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向家村 |
释义 | 1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向家村向家村位于北仑区新矸街道,岩河以东,西至松花江路,南到恒山路,北与备矸村为邻。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属城镇范围,明州路穿村而过。现建造的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武装部都在该村范围内,总户籍人口1480人,793户。外来暂住人口近1万人。原有耕地面积1400亩。现已基本被国家征用。 向家村村民历来勤劳朴实。在80---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村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业蔬菜为主。村民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基础上,种植西红柿、茭白、芹菜、花菜为主的经济作物,销往宁波、舟山的邻近城市。该时有句流传语“无向不成市、无向不成街。”意思是在宁波、舟山两地区内的所有街道都有向家村农产品的足迹。90年代后期土地被国家逐步征用以后,该村在上级政府及村干部领导下,把土地征用资金用于发展再生产,已建造店面房近百间,标准厂房100多间。2005年村级可用资金收入达200多万元。村级固定资产现有3000多万元。在2003年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现在村民老年有土保、青年有社保、生病有农村医保、困难有低保。每户年终有股份红包。原有农业村现向城市化转变。 随着北仑区开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员到北仑务工经商,而城郊村也成了他们居住的重要区域。以向家村为例,现在散居在全村的流动人员达8219人,是本地人口的5.5倍。流动人员绝大部分在附近工业园区的企业打工,也有部分从事个体经营。由于大部分为农民工,这部分流动人员大部分文化层次不高、年龄比较轻、就业和居住地变动频繁,这给当地的社会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而其中的流动党员更处于缺少组织教育管理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该村尝试以行政村区域为基层单元,通过破解组织设置难、组织体系协调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四大难题,积极探索流动人员区域化党建的新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组建流动人员自治组织——“新向家人”管理委员会,发挥流动党员在流动人员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实现流动人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2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茅竹镇向家村向家村共5个村民小组,126户,527人,稻田589亩,旱土21亩。近年来,向家村村支两委班子因地制宜确立了“立足农业、开发资源、广开财路”的发展目标,坚持“多业并举、多轮驱动”的指导思想发展生产,2005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896万元,固定资产达4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4300元,先后荣获祁阳县“红旗党支部”、“安全文明村”、“计生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其特点是:一是利用地域优势,调整农业结构。通过科学规划,共开发水果基地500余亩,产销水果6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56万元,户平从水果生产中增收2000余元。投资10万元兴建无公害蔬菜基地200亩,年产值达40万元以上。开发荒山种植国外松200亩,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储存后备资源。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壮大集体经济。组建村办砂场,发展卵石和河沙开采业。目前,已拥有一支6艘挖沙船,20多条运输船的专业队伍,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资6万余元,投劳3000余个,整修村级公路3公里;投资5000余元,修建灌溉电排1处;投资3万余元,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 3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向家村向家村地处恩施市城区北郊的龙凤镇,距离集镇5公里,318国道3公里。全村12个行政小组,1456户,5155人,耕地总面积4949亩,平均海拔500米以下,2006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1734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8万元,人平纯收入1637元,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山水兼有,适宜发展种植和养殖业。 现向家村由原来的向家村和五谷庙村合并而成,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10人,其中集体村干部6人,共有党员73名,设立5个党小组,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突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02年未发展以柚子为主体的高效经济林2500亩,现长势良好。 向家村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蕴藏量大并具有开采价值。是一个正待开发,极具发展潜力的希望之地。 向家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地处城郊又近距集镇中心,全村境内一条6.5公里的主干柏油公路贯穿南北,直通市区中心,交通便利,具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前景。 4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向家镇向家村向家镇向家村是2006年平江县启动的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也是水利局的联系点。三年来,该局情系民生,倾全力真心帮扶。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编制该村的实施方案;投资15万元,帮助修建1个集中供水站,让全村喝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投资22万元,新建村部办公楼和占地5000平方米的农村客运站,硬化村组公路2000米;衬砌渠道2000米,处险小二型水库1座;联合发改、国土、交通等部门召开现场会,争取了10万元的扶助资金;扶持一户年出栏生猪600多头的养猪大户;引进深圳老板投资800万,在该村发展大规模的生态旅游农业。 5 重庆市彭水县鹿鸣乡向家村◎ 乡村简介隶属情况:向家村隶属于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鸣乡,距离鹿鸣乡政府约为10公里,距县城西北五十三公里。 地理位置:约为纬度29°27'6.12"北 ,经度108° 2'23.26"东。 海拔高度:约为420米。 向家村总人口约为1800人。 向家村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 ◎ 自然资源向家村地处两条山清水锈的小半岛,有象鼻子,落水孔,冉一洞,出水洞,八谷庙,三棵大神树《也称古树》,七十一洞,竹树林,有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等。 ◎ 民俗文化向家村有着特色的蒙古族风情。位于鹿鸣乡场上西八公里之向家村,距县城西北五十三公里。