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正迁移
释义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 正迁移常常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时发生。如方程式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不等式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保证了中学代数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保证了物理中有关计算问题的解决,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学习素描会对以后学习油画产生积极影响等都是正迁移。

正迁移的表现

正迁移,通常表现为:

1、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

2、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

3、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

正迁移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迁移是指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它包含助益性和妨碍性两个完全相反的方面,故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知识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困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善于继承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善于研究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把前后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联系起来,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排除迁移中的干扰,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一.突出不同学习情境中的相同要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正迁移。

如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后,已掌握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而后面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实质上是整数加减运算的一次拓宽,而计算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就是这两种不同学习情境中的共同要素。因此,在小数加、减运算的教学中,要强化并突出这一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关键点,从而促进他们知识正迁移的产生,即把整数加减运算的法则扩展到小数加减运算中去,并加深对为什么必须把小数点对齐的理解。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和认识新、旧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相同要素,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正迁移的产生,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关键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对相近概念的理解。

事物的性质是由其本质决定的,数学概念也是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关键概念的本质特征,并由此产生知识的正迁移,去理解相近概念。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如果把“将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起来,其位于直线两侧的两个部分完全重合”这一轴对称图形所共同具有的本质特征抽象和提炼出来,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就可以促进学生由此产生知识的正迁移,从而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和圆的对称性,以及它们分别具有的对称轴的条数等知识的认识,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

许多成功的教例表明,学生数学知识正迁移的产生,大多与教师的科学引导有关。因此,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数学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应当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时,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连乘积这一结论,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教学时先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简单问题:小明向小英借2本科技书和5本连环画,或者2本科技书和3本文艺书,那么小英至少应准备每种书各几本,才能满足小明的需求?经过思考,学生不难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借助这一问题情境,就为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提供了经验背景,使他们在自己具有的经验基础上,感知到求并集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时再回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问题上来,学生知识的正迁移也随之产生,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

斯卡特金说:“孩子没有学习的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设想和方案都会化为灰烬,变为木乃伊。”因此,教师的教学设想,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否则,教师教学“一团火”,学生却不以为然,“按兵不动”,教学注定要失败。

怎样才能使学生抱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数学产生广泛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钻研,直觉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实现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正迁移,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这不但有利于思维的和谐发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正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

正迁移在学习英语中的应用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有正负迁移之分。正迁移(积极迁移)有助于另一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反之,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错误和困难发生,就是负迁移(消极迁移)。就英语学习而言,汉语对英语,对英语知识的正负迁移并存,也就是说,汉语对英语学习既存在着促进作用,又存在着干扰或阻碍作用。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效率,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经常有学生抱怨英语难学,化了很大功夫,成绩也不见起色。究其原因有很多种,汉语的负迁移是其中之一。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始终摆脱不了汉语的干扰。例如,

----You are very beautiful.

----No, no. / Where, where.(“哪里哪里”是中国人的谦虚之词,但是应该说thank you)

又如,学生在写作文时总喜欢逐字逐句翻译。

----有些学生上网不是为了学习。

---- Some students go online is not in order to study. ( ╳ )

(有些 学生 上网 不是 为了 学习)

---- Some students do not go online for study. ( \\/ )

显然易见,有些学生学习英语时还是使用了汉语头脑,根据本身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

再如,How long can I keep this book?(这本书我能借多久?)汉语中的“借” 就是“borrow”,所以很多中国学生就说成了How long can I borrow this book? 这种现象称Chinglish(中式英语)。不难看出,Chinglish现象即是负迁移产生的典型结果。汉语的负迁移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英语学习,导致英语学习效率低下,英语成绩停滞不前。话说回来,学习英语时,一定要照Karl Mark 所说的forget all about his own吗?非也,非也。即使英语和汉语千差万别,但就同是语言这一点就决定了两者间肯定有相同、相似或相通之处,也就是说既然汉语对英语有负迁移作用,也肯定会对英语产生正迁移。因此本文要着重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谈谈汉语正迁移现象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 语音

汉字的读音是由拼音构成的音节组成,拼音分成声母和韵母,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的单词的读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节组成,音标分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双元音。

