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震洋特攻摩托艇 |
释义 | 日本在1944年4月由第10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用于自杀性攻击的摩托艇,建造数量超过6000艘。主要由摩托艇加以改造,最大速度约25节,艇员为1人,艇内装有250公斤高爆炸药。基本战法为“隐蔽待机,突然接敌,群起攻之,同归于尽”。该型艇在菲律宾和冲绳之战时曾投入实战,但战果不佳。日本战败后由战胜国分配了剩余的摩托艇,我国也接收了250艘。 EMB(Explode Motor Boat)是“爆炸摩托艇”的英文缩写,堪称是日本“海上轻骑敢死队”。在EMB中,最著名的当属日本在二战期间制造的“震洋”特攻摩托艇。和“回天”人操鱼雷相比较,“震洋”特攻摩托艇算得上是廉价的特攻兵器,因为它只要在摩托艇上装上烈性炸药即可。虽然廉价,但“震洋”艇的艇员训练同样是相当严格的,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回天”搭载员的训练。让我们看一看“震洋”到底能不能“威震太平洋”。 在“震洋”和“回天”特攻兵器的研制上,起重大作用的人物,不能不提到日本海军的黑岛龟人少将。黑岛龟人是日本海军山本联合舰队的重要高参,称为山本五十六的左右手。他参与制定奇袭珍珠港、进攻比基尼岛、进攻马来的作战计划,取得了成功。他也亲历了中途岛战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失败,有丰富的成功和失败的作战经验。山本五十六座机被击落的那一次,黑岛龟人刚好因严重的痢疾而未能随同,幸免一死。经历风风雨雨的黑岛,比任何人都清楚当时(1943年后)日本海军的严重处境:作战舰艇损失惨重,作战物资极度匮乏,高素质的海军官兵和飞行员已感不足……,这一切引起了黑岛龟人长时间的思考。 1943年7月,黑岛龟人被调任军令部二部部长,当时的军衔为大佐(相当于上校),后晋升为少将。军令部二部是主管军事装备研制、试验、采购、列装的重要部门,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在的装备部。黑岛就任以后,更积极思考“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战果的兵器”。在8月11日召开的“战备考察会议”上,有永野军令部部长、伊藤次长等军方要员参加。会上,黑岛正式提出了“必死必杀战法”,认为“即使是开个摩托艇,也要去击沉美国的战舰”。这里所说的“必死”,指的是开摩托艇的艇员生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必杀”则表达了务必击沉美舰的决心。他的想法奠定了“震洋”特攻艇的基础。 黑岛的海上自杀攻击战术提出后,立即得到了日本军部的大力支持。11月,原日本陆军空降部队菅原久一大尉向日本陆军省提出具陈:陆军需研制“决死兵器”,建议由他亲率航速50节、满载炸药的高速艇,冲撞来袭的敌舰,以一人换一舰在滩岸外摧毁美国舰船 与“回天”的对比“震洋”和“回天”,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他们都是日本海军研制的特攻兵器,而且几乎是同时问世的特攻兵器,只不过一个是水上特攻兵器,一个是水下特攻兵器而已。 不过,细分起来,这对“难兄难弟”还是有不少区别。论个头,“震洋”只有5米多,而“回天”有15米左右,二者显然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论价格,一枚“回天”要顶上好几十艘“震洋”;论攻击方式,“回天”以隐蔽方式接近美舰,攻击力更强,而“震洋”则很难隐蔽接敌,故往往采用“群狼”攻击战术,群起而攻之;论后果,尽管都是自杀性兵器,但在研制之初,确定“震洋”艇员在撞向美舰的瞬间还是有逃生的可能的;从建造数量上看,“回天”的建造数量为300多枚,而“震洋”的建造数量高达6 000艘以上;从实际作战应用来看,“回天”鱼雷曾多次用于实战,而“震洋”特攻摩托艇则基本上未能用于实战,原准备在“本土决战”中大显身手,由于日本迅速战败而未能实施。 “震洋”特攻艇的性能1944年4月,这种“决死兵器”由日本第10技术研究所专门研制,被称为“震洋”艇。按照日本军部的设计要求,“震洋”艇主要由摩托艇加以改造。艇长约5米,宽约1.2米,全重约1.4吨,动力装置为汽车用的汽油机,加以必要的改造后装艇,功率49千瓦,最大速度约25节,艇员为1人。为了能达到撞击敌舰的效果,设计者特别为每艘艇的艇艏安装撞击起爆的撞角引信,以引爆艇内250公斤高爆炸药。 试制的第一艘“震洋”特攻摩托艇,于1944年5月27日制成,被命名为8号自杀攻击兵器甲1型。研制时的代号叫“④兵器”,日本名为“まゐ四”,即“圆圈四”的意思,正式命名才叫“震洋”。相应的“回天”特攻兵器代号为“⑥兵器”。由于“震洋”艇易于建造和改装,到日本投降时为止,共生产出6 200多艘“震洋”艇,是数量最多的日本海军特攻兵器之一。此后,日本军部又连续研制了另外两种型号的“震洋”艇,即乙式4型艇和乙式5型艇。 “震洋”特攻艇的全长约5米,全宽约1.2米,全重约1.4吨,艇的主体用胶合板制成,这一方面反映出研制者想尽量减轻整个特攻艇的重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美国空军大规模轰炸的沉重打击下,日本的钢材已极度匮乏。 “震洋”特攻艇的头部装250千克烈性炸药,这是它的威力所在。“震洋”艇的最大速度约25节,艇员为1人。此外有的还装有120毫米火箭发射器,五型上还装有13毫米机枪。其动力装置为汽车用的汽油机,加以必要的改造后装艇。艇的前上方装有割网器,用来割断渔网或伪装网等。 “震洋”一型改一特攻艇,是一型的改进型,也是生产数量最多的“震洋”艇,基准排水量为1吨,全长5.1米,全宽1.7米,吃水0.6米,以汽车发动机为动力装置,最大功率67马力,最大航速23节,头部装250千克炸药,艇的后部有两具120毫米火箭发射器。 “震洋”特攻队指挥官的特攻艇尺寸稍大些,全长约5.6米,装两台发动机,最大速度达到28节,另装有13毫米机枪和120毫米火箭发射器。 “震洋”特攻艇的战法是“隐蔽待机,突然接敌,群起攻之,同归于尽”。一般隐蔽在海军基地的洞穴里,待敌舰来袭时突然冲出,以最高速度冲向敌舰,靠“群狼战术”与敌舰同归于尽。“震洋”,算得上是自杀性的海上轻骑敢死队。显然,“震洋”艇名为特攻艇,但实际上仅是一种防御性兵器,它不具备远海攻击能力。 川棚训练基地由于“震洋”特攻艇不能像“回天”鱼雷那样隐蔽接敌,所以对特攻艇员的训练更为严格。特攻艇的训练基地就建在位于九州岛西部的川棚小串浦。川棚训练基地位于小串浦港湾内,海面相当平静,毗邻著名的佐世保军港,方便故障舟艇的维修;当时这里人烟稀少,有利于保密,并能使艇员专心训练,不受外界干扰。艇员从海军学校学员、鱼雷艇的预备生和飞行员预备生中选择。 艇员的训练时间历时两个月,训练的内容包括:誓死效忠天皇的忠君教育,摩托艇的构造与修理,目测距离训练,敌舰识别,特攻战术等,内容很丰富。让我们看一看1944年12月6日安里教官(海军大尉)的一堂训练课吧。 安里教官和“震洋”艇员一道通过防空通道来到了靠近海边的一块空地席地而坐。安里教官开始了他的训练课。他说:“みなさん(各位)!这里是冲绳岛的洞穴,你们是“震洋”艇的艇长,在你们的前方有一艘美军的驱逐舰,你们先来目测判断一下它的距离。”艇员们踊跃回答:“一万米”!“五千米”!“八千米”!面对七嘴八舌的回答,安里郑重地说:回答又快又准的,“大大地好”!回答快而不太准确的,为“上”;回答对而不快,“中”;回答不快又不对,为“下”。安里教官给学员们讲解了美巡洋舰与日本巡洋舰的区别和美舰的作战特点等,他还和学员一道,亲自拆装丰田汽车发动机,预设并排除机械故障,教学员们如何隐蔽自己、如何向敌舰冲锋和如何在撞击敌舰的瞬间逃生等。 训练的最后,演练了“震洋”特攻艇的模拟战术攻击,包括四艇联合攻击、夜间攻击、掩护攻击、奇袭攻击等。学员们感到收获很大。 