨母毒打,一姐不忍下回头。徐慰问桥伤势,当知桥是在妓院受伤,便不理桥。农画终涨价,全城更掀起抢购农遗物热潮。桥、慎发现农不在,即到处找寻。农游荡时险象环生,桥等终找到他,农坚持说出真相,令慎、桥大急。

第4集

桥以曾救农一命作胁,农无奈接受。慎、桥往赎一姐,然鸨母已将她卖去,慎倾尽钱财才将一姐赎回。慎当一姐如佣人使唤,除要她服侍农起居,更要洗衣烧饭,结果一姐险把厨房烧掉,慎气结。徐仍不理会桥,桥无奈,却从其老板处知她仍在寻自家小姐。一姐努力做家务,桥从旁鼓励。京城内,四阿哥说服蒋以己名,献上他准备的西洋画。康看过此西洋狩猎图后,竟风雨不改出外狩猎。农称病重,众怕漏风声而不敢找大夫,农叹生不如死,桥等内疚。康终劳累昏倒,蒋才知四阿哥用意。康在蒋的如意画馆意外见到墨竹图,并为之着迷,即命蒋寻写画之人。

第5集

桥带一姐往尝金鱼饺,一姐感似曾相识,却仍与徐缘悭一面。桥想出助农脱困之法,遂与慎临摹农的画并大量推出市场,成功令画价暴跌。曾高价购入农画的贵即血本无归,查探下发现是桥所为,遂捉了桥审问。慎、农往救桥失败,亦遭贵一同囚禁,幸蒋暗中吓退贵才令各人脱身。农开心的走到街上,却被民众怒骂泄忿。全杨州民众均不屑慎等欺诈手法,慎的画师亦纷纷改投别馆,同时债主临门,慎气结得骂一姐为害人精。一姐难过不已,桥加以安慰并承诺会照顾她一世。晚上,慎邀一姐往吃宵夜说是道歉,但原来慎竟欲卖掉一姐。

第6集

买主将一姐带走,慎感悔疚,遂与桥往找一姐。一姐逃脱买主后被慎及桥找回,二人将她安抚之际,却遭闻声赶来的徐打伤。各人回慎处,徐与一姐相认后欲将她带走,慎却坚持要王府带钱赎人,徐惟有留下陪伴一姐。徐不忿慎呼喝一姐而常与他争吵,幸桥在旁多番调停。桥卖画遭羞辱,本不忍即命桥随己回乡,后在桥恳求下答应给他半年时间闯画坛。蒋为弄清桥为人,遂经一富商向桥买画,却见桥交来的画与前大异,便藉富商之口点出其弊。桥震惊地回家苦练,一姐从旁鼓励,二人感情大进。桥仍未能下笔,遂到酒馆买醉,时蒋出现加以点醒。

第7集

桥将新作的画送交富商,却被富商邀来的四大画商评得一文不值。桥失落,本又表示桥应放弃并随他回乡,幸得徐加以安慰。蒋向桥指出他有太多牵绊,不应受家事及感情影响而急于作画,更引见其画功超凡、但生活潦倒的师兄,令桥悟出神韵为要、画功为次的道理。桥苦思三日三夜仍不能下笔,蒋决带他出外加以训练。桥留书各人而去,但信中并未提及与蒋同行且言词低落,各人均误会桥往寻死。众遍寻桥不获,本悔疚不已,一姐虽心伤却仍坚持在桥房等他回来,慎见状不忍并轻拥着她安慰,时农至,慎即放开一姐,农看出慎心意。

第8集

蒋与桥游历山间,桥郁结渐除,蒋更让桥重新认识竹,令他茅塞顿开。桥画功大进,更应蒋要求赠画与他。一姐得悉其母王夫人即将到来,心中忐忑不安。徐替一姐换回华丽衣饰,慎等眼前一亮。蒋带桥往京城,说若墨竹图能得康欢心,定必替其引荐。蒋回到宫中,画兴大发地写画。蒋与同僚饮宴后回馆,见康大赞墨竹图却评其画了无新意,遂不忿地称墨竹图是其所画,康大悦,蒋暗心惊。蒋骗桥康并未见其画,着他先行回扬州,桥无奈告辞。时王欲接走一姐,一姐不舍众人。慎要王付高额赎金,王很快便向达官仕俊借得赎金,并把一姐接走。

