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耳锥尾鹦鹉 |
释义 | 白耳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 leucotis)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鸟体为绿色,鸟喙上有一条细窄的暗棕色底色;眼睛周围以及脸颊为红棕色;额头、头顶以及头部後面为暗棕色,前额并带有一点点蓝色;耳朵覆羽为棕白色;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巴西、委内瑞拉。 物种名称【物种名称】白耳锥尾鹦鹉 【又 名】栗脸鹦哥 【拉丁学名】Pyrrhura leucotis 【英文名称】White-eared Conure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锥尾鹦鹉族 整体概述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21到22公分不等(8.25到8.5吋) 亚种:共有5种已知亚种,分别为: 1.White-eared Conure(Pyrrhura l.leucotis) 2.Brazilian Grey-breasted Conure(Pyrrhura l.griseipectus) 3.Pfrimer's Conure(Pyrrhura l.pfrimeri) 4.Emma's Conure(Pyrrhura l.emma) 5.Monagas White-eared Conure(Pyrrhura l.auricularis) 右图为原亚种 Pyrrhura l.griseipectus,现已独立为:灰胸鹦哥 Pyrrhura griseipectus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上有一条细窄的暗棕色底色;眼睛周围以及脸颊为红棕色;额头、头顶以及头部後面为暗棕色,前额并带有一点点蓝色;耳朵覆羽为棕白色;颈部两侧、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为灰棕蓝色,然後到了胸部下方渐渐变为绿色,每片羽毛并带有白色到暗黄色细窄的滚边;头部後方、颈部分布著不均匀的蓝色;下腹部、背部下方和尾巴上方的覆羽为红棕色;翅膀弯曲的地方有一块红色的羽毛;主要飞行羽为蓝绿色;尾巴上方为红棕色并带有绿底;尾巴内侧为暗红棕色;眼睛周围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暗灰色,虹膜为棕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白耳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森林的边缘地区、毗连的开阔乡村地带,在巴西当地大约栖息于600米的高度;但在委内瑞拉则可以高达1700米;偶尔也会出现在村落或市公园附近。他们通常在繁殖季都会以15到20只左右的小群体出现,偏好在浓密、高大的树林间活动,个性很好动,并不会一直停留在同一个枝干上休息,时常更换休息的枝头;平时非常明显易见,因为他们相当吵杂;但当他们静止不动的时候,在林间则相当难以发现他们的踪迹;对鸟会紧密的一起行动,追逐嬉戏;平时他们并不会很神经质,只有在被惊扰的时候才会变的小心翼翼处於警戒状态,如果受到惊扰或是有掠食者接近,他们会大叫并飞走;飞行的时候相当快速并且呈些许的波浪状。 食物:白耳锥尾鹦鹉主要以水果、花朵、种子、浆果、昆虫以及其幼虫为食。 地理分布巴西、委内瑞拉 生长繁殖在委内瑞拉他们的繁殖季为5月到7月;人工豢养的白耳锥尾鹦鹉繁殖难度算高,通常在4月开始繁殖;虽然一次会产下4到6枚卵,但通常其中的1到2个甚至更多都是未受精卵,孵化期为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50天。幼鸟在10个月大就已经成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