其池形状似新月,底长25米,圆孤半径为7米,以条石镶边,板石铺底而成。圆孤正中置跑道一条,宽1米,一直向外延伸,于1000米处设靶场。族属男女即于此练习骑射。三百多年来,蒙古族谭、张二姓,世世代代聚居于此,生息繁衍以至于今,现有一百余户人家,八百余口。两姓彼此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然而互不通婚,两姓之字辈亦完全相同,即:“永登孝友,远近同亲……”寻其源,则为同一祖矣。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元王朝崩溃,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朱元璋于殄灭北汉陈友谅之后,问鼎北京,寄渥温氏,元皇室成员见大厦已倾,遂各自逃生,流落四方。斯时也,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遣其兄弟八人,外出割据,企图苟延残喘。其中五人率残部逃至西涯(即今川东),江津一役,全军覆灭,幸存者仅一人,乃潜往夔州,伏处山林,改姓谭氏,始免屠戮。历经二百六十余年,凡八代至明末,其后裔谭起鸾以军封武侯,守卫夔州。此时清王朝崛起于东北,虎视眈眈;李自成、张献忠举义旗于西南,攻城夺地,明王朝因处于内外夹击之下,旋即土崩瓦解,政权由清王朝所取代,谭起鸾此时既不愿清,又无力抗拒,十六世纪四十年代,由夔州遁逃至彭水县下塘乡张邦墨家,易名张攀桂,并娶陈氏为妻,生二子,长曰张经,次曰谭纶,以期延续宗嗣,并教子练习骑射技术。起鸾殁,即葬于下塘口。其妻以鹿鸣乡一带土沃田肥,山水秀丽,乃率子迁居于鹿鸣乡向家村,与其子兴修箭池及靶场,举家操拣,即为传统。陈氏曾受南明朝延诰封为夫人,殁后葬于鹿鸣乡梅子坝。蒙古族谭、姓二姓,由此即长期于此定居,渐与苗、土、汉等兄弟民族同化。而今,居住该乡之蒙古族,骑射之习俗已不复有,而原有箭池,跑道及靶场遗址犹存。其池原镶边之条石,大多已被取作它用,所余甚少;池中已填上泥土改作藕田。池上及附近之房舍建筑,仍保持其原有了民族风格,皆为半圆形。其它风俗习惯,与当地人民趋于一致。 ◎ 经济发展因地理环境多山多土少草场,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同当地汉族、苗族、土家族相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薯类、杂豆等。经济作物以烤烟、花生、水果为主,特别是夏天的李子和冬天的橘子,在当地的集镇市场上有一定影响。主要生产工具有木犁、铁犁、条锄、板锄、斧子、镰刀等。饲养牲畜是蒙古人的老传统。饲养的黄牛、水牛、羊、猪、狗及鸡、鸭等,成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 ◎ 教育状况向家村小学现有学生约为265名,其中蒙古族学生约为228名,其余均为汉族。有教师8名,均为蒙古族,全部为代课教师,无国家公办教师。但这些的教师,热爱教师职业,认真钻研教学业务,教学质量在当地是较好的。2004年毕业生30名,全部顺利升入初中。 由于蒙古族先辈历来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加之解放后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这个小山村培养出了蒙古族国家公职人员26名,其中副科以上13名;现在在校大学生约为6名,中专生约为15名。 6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向家村◎ 村情概况向家村隶属于迤车镇中河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 镇 边,距离 村委会3.00 公里,距离 镇6.00公里,(是 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0.90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气温14.50 ℃,年降水量78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110.70亩,其中人均耕地0.57亩;有林地135.02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户,有乡村人口187人,其中农业人口187人,劳动力11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6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78.00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1.0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28万元,占总收入的52.74%;畜牧业收入17.93万元,占总收入的34.6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9头,肉牛13头,肉羊7头);林业收入0.58万元,占总收入的1.11%;第二、三产业收入5.27万元,占总收入的10.19%;工资性收入0.67万元,占总收入的1.30%。农民人均纯收入778.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6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人(占劳动力的8.56%),在省内务工6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36户通自来水,有2户饮用井水,有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88%)。有4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75.6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户(分别占总数的36.59%和29.27%)。 该村到乡镇已通;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0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建有小水窖15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5.00亩,有效灌溉率为49.6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9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7 云南省宣威市田坝镇向家村◎ 村情概况向家村隶属于田坝镇新民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8公里,距离镇14.5公里。国土面积1.44平方公里,海拔1850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950毫米,适宜种植包谷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469.3亩,其中人均耕地1.51亩;有林地1365.7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4户,有乡村人口314人,其中农业人口311人,劳动力15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6人。全村经济总收入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 农村经济农村经济总收入12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9万元;畜牧业收入28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69头,肉牛1头);第二、三产业收入4万元;工资性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9人,在省内务工44人。 ◎ 基础设施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60户通自来水,有14.5户饮用井水。有6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4.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4.5公里。 农户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