第9集

慎为要回一姐,遂归还王赎金并说出已对一姐生爱意,桥亦同时向王表明与一姐是两情相悦,王听罢怒赶二人离开。桥骂慎卑鄙,慎反责桥先抛下一姐不顾,桥无奈原谅慎。桥托徐送信给一姐约她私奔,却意外给王拾得。翌日,一姐与桥在码头被王派人捉回,王将桥毒打后叫本接回,并当众羞辱本。本回家后竟鼓励桥努力打出名堂,令桥欣喜。桥与一姐均误会徐全心出卖,徐难过。康再盛赞蒋的墨竹图,更好奇蒋以什么心情作画,蒋即砌词辩过。蒋收桥为徒,嘱桥安心作画后交给他呈送康。蒋再献画,康指出其画功为何不同以往,蒋须巧言辩解,但康已生疑。

第10集

王视俊为未来佳婿,遂要一姐与俊外游,恰巧被桥碰见。桥得知俊家势显赫后闷闷不乐,蒋关切慰问。王大寿,桥送上蒋所写的百寿图,王即对桥另眼相看并加以款待。康再试探蒋,感蒋仍未说实话,遂命蒋于数日后的春郊狩猎会中作画,蒋无奈答应。蒋连日习桥画风不果,竟于到达猎场时刻意坠马,康暗怒。蒋伤手并证实不能作画,康不点破却命蒋刻日离宫。桥与一姐外游,二人憧憬着将来,慎却到来说蒋已失势。桥苦恼,慎乘机拿桥的画卖钱。蒋回到扬州,芳劝蒋要尽快解决桥。蒋骗桥是其画触怒康,又与桥断师徒关系,更说桥应刻日回乡免遭康派人追杀。

第11集

桥承诺蒋封笔后,回乡找一姐,却遭王奚落赶走。蒋连夜烧掉桥画,芳说还有一幅流传坊间,蒋担心。原来康已微服到扬州,并买下桥画更派人寻桥。蒋得悉康在扬州,芳重提杀桥,蒋犹疑。徐告知一姐桥巳回乡,一姐要桥解释为何不辞而别,桥自卑且不欲多说,一姐誓言恨桥一辈子,桥仍狠下心场出城。康到慎及蒋处亦找不到桥,遂派人监视蒋,终救下险被蒋灭口的桥,更得悉蒋、桥相交的始末。康揭蒋恶行并欲处斩,桥极力阻止,蒋幸免一死。康、桥倾谈一夜,康命桥接管蒋的一切。桥声明大噪,慎即以其名声赚钱。康向桥说感疏忽管教儿子,桥加以安慰。

第12集

桥开解康,两人同绘兰竹图。是夜宫中急报,康被迫留信给桥后回宫。桥拿着康信告知王将成首席画师,王即大为奉承,一姐却不理桥与俊外游。游毕,俊说只要她开心,不介意被利用刺激桥,一姐感激。桥不理一姐的责骂,向其解释一切,终误会冰释。本到扬州,知悉桥为清帝作画而大怒,父子再起争执。京城内,康急召十四阿哥回宫欲禅位。桥终令本不反对其效力康,更替他向王府提亲。四阿哥欲继位,苦求康未果,遂心生一计。桥顺利成婚,翌晨却发现娶的是徐。桥向王问罪并要找康评理,王说出康已驾崩后赶走他。桥难以接受,徐加以安慰却遭骂走。

第13集

王向一姐说出家道已中落,不能让她嫁桥,一姐悲伤。慎奚落徐,本亦不屑徐所为,徐感怀身世痛哭。桥状告王骗婚,俊暗中疏通。开审日,王巧言辩过,一姐更表明不嫁穷画师,桥大受打击。俊接管蒋的一切,桥等无奈到慎处,又遇退桥画群众,桥回屋即拿徐出气,本竟挺身维护并要翌日回乡。众人受乡亲热烈欢迎,更被问及上京的事,本尴尬否认。桥表明不会爱徐,徐心酸。桥不能绘画,以酒精自我麻醉。不久,四阿哥继位为雍正,一姐亦与俊成婚。桥仍酗酒,经本痛责点醒,终到本的私塾任教,但却只教学生绘画,而翌日所有学生更不来上课。

第14集

本苦劝仍未能令乡民让子女上学,遂回家责骂桥,桥却解释是从自身经历,悟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理念,本无奈。桥收到慎的信,竟抛下一切再往扬州。然而雍不爱文艺,更派奸臣赵高明致力打压文坛,令扬州百业萧条。桥替农出头得罪赵,后农被捉,桥被迫回故乡兴化。本变得沮丧,桥顿悟私塾对本的重要性,遂再苦求乡民,惜没人答应让子女上学。然翌日学生却全数返私塾,桥欣喜地教学,本亦大慰。徐早出晚归,桥生疑跟踪徐,发现是徐替乡民打工,来换取他们让子女上学,桥惭愧下深受感动,与徐感情大增。慎倾尽财产终救得农出牢,但却再遇赵。

