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镇墓瓶 |
释义 | 镇墓罐,也叫镇墓瓶、斗瓶、五谷瓶,是中国古代墓葬中比较常见的随葬物,流行于东汉中后期,一直沿用到魏晋时期。 详细信息镇墓罐多陶质,个别泥质。瓶内一般装有面粉、粟粒、云母片等所谓的神药,个别的装有铅人,瓶腹文字多用朱色或墨色直接书写在腹部,镇墓文多少不等,多者百余字,少者仅数字。文字的文体和内容比较固定。一般的行文规律是竖行自右而左书写,起首注明年号、月日、干支,之后书死者乡里及姓名,再书写慰藉性语言及供死者冥用的“斗瓶五谷铅人”、“八魁九坎”等,其后是为死者祈福、解罚、约束亡灵的破除谶语,最后仿效官府文书的文体以“急急如律令”结束。镇墓文后面的安慰死者及祈福、解罚之类的内容,其作用主要是以文告的形式,告诫地下鬼怪不能对死者进行侵扰,以便使生人家宅安宁,死者冢墓稳定,以“天地使者”的名义为主人解罪,为死者求福,安慰并约束亡灵,使其认识生死有别,勿事纠缠。例如,在敦煌发现的五凉时期的一件镇墓瓶,瓶上的朱书题记是:“麟嘉八年闰月,甲辰朔六日乙酉,重执姬女训,身死。自注应之,今厌解。天注、地注、岁注、月注、日注、时注。生人前行,死人却步,生死道异,不得相撞。急急如律令。”其大意是:麟嘉八年(396年)闰三月六日乙酉。我们(后人)以此瓶作为神物供奉,聆听您的(老妇)教训,您身死因疾病缠身,这是天意。现在,我们(后人)祈求神灵为您消除各种疾病,不要将这些病灾带入阴间,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走路,死去的人已经止步了,活人和死者的道路不同,不能阴阳相撞在一起。请您按照这样的命令去办吧。 由于镇墓瓶上一般都详细记载死者姓名,卒时年、月、日、时,纪年准确,对于考古断代以及补史、证史有很高的价值。镇墓罐往往成对使用,或放在墓主头部,或置死者脚旁,有的也放于枕内或尸床内。 其它镇墓瓶上的镇墓文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它是东汉中后期巫道盛行的产物。东汉末年,随着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谶纬迷信在社会上泛滥,尤其是魏晋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南北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汉文化中的谶纬迷信,祭祀宗教,与一些带有巫术色彩的民族宗教相融合,使杂密经咒迅速传播开来。如当时流寓凉州的竺法护、鸠摩罗什都是有名的咒术大师。这些杂密经咒的内容无所不有,如祛病消灾、召神呼鬼、往生佛国、谈道成佛等,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得到统治阶级的广泛支持。这些神鬼咒术必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生产和信仰之中,从而被更多的民众所接受。镇墓罐上的内容正是这一思想在墓葬文化中的真实反映。 另外,由于魏晋时期,政府严禁在墓前立碑,因而埋入墓中的镇墓罐也起到了墓志的作用,这为考古断代提供了极为准确的实物资料。 重要文物在洛阳古墓博物馆东汉永康元年墓中陈列着一件东汉时期的镇墓罐。 该罐卷沿、直颈、圆肩、浅腹、大平底,表面光滑。口径8厘米,底径17厘米,高14厘米。腹部有朱书文字,共14行、59字。内容大意是:上帝说,告诉上天派来的使者和地下凶恶的官吏,现今居住在小杜里的成氏家中死亡一个十一岁男孩。因营建坟墓,冒犯上神,得罪地下神 ,特制作这件大足瓶,内装十八种神药,用它来断绝病魔的侵害,以方便死者而有利于生者,这篇文告不得违抗,要像法令一样迅速贯彻执行。 这件镇墓瓶造型别致,做工细腻,且铭文字数多,内容丰富,是研究东汉时期巫道思想和镇墓习俗的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无独有偶,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市长安区一座古墓出土三国曹魏时期朱书镇墓陶瓶,瓶上古文字开头明确书写“景元元年十二月□□丙申”,这是三国时期曹魏元帝曹奂的年号,相当于公元261年2月4日。1980年,在敦煌市佛爷庙头层台发掘一座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两件五凉时期的朱书镇墓罐。五凉是东晋时期,在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五个割据政权,即汉人张轨建立的前凉、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鲜卑人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和汉人李 建立的西凉。五凉共历时139年,大略与十六国时期相始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