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镇海鼓楼
释义

位置

鼓楼,古称谯楼,在镇海城区东部,是古县城军事建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隙望和报时,为当时城中较高的建筑物。

建筑年代

镇海(古称定海)县城最初建于后梁开平三年,城周仅450丈。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高宗赵构为避金兵追击,从宁波乘楼船率众去昌国(舟山)、温州前曾在镇海停留三天,相传曾在旧县城的鼓楼上受过群臣朝拜,日城在元朝时毁。

现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问。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及海盗入侵,信国公汤和拓城建定海卫,在原县城旧基上拓扩卫城周环至1288丈。洪武二十九年,定海卫指挥使刘澄为便于观望军情,筑现鼓楼于卫指挥司署(万历二年改作总兵府,清雍正三年改作校场,今声远小学址)前,距卫署南七十步,

历史沿革

以“收江海气息、山川风物于井斡窗疏之内,为帅府树屏藩”。楼以石台为基,占地500平方米。台高5.9米,长32.8米,宽16米,全用条石砌成。由石阶抬级登台,上建楼屋5间。楼内置有更鼓、铜钟、漏壶(古时一种计时器)等计时、报时设施,每天按时辰击鼓报时,使城内外军民得以知昏晓、时作息。还榜示四时节候于楼上。楼下为拱形通道,以2米长弧形条石砌成拱顶,离地5米。通道南北洞门各勒石额,南书“朝宗古迹”,北书“东南屏翰”,以记传说中宋高宗南渡时“秉圭辑瑞于此”的故事和镇海在海岸防御中的重要军事地位。

此后,屋宇屡经修耷,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县令汪诚若重建鼓楼屋宇,其时县名已改镇海,故额颜镇海楼”。因战事减少,鼓楼有时也作官吏宴会、听察民情舆论等聚会场所,或警众集事之处。

解放后,鼓楼由县文化部门保护。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鼓楼再次进行大修,港胞陈志耀曾出资捐助。

现鼓楼石台上的屋宇建筑介绍

现鼓楼石台上的屋宇建筑,基本上保持乾隆年间重建时的原貌。歇山顶重檐,青色筒瓦屋脊,楼房五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高8米,面宽19.5米,进深6.9米,中有厅堂,外围廊虎,画梁飞檐,壮观宏伟。正南檐下悬“镇海楼”三字,为镇海籍著名书法家周慧筠提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