第15集

赵凌辱农、慎一番后离去,二人感在扬州再无立足之地。桥与徐感情日增,终在一夜畅饮后不再分席而睡。时正大旱,雍为祈求天降金露,遂进行大赦。蒋因此脱牢,并誓要夺回如意馆,芳担心。然俊忌材,只派蒋做盘点康遗物的工作,令蒋在狱中苦练左手缯画的心机白废。一姐对着桥赠的画睹物思人,且对俊的宠爱亦爱理不理,终在一次家中失窃,让俊得悉而心伤不已。天旱持续,令米价暴涨,郑家亦苦无米粮,爱好桥画的米商亦不肯以画换米,令桥感慨。时赵以赈灾使身份到兴化,并到本的私塾参观,徐等极力隐瞒桥的存在,但赵却对一墨竹画起疑。

第16集

本谎称墨竹画是其所画,而得以瞒赵。蒋私自献画讨雍欢心,惟雍记恨蒋当初没替他向康美言,不单奚落蒋并嘱他安分当小工,蒋暗气。深夜,蒋正点算康画时,遇上同被雍贬为小太监的李公公。倾谈间,李告知康最爱是蒋手中的兰竹图。蒋鉴赏下发现画中藏康的禅位玄机,即找十四爷相讨,但当二人鉴证画后,却误遭俊将画封箱。十四爷于早朝提出公开此兰竹图,雍却以应择吉日为由,推至下月才公开,十四爷无奈应允。桥与徐为令本偿愿,分别往求子的神庙作福,却在庙中相遇而笑。一姐约桥,说出俊看管的兰竹图被水浸所毁,望桥能替帮忙补画,桥考虑。

第17集

桥隐瞒徐替一姐重新补画兰竹图,徐觉有异跟踪,见二人一起心伤。桥再遇慎及农,慎说道扬州已无人再写画,桥不胜唏嘘。俊查看桥作画进度时见一姐与桥晚饭归来,以为他们无心作画,遂与一姐大吵起来。翌日,俊向桥下跪恳求他完成此画,表示可把一姐给桥,桥怒打俊。俊找一房子让桥专心作画,桥遂骗家人与慎等郊游数日,但本与徐却巧遇慎等,幸慎机警瞒过本。慎从桥处得知原委,欲告知徐让她安心,但当徐惊悉此举是抄斩大罪后,决阻止桥,但桥仍执意完成此画。徐将新画撕毁并将原画夺去,桥气忿地打了徐,带着原画及一姐离去,剩徐一人痛哭。

第18集

桥带病重新写画以致晕倒,一姐整夜细心侍候。徐在家偷哭,慎从旁安慰。桥醒来见一姐在旁,极为感动。本听闻桥金屋藏娇,徐虽极力为一姐平反,本却不信。桥接近完成画作,竟提出与一姐远走高飞。一姐心乱往外跑时遇本,本责一姐不应破坏桥与徐幸福。一姐向桥表明二人只能当好友,桥无奈嘱她明早取画。桥完成画后悟出康是要十四爷继位,并与慎等商量决不可献给雍。当桥欲找一姐解释时,被却王随从击晕并夺画,后桥追至码头,一姐等已远去。雍召见俊,说出是其派人毁了兰竹图,为何俊能交出此画,俊慌忙请罪,雍说只要合作便可免死。

第19集

岂料,雍早朝时竟指俊失职,将俊处斩。蒋更出卖十四爷,令雍将他收监。蒋重掌如意馆,其意气风发令芳忧心。桥追至京城,发现俊已死及遭抄家,欲苦寻一姐与王未果。桥酒醉被小贼饶五妹带至山径洗劫,朦胧中被妹打伤。徐、慎与农到京城找桥,时妹拿着桥家传玉佩被徐看见,徐请求妹说出桥下落,妹却耍花样,慎遂施计令她说出与桥分手之山俓。众人见山俓有血积,报官处理,县官欲用刑令妹招供,徐信妹应没有杀桥而放过她,妹感激,并承诺若见桥定必带他往找徐。桥留落街头遇妹,并从她处夺回一姐留给他的信。妹强拉桥到客栈找徐,但徐已退房。