声母

拼音 单韵母

韵母 复韵母

辅音

音标 单元音

元音 双元音

汉语的音节中不能缺少韵母,就像英语的音节中不能缺少元音一样。汉语声母有鼻音m、n,边音l和翘舌音r等,英语辅音也有鼻音/m/、/n/,边音/l/和卷舌音/r/等。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绝大部分中国学生一般发下列音素时没有障碍。/p/、/b/、/t/、/d/、/k/、/g/和/f/在汉语中可以相应为p、b、t、d、k、g、和f。发元音音素/i:/、/u:/和/a:/也同样能对应找到汉语中的i、u、和a。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读音的异同,掌握正确的读音。

二.词汇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基础的要素。词汇意义包括指称意义(理性意义)和文化意义(联想意义)。指称意义是词汇直接表面的意义。文化意义则为引申义。只有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才能真正理解词汇本身真正的涵义,才能帮助人们准确顺畅地交际。一般来说,英语中指称意义的词汇大多能从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词来表达,如China(中国)、America(美国)、sun(太阳)、earth(地球)、flower(花)water(水)等等。在学习英语之前,我们已经能用汉语进行交际,时间、地点及空间概念已经形成,只需要教会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形式即可。因此,我们在记忆这些单词时,借助汉语就能够更加迅速理解及掌握。虽然中国人和说英语国家的人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不一样,但有些词汇的文化意义却一样,如fox在英汉中都被看作“狡猾”、“奸诈”的象征,例如,an old fox 老狐狸精。又如下面,

1. Go to stamp sales and buy whatever you can afford. You can often pick up packs of used stamps very cheaply.(SEFC 2A L23 P34)

2. I will pick you up at three o’clock.

“pick up”的原意为take hold of and lift up(捡起)。

在第一句话中“pick up”解释为 get sth with little money(用较少的钱买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捡便宜货”。在第二句话中则解释为to collect in a vehicle(用车接人),也就是“在半路把人捡起来”即“半路接人”。

汉语有很多表示意义的偏旁,如江、河、湖、海与水有关,而魑、魅、魍、魉则与鬼有关。这点与英语的单词由很多有意义的词根、词缀构成类似。因此记忆单词时,不妨和这些词根、词缀联系在一起,如re-(again 又、再)、un-(not 不)、anti-(be against 反对)、-ment和-tion是名词后缀,-less是含有否定意义的形容词后缀,形容词后加上-ly通常会变为一个副词等。使用这个方法既容易又不易遗忘。

三.语法

英汉两种语言虽属不同的语系,但在基本句型上仍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

1. S+V eg. I’m coming.

我来了。

2. S+V+O eg. My father is listening to music.

我父亲在听音乐。

3. S+V+P eg. Tom is a student.

汤姆是个学生。

4. S+V+IO+DO eg. He teaches us English.

他教我们英语。

5. S+V+O+C eg. We asked him to get there early.

我们叫他早点到。

英汉中,这五种基本句型的结构大体上一致,所以中国学生在学英语句型,甚至复合句时有点轻车熟路,这也是汉语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积极的正迁移。除了上述在形式、结构上与汉语相同以外,英语的有些短语和句子在意义上也与汉语相似。例如,“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When we talk about the devil,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到)。

在英语学习中,区分动词及物与否至关重要,关系到句子的完整性,被动语态是否存在等。但区分两者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除了平时积累,死记硬背之外,不妨利用一下汉语的正迁移------根据中文意思判断。

Eg.1.He succeeded.

2.He succeeded in crossing the Atlantic Ocean alone.

succeed(成功),你不能说“成功某事”,只能说“在某事上取得成功”,从中文判断,succeed就不是个及物动词,后面不能直接加宾语。又如,spend(花费、浪费),可以直接说“花费时间”、“浪费金钱”等,因此spend是个及物动词,弄明白了这个词,那么解下面这道题就比较简单了。

Eg.I never forgot the day_____ we spent on the farm.

A when B on which C in which D which

因为spend是个及物动词,可以直接说spend the day,所以正确答案为D,关系代词充当spend的宾语,修饰先行词the day。

但是由于词的多义性,所以不能一味使用这种方法,否则适得其反,对英语学习起干扰、阻碍作用,反而产生了负迁移。

总之,文化背景、语言特征迥异,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由于经常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汉语的影响,英语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大打折扣。在进行交际时,由于经常借助汉语来表达思想,交际障碍层出不穷。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细心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间的相似点,借助我们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及积累的汉语学习经验,充分激活、利用、发挥汉语的正迁移,竭力防止汉语干扰的消极的负迁移作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质量,促进英语教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