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释义 |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 年的浙江教育学院。2010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改制并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校目前有文三路、小和山两个校区。目前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管理学、应用化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已基本形成了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为主,主干学科优势初显的学科框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568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5157人。 中文名:浙江外国语学院 外文名: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创办时间:1955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语言 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所属地区:中国杭州 主要院系: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欧亚语言文化学院,教育学院,人文学院 学校简介浙江外国语学院【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 年的浙江教育学院。2010 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改制并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在强化教师教育传统特色的同时,以外语外贸学科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培养复合型涉外应用人才为主要任务。学校的发展目标是经过十到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教学型普通本科高校,成为浙江省涉外应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基地、国际教育交流基地和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 据了解,在我省中小学中,存在高水平外语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作为外贸大省,我省外语、外贸人才不足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目前,全省有相当规模的外贸型企业超过30000家,急需大量涉外应用型人才。浙江教育学院改制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加强外语、外贸人才的培养,将进一步促进我省外贸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基本概况浙江外国语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学校前身为创建于 1955 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为现校名。 学校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以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为主要特色。目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成为浙江省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教师教育重点基地、国际教育交流基地、外国语言文化和国际经济贸易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5400人。设有英语语言文化、欧亚语言文化、国际工商管理、教育、人文、艺术、理工、信息等8个下属学院;开设30余个普通本专科专业。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管理学、应用化学等4 个省级重点学科。是浙江省教师教育省级重点基地。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等11个研究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321 人,其中教授 63人 ,副教授 94 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245人,其中博士 6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功勋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另外还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7人。 学校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2008 年以来,学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全方位合作办学。已与美、德、英、日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的20多所高校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加拿大圣·弗郎西斯·西维尔大学建立了2+2,4+1/1.5, 1+1+2,1+2+1等学分转换、学位互联项目;与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建立了3+2专/本升硕项目;与法国巴黎第九大学建立了国际商务硕士等本升硕项目。 学校目前有文三路、小和山两个校区。现有馆藏纸质图书65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1228种。建有实验室23个,其中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公开出版《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及《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小学版》、《作文新天地》、《小学生世界》等报刊。 师资力量学校目前有文三路、小和山两个校区。教职工 507 人,其中专任教师 312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 147 人,其中教授 55 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 222 人,其中博士 52 人。外语学科 50 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 25 人,其中教授 12 人;43 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11 人为博士生;兼职博士生导师1 人、硕士生导师6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5568 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 5157 人。 院系设置学校目前下设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欧亚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中文学院、艺术学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等8个学院;开设有13个普通本科专业和18个普通专科(高职)专业。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管理学、应用化学 4 个省级重点学科,已基本形成了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为主,主干学科优势初显的学科框架。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国际商务语言与 文化、教师教育等12个研究所。是浙江省教师教育省级重点基地。学校公开出版《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教学月刊》(中学版、小学版)、《作文新天地》、《小学生世界》等报刊。 【外国语学院】 浙江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系、日语系、公共外语系三个系,设英语(师范)、英语(翻译)、英语(商务)、日语等四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和应用英语(教育)、应用英语(翻译)、应用英语(商务)等三个高职英语专业方向,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70余人、业余生15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副教授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11人,博士在读4人,博士及在读博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硕士研究生在读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98%,青年教师硕士(含在读)及以上学位达到100%。现任教师中有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专家、浙江省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半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 学院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果颇丰。近三年来,先后有6位教师分获学校优秀教学奖一、二、三等奖,有1位教师获校“教坛新秀”,有5位教师分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有6位教师获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二、三等奖;有学校首批精品建设课程1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项,校级专项教改立项课题2项,校级教改立项课题12项。近三年,我院教师已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28部,编写教材17部,发表论文153篇,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25项,承担校级科研项目30项。学院资料室拥有上百种国内外主要外语专业刊物、上万册外语专业图书资料以及大量音像资料,有语言实验室12间,数字化语言实验室3间,同声传译、国际商务外语实训室、专业外语培训室各1间。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由原经济与贸易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为浙江教育学院目前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学院现设有经济系、工商管理系和旅游管理系,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和会计学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国际商务、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7个专科专业,共有在校学生19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背景理想、职称与学历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30%以上的教师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此外,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教师1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2人。近年来,学院的科研影响力不断上升。例如,学院教师在杭州大运河旅游实施规划国际竞标中,面对众多世界知名对手,以第一名的成绩竞标成功。 学院坚持特色分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为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强化专业知识与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较高创新意识的涉外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签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将求特色、保质量、创品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等诸多方面做出新成绩。