第20集

徐回乡照顾生病的本,慎与农答应继续找桥。妹劝桥回兴化不果,遂迷昏他,途中二人险堕山涯。桥感无面目见徐,妹责应勇敢面对。妹送桥到村中分手,桥在家门犹豫。徐回家惊见桥瑟缩暗角,夫妻相拥哭作一团。桥得悉徐以其画为伴,深受感动。妹再偷窃,徐替其赔偿并嘱她回京后改过。雍驾崩,乾隆继位即释放十四爷。十四爷封为护国公后,将蒋罢免以报其倒戈之仇。干将康遗物解封,从中见墨竹图并甚欣赏,李更说出康与桥相交经过,干期待见桥。慎、农再临兴化,图说服桥再闯画坛。深夜,徐虽鼓励桥一试,桥却不舍本,本在门外听见一切。

第21集

翌晨,本宣布停办私塾,并鼓励桥再闯扬州文坛,桥感激。桥带同徐及堂弟墨起程,扬州百业兴旺令桥震奋。赵为敛财竟指使王知府以干南巡为藉口,迫各商户民众捐钱制巨型墨砚,致民怨四起。桥、徐再遇妹在城中骗财,徐执意收留她令慎等气结。妹在馆首天便由桥教导经书、农教她缯画、徐传授女红及慎教认字,令她吃不消而偷走。徐跟踪下发现妹为人侠义,遂为她击退敌人,并表示妹有恩于郑家,定助她重新改过,妹感激。各商户加收诚意金,直接将捐款担子加诸民众,惜各人敢怒不敢言。徐与微服的干争买桥旧作,桥成功说服卖主后与徐离去,干追出。

第22集

干以高价诱桥卖画,桥责他肤浅更不认是桥本人,干欣赏其气节。后干随从打伤桥夺画献干,并谎称桥肯以较高价成交,干对桥失望。干不欲受孙公公等人管束,私跑时遇妹。妹为替桥出气,骗干到山上绑起并拿走他的钱袋。桥励责妹并收起银两待还干,目不识丁的妹却暗藏玉玺把玩。赵派官兵推巨砚巡行,迫每家捐献,巨砚却翻倒压着民众,死伤无数,桥等坊众欲救人时却遭官兵赶走。夜,桥醉酒后在大街写下讽赵的诗。赵大怒,命知府收押所有识字的人审问,干亦被误捉。桥欲自首,徐阻止并安排众人回乡,桥却失踪。知府升堂要各文人写文章,干亦在内。

第23集

干出言顶撞知府,惨遭杖责,时桥自首,亦同受杖刑。知府记仇不肯放干,把他与桥囚禁,二人倾谈间误会冰释,干欣赏桥不畏强权。赵遇孙等人,查得干在大牢,遂深思脱罪之法。干与桥闲谈时多次表明身份,桥却不以为然。干见识桥即席作画,叹为观止。徐、妹欲谋劫狱,却被赵手下将干及桥先行救走,并要二人守候在山洞内。干向桥说出康临终亦拿着桥画,桥终相信其身份,时知府向洞中射火箭,幸徐救走二人,而妹引开官兵时虽听得赵奸计,却意外晕倒。干派徐向孙求救,却给赵得悉其藏身处。妹苏醒,遇孙等人。知府追杀桥及干,徐为救桥受重伤。

第24集

赵至即把知府杀掉,时孙、妹赶至说出赵奸计,干将赵定罪抄家。徐昏迷后转醒,太医验出她怀有身孕,但其内伤极重须打掉胎儿才能保命。徐却为替桥留后而隐瞒,妹不安。桥知悉徐有喜而高兴万分,妹却黯然。干欲封桥为吏部上书,惟桥怕徐不适应当京中官太而改任县官。众人回乡报喜,徐身子日差,妹欲告诉桥,徐却以死相胁,妹无奈。桥惠州上任便收到土豪邱大富的贿款,遂命墨全数捐增乡民,此举令邱不快。桥要官兵改散漫恶习,惹师爷等不满。徐伤日重,竟要医师开保胎不保命之药,此举令其内伤再无法可治。

第25集

邱常欺压乡民,桥深思惩邱办法时被蛇所噬,幸妹及时背桥看大夫才得保命,徐感妹能照顾桥。桥毁官墙令官府与乡民距离拉近,以树立铁面无私形象。邱设计令桥判一乡民入罪,害其失民心。后桥终想出一计令邱放弃追究,成功挽回民心。徐将持家手艺传于妹更为其装扮,又要桥纳妹为妾,桥拒绝。妹本亦难以接受,却禁不住徐跪地哀求而答允。桥假装朝庭将以高价买地发展,师爷暗中通知邱,令其买下所有乡地而大亏本,却又不能责桥,桥暗自高兴。徐伤重昏倒,自知时日无多遂向桥说出一切,临终前要桥娶妹,桥无奈与妹拜堂,徐支撑至礼成才瞌然而逝。