2个月后,学员们完成培训,当联想到他们即将奔赴可能的不归之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战使用经过川棚基地培训的特攻艇学员共有大约15 000名,为了迎接最后的“本土决战”,共配备了3 300艘“震洋”特攻艇、400多艘(枚)“回天”和“蛟龙”特攻艇。这里补充介绍一下,和“震洋”特攻艇相比,“蛟龙”算得上是“大型”特攻艇。它有5名艇员,航速8节,续航能力为1 000海里,有两个鱼雷发射管。预计在发射出两枚鱼雷之后再撞向敌舰,所以,它兼有“回天”和“震洋”的功能。 按照“本土决战”的作战计划,防御的重点是关东地区、四国和九州,在日本全国设置了36个秘密特攻基地,特攻兵器包括:“神风”特攻机、“震洋”特攻艇、“回天”人操鱼雷等。按照日本军方的设想,利用各种特攻手段,可以消灭近半数的美军运输船队,剩下的上岸美军由海岸守备队和陆军消灭。不过,这只是日军的如意算盘。由于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设想的“本土决战”并没有发生。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进行“本土决战”,小日本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而必败无疑。 在日本投降之前,也曾小规模地动用过“震洋”特攻艇。1945年2月15日,日本海军的山崎大尉曾率50艘“震洋”艇出征。在菲律宾的科雷希多岛冲的作战中,重创美海军的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一艘和2艘辅助舰。这是“震洋”艇动用规模最大并取得一定战果的一次作战行动。 1945年2月,美军第11空降师和两栖作战部队向菲律宾的科雷吉多要塞发起联合攻击。配置于吕宋的第11、12、15及16自杀攻击战队参与了对盟军的作战。2月15日夜,12艘“震洋”艇从4个方向向美军的LSM-12巡洋舰发起“群狼”式攻击。由于一直没有受到日本海上力量威胁,美军巡洋舰突然面对如此众多的“小船”,舰上炮火无法发挥威力,虽然舰上士兵不断地使用近战武器与自杀艇周旋,但由于夜暗,加之攻击目标太多,仅仅10分钟,便有6艘“震洋”艇成功地接近目标。250公斤的炸药把LSM-12巡洋舰的两侧舰体不仅炸开了6个近两米的大口子,而且还引爆了舰上的弹药库。海水与大火让巡洋舰在40分钟后沉入大海。此次战斗,美军的另外9艘驱逐舰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重创。这也是日本海上自杀攻击队唯一一次值得炫耀的战绩。 3月25日,配置在冲绳的第25、28、29战队参与了配合牛岛满指挥的第32军的守岛任务。美军第77两栖作战师按照“冰山计划”登陆距冲绳西24公里的庆良间列岛,想把它作为战区舰船进行补充和小修的海上基地。由于日军认为该岛没有什么大作用,所以只派少量守军守卫。当夜,3个战队共出动68艘自杀艇分3个波次攻击企图进入这块锚地的美第58特混舰队第10中队的舰船。由于此前,美军已经得到来自菲律宾战场方面的情报,对日本自杀艇攻击战术有了准备,所以,面对如狼似虎的“震洋”艇,每一艘美舰临时配备了陆军小型直瞄火炮,可以在一公里以上的距离直接射击自杀艇,避免自杀艇靠近大舰。仅此一役,日军就损失自杀艇58艘。美军只有两艘舰船受轻伤。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日军枉费心机建造自杀艇到战争结束,共有520多艘自杀艇、1636名自杀攻击艇员在与美军舰船的冲撞火光中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末日冤魂,其他“震洋”艇几乎就没有实战的机会,而成为一堆废船,也成为日本穷兵黩武的笑料。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中国海军开始了对日本海军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接收工作,其中,也接收了250艘“震洋”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