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与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合暑办公。下设教育管理学系、课程与教学学系、干训部、师训部、名师名校长工作站、教师教育研究所等部门。设有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专业,在籍函授学员1000余名。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干、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专兼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新世纪“151”人才工程4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全院教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 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全体教师一直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已出版著作、教材10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承担各级各类教育、科研项目50多个,建立中小学教育实验基地20余个,获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奖30多项。 【中文学院】 中文学院成立于1997年,由原来的社科部(政法系)、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等组合而成。目前,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政治与历史两个系,开设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文秘、文化事业管理等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478人,成人本专科学生3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11人(含博士后4人),在读博士5人。高级职称占全体教师总数的7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90%以上。 学院学科特色鲜明。汉语言文字学为省级A类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院级重点学科,语言与文化研究所被评为校级创新团队。德育研究所是我校德育教学与研究的主阵地,社科部于2008年顺利通过了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评估。2005年来,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1项,厅级课题21项,发表论文230多篇,出版著作15部、教材10多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3项,厅级奖6项。 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输送既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语言优势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下,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结合社会对人材的要求,不断调整办学结构,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美术学本科专业。同时开设美术装潢设计和音乐表演等高职专业。 艺术学院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41位专业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占40%,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占42%。学院的专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显著。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现有多名教师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学校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院还聘有多名全国知名教授参与指导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近几年,艺术学院在教学设施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相继建立了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工艺美术设计室、形体舞蹈专用教室、专业设计教室和室内健身房等教学设施,并建有专业图书资料室。 艺术学院的教职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开拓与创新,努力工作使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理工学院】 理工学院前身为理学分院,2004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理工学院。学院现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四个教学系,一个学院办公室和一个实验管理中心。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四个普通师范本科专业,园林绿化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理化测试和质检技术三个高职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30余人。此外,学院还有专升本函授学员1200余人。 理工学院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42名在编专业教师中,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教授4人,副教授22人,高级职称比例62%,研究生以上学历55%,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理工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先后承担浙江省省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科技部攻关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取得丰硕成果,每年发表科研论文数拾篇,其中多篇为SCI源期刊论文。理工学院现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两个,分别是化学系的《应用化学》学科和物理系的《理论物理》学科。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下设计算机系、教育技术系、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学院实验中心和电化教育技术部,浙江省中小学计算机师资培训中心设在信息学院。有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高职专业(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与应用、硬件控制、数字媒体和电子商务)。信息学院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队伍,教学效果良好。学院院长王治文教授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学专家,是“中国优秀教师”。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多项教育部、浙江省科委、教育厅或横向的科研课题,发表了不少论文和多部专著、教材。其中《高校数字化学习构建及支撑平台建设》获2005年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信息学院拥有设施先进的计算机实验中心机房(800余台计算机宽带接入因特网),建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电视演播室、视频后期制作实验室、计算机图形与CAD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外部设备实验室、机器人与自动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信息学院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起重要作用,积极为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学校信息化服务,在浙江省各地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计算机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现代教育技术和INTEL未来教育等数百个培训班。 信息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交流,与德国魏因加滕高等师范学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进行师生交流,互派留学生;与上海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建立了中英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中英ICT交流活动,在浙江省主办了多次中英ICT的交流活动。 交流合作学校对外合作交流日益扩大。2008 年,学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两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德、英、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现任领导姚成荣 党委书记 鲁林岳 院长、党委副书记 程胜松 党委副书记 徐颂列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骆伯巍 副院长、党委委员 洪 岗 副院长、党委委员 金运成 副院长、党委委员 郑亚莉 副院长 历任领导历任学校党委书记、院长 (1978年恢复办学以来) 党委书记 姓 名 任职时间 姓 名 任职时间 肖 文(兼) 1978.4-1979.3 肖 文(兼) 1978.4-1979.3 戴 光 1979.3-1980.3 戴 光 1979.3-1980.3 肖 文(兼) 1980.3-1984.2 肖 文(兼) 1980.3-1984.2 朱人凤 1987.1-1991.4 钟 儒(兼) 1984.2-1987.1 周永祥 1991.4-1997.8 姚鸿瑞 1987.1-1991.4 吴聚芳 1997.8-2006.1 叶朝阳 1991.4-1996.2 王建华 1997.8-2005.3 注:1984.2-1987.1 党委工作由副书记毛逸同志主持;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5年。1955年初,浙江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筹备成立;同年8月,省教育厅决定在该校基础上筹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1956年7月,省教师进修学院正式成立,原省教育厅中等教育研究室、省扫盲与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同时并入。1958年,学校改名为浙江文教学院。 1960年3月,省委批复同意改浙江文教学院为浙江教育学院。1961年至1978年1月间,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几经更名,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8年恢复重建浙江教育学院。1982年,学校开始举办高师业余本科班。1984年,开办函授本科教育。1993年,学校首次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1994年,首次挂靠招收全日制普通师范本科生。1999年,学校首次招收普通高职生。 2002年9月,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学校创造条件,由成人高校改为普通本科高校,并同意学校选择合适地块建设新校区。2003年、2004年,学校首次独立招收全日制普通师范本科生。2006年,省政府决定浙江科技学院原求是应用技术学院终止办学,由我校全面接管。2007年始,学校招收非师范类普通本科生。2008年7月,学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10年4月和5月,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发文,批准学校改制并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