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释义 | 学院标志学院简介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政史系,1980年改名为政教系。1996年增设法学专业,改名为政法系。1999年政法系与社科部合并,建立法政经济学院。2006年经学科、专业调整,更名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更名为法政学院。 学院现有5个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学系、社会工作系、公共管理系、社会科学系和3个办公室: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务办公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A类)、社会学(B类),1个校级重点学科:公共管理; 7个校级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孔氏南宗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A类)、社会学(B类)2个省级重点学科,公共管理1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和社会工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全日制本科生895人。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理论与应用、行政管理、民商法学等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点和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方向,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600余人。另有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孔氏南宗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妇女发展研究中心等9个校级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3名,博士(含在读)37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博士生导师6人。聘请郑杭生为双聘教授,李景源、赵剑英、杨海蛟、谷迎春、应松年、金彭年等为客座教授,王金玲等一批知名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为兼职教师。 学院建有社会工作实验室、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教学基础设施,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达3万余册,期刊300余种。 近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0余项,省部级奖20余项。曾先后获得“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浙江省先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浙江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标兵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队多次被团中央、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政教981班被评为“全国先进班级”,吴萍同学于2003年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5年屠佳同学获第八届浙江省“十佳杰出青年”称号。学生在公务员考试录用率、考研上线率、录取率、学位授予率等各项指标一直稳居全校前列。多名学生考取外交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民建等中直机关公务员。 我院一直遵循“发挥师范优势,培养特色人才,以特色人才群体为中心带动全院同学”的培养模式,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院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学风。在浙江师范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法政学院全体师生正以昂扬斗志、满腔热情为创造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专业介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内高校同类专业唯一)。 培养特色:强调培养学生宽口径、厚基础、渗透性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娴熟的师范技能;重视学生理性思维、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的培育;鼓励学生“参与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就业前景:中学政治教师的摇篮 党政管理干部的培养基地 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专门人才,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毕业生社会面向多元,社会适应能力强。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近100%,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学术界、教育界、政界等的杰出代表。 法学专业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特色:该专业是我省高校中开设较早的法学专业之一。始终坚持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探索法学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模拟法庭和法学诊所等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法学理论思维和法律职业能力的双向培养,在民商法和国际经济法等学科上形成了鲜明特色。 就业前景:多元化选择 多渠道就业 主要培养能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和院校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也为培养更高一级优秀法学专业人才输送合格生源。该专业学生考上公务员的人数历年稳居全校前列。 社会工作专业: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内高校同类专业唯一)。 培养特色:我省高校唯一第一批招生的社会工作专业。建有省内功能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专业模拟实验室。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专业化、实务性和应用实践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了“模拟教学+基地实训+社会服务”的实践教学模式。 就业前景: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期间,民政系统将培养和聘用各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超过10万名,专业社工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行政管理专业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特色:培养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从理论范式教学抓起,突出本土地方经验和现代行政技能,积极倡导学以致用。 就业前景:管理专业化助推行政管理人才充分就业 随着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公共管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将为本专业人才提供更为充足的就业机会。 机构设置重点学科社会学(省重点学科B类)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点建于2001年,2002年开始招生。以“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为依托,主要研究方向有科技社会学、女性社会学、农村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等,2009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卢福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负责人有杨建华教授(浙江省社科院)、王金铃教授(浙江省社科院)、周绍斌教授、张兆曙副教授、李伟梁副教授等人。近年来,已培养社会学专业的硕士生近30人,现在校硕士研究生20余人。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硕士10人。设有省内最先进的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个案工作实验室、小组工作实验室和电话访谈室。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省重点学科A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我校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主体学科,2002年学科被确认为省重点扶持学科,2004年被确认为省重点学科A类,2008年被列为博士点立项建设支撑学科。现任学科带头人郑祥福教授。 本学科设四个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村政治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研究队伍,现有研究人员16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有“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本学科拥有2个硕士点,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