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貉 |
释义 | 白貉,中国现有的白貉新色型从表型上看双分为两种:一种是除眼圈、耳缘、鼻尖、爪和尾尖带有野生型貉的毛色外,身体其他部位的针毛、绒毛均为白色。两种白貉均惹人喜爱,体型与普通色貉差异不显著,在行为上较普通色貉更加驯顺。 中文学名:白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亚纲:真兽亚纲(Eutheria) 目:食肉目(Carnivora) 亚目:犬形亚目(Caniformia) 科:犬科(Canidae) 属:貉属(Nyctereutis) 种:白貉 分布区域:中国、蒙古、日本、朝鲜、芬兰等国家。 物种介绍自然界中的貉历来都是青褐色,这种常见的普通色型在遗传上被称为野生型。197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动物园曾收购到一只罕见的雄性白貉(眼、吻均为淡粉红色),1980年又在东北三省家养貉种群中陆续发现过眼睛黄褐色或淡蓝色、吻黑色的白貉或花白貉,这些有别于野生型毛色的特殊色型,被称为突变型。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利用这些宝贵的白貉突变基因,经近10年的研究,终于培育成功了我国现有的白貉新色型。 形态特征貉属食肉目、犬科、貉属的一种大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主要分布于前苏联各国、山昆中国、蒙古、日本、朝鲜、芬兰等国家。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通常根据产地,以长江为界分为北貉和南貉。北貉多属乌苏里貉亚种,体型大毛绒丰厚。南貉体型小毛绒衡短,但色泽艳丽。自然界中的貉历来都是青褐色,这种常见的普通色型在遗传上被称为野生型。197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动物园曾收购到一只罕见的雄性白貉(眼、吻均为淡粉红色),1980年又在东北三省家养貉种群中陆续发现过眼睛黄褐色或淡蓝色、吻黑色的白貉或花白貉,这些有别于野生型毛色的特殊色型,被称为突变型。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利用这些宝贵的白貉突变基因,经近10年的研究,终于培育成功了我国现有的白貉新色型。 毛色特点经大量研究表明,貉白色毛的遗传基因是显性基因,其对应的野生型遗传基因是隐性基因,但貉白色显性基因有纯合致死的作用,故所有白貉个体均为杂合体。白貉与白貉间交配,后代仅有1/2的白貉,由于显性基因的纯合致死作用,还降低其繁殖力。白貉与野生型貉交配,后代也分离1/2白貉,却避免了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的后果。 生活习性野貉和人工训养的家貉在生活习性方面略有差异,野貉更具其独特习性,具体表现在: 1 、集群繁殖期间表现更明显,因此家养幼貉40-60天断乳后也可10-20只集群圈养。 2 、活动貉属昼伏夜出的动物,野生貉比家养貉表现更为明显。貉汗腺极不发达。在天气炎热时常伸展躯体卧下,张口伸舌以增加散热。因此,夏季要注意防暑。 3 、集粪性无论野生貉或家养貉,绝大多数均定点排粪,久积成堆,在管理上较为方便。4 、冬眠(休〕野貉在严寒冬季(n 月中旬-2月上旬〕常隐居穴中,新陈代谢降低至维持生命的低水平,消耗秋季所蓄积的皮下脂肪,形成非持继性冬眠,呈昏睡状态。活动减少,少食,因此称冬休或半冬眠。家养貉冬休不十分明显,但大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在饲养管理上应加以注意。 物种来源经大量研究表明,貉白色毛的遗传基因是显性基因,其对应的野生型遗传基因是隐性基因,但貉白色显性基因有纯合致死的作用,故所有白貉个体均为杂合体。白貉与白貉间交配,后代仅有1/2的白貉,由于显性基因的纯合致死作用,还降低其繁殖力。白貉与野生型貉交配,后代也分离1/2白貉,却避免了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的后果。 繁殖情况我国现在的白貉类型毛色已很稳定,即白毛部分无论针毛、绒毛全部为白色,无其他杂色(如针毛白而绒毛不白或部分不白;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不白等)。故白貉选种应侧重于毛色、毛质和体型,尤其公貉更要精选。 白貉的选配宜采用白貉与野生型毛色貉交配,不宜在白貉间选配。白貉一般有针毛粗长的缺点,选配的野生型貉其针毛最好短而密,以纠正白貉的缺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