第26集

徐死去后桥伤心不巳,更将脾气发泄在妹身上,且强调要休妻,妹却仍留在桥身边照顾。桥审理一宗因书生贫穷而被悔婚案件,心有感触。妹努力替桥行善,桥却不喜妹以郑夫人自居。干封桥为东封书画使,并派往扬州筹办赏画大会。前往扬州途中,桥把妹休了,并赠她银两离开。妹到达扬州后,却将银两转赠给扬州贫苦人家,并决要留在桥身边,桥气结。慎及农与桥聚旧,慎却在聚会中不断替画商引见桥,桥气忿离开。干要桥选择五幅优秀作品,选画期间,其中一署名为罗聘的墨竹图画风甚似桥。桥得悉聘对己事所知甚详,欲跟踪聘时却遇上多年不见的一姐。

第27集

慎本欲借桥之名令农东山再起,但感桥对他摆官威,十分气恼,妹用妙计助二人,却被桥悉穿,桥更向妹强调不会徇私。但桥后来为了公义两全,决用明褒实贬方法助农。桥及慎与一姐相遇,一姐却自称是陈夫人,二人大感奇怪。慎查证陈夫人乃一姐后,一姐终向桥说出冒认陈夫人之苦衷。当年一姐被判充军时与王逃走,途中王被杀,一姐则被陈夫人所救,后来陈家大火,陈夫人死前赠一姐银票,因一姐自知是钦犯,遂用陈夫人之名经营卖画生活。桥对一姐所言深信不疑,但实情却是当日王并未死去,而一姐与王在陈夫人家落脚后,一姐更被陈老爷奸污。

第28集

王怒将陈老爷一家杀死,然陈夫人尚有气息,求一姐将她救走,但陈夫人欲杀王,一姐情急下将她杀死,并夺去她身上钱财与王离去。一姐因愤恨当年桥令俊惨死而做成她的悲惨遭遇,遂向桥策划复仇大计。桥对聘之画甚为欣赏,惜聘乃一姐画师,桥避免瓜田李下决退回。妹想起徐曾言及一姐会加害桥,遂即找一姐。另边厢,一姐终令桥让聘之画入选。妹找一姐对质,一姐扮可怜否认。桥向一姐替妹赔罪,一姐坦言对桥从未忘情,桥返家后更怒赶妹离去。翌日,妹巳离开,但桥入选之画同告失踪。妹打探失画下落,一姐遂引妹入局,令桥以为妹乃真正偷画之人。

第29集

妹被收监,桥却不理妹之解释,妹气结。一姐力劝桥要救妹出来,桥终徇私将妹放走,干限桥要在三日后找回失画及妹。妹在一破庙内遇上真正的陈夫人,才知陈夫人是被一姐所害。一姐虽替桥找回失画,却暗中做了手脚,并向妹说出桥死期巳到。赏画大会上,其中一幅本是聘所画之墨竹图被众误认为桥作品,画上更提有反诗及印有桥之印鉴,桥即被押入天牢。一姐向桥揭穿真相,桥黯然,向一姐解释当日本不欲将画给俊,惜被王之随从打晕并抢去画卷,而俊又急于呈献给雍,才导致大祸临头,一姐却不信桥所言。干有感桥被冤枉,惜桥决一力承担罪名。

第30集

妹欲利用陈夫人揭一姐罪行,一姐并未中计,更说出陷害桥因由,慎替桥解释,一姐开始存疑。聘不忿被一姐利用陷害桥,要将她送官究治,却惨被王灭口。一姐要王说出真相,王坦言当天确是命随从将桥打晕,然后抢去画卷给俊。干再给桥机会坦白,桥却一意孤行。行刑之际,一姐出现自首。桥替一姐向干求情,干终免一姐死罪,而一姐亦看破红尘,削发为尼。干望桥再为朝庭效力,桥却心灰选择告老归田。此时妹却自觉是桥负累,留书出走。桥向干献上一幅”难得糊涂”的字画并奉还官印后,离开扬州寻妹而去。最后,桥与妹一起归隐田园,共度余生。

3 《新问鼎》中的郑板桥

吉比特2.5D回合制网游《新问鼎》中出现。

人物位置:杭州

武将类型:制造

初始等级:25

资质偏向:政治

武将特技:无

专属技能:无

武力:26

谋略:28

兵法:40

政治:5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