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大学校史馆 |
释义 | 浙江大学校史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月牙楼内,展馆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它由“浙江大学校史展”和“竺可桢纪念馆”两个部分组成。 实体馆“浙江大学校史展”于2007年5月21日开展,展览共分四个部分:求是溯源——求是书院至第三中山大学;探求崛起——国立浙江大学时期;调整发展——建国后的浙江大学到四校发展时期;争创一流——合并后的浙江大学时期。展览以550余幅照片、120多件校史文物,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浙江大学跨越三个世纪、沧桑而绚烂的百年发展历程。 “竺可桢纪念馆”,由浙江大学老校友刘奎斗先生捐资,早于1999年建成,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馆内主要展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的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和生前用品,展现了竺可桢的人格魅力和卓越功绩,特别是1937-1946年率领浙大师生员工西迁流亡办学的业绩。 虚拟馆主页上是“浙江大学”四个烫金大字和校徽求是鹰。主页下方有两个链接,一个是校史馆的链接,还有一个是十年成就展的链接。两个链接都分为三维版和二维版。 叩开虚拟校史馆的大门,一副色彩凝重庄严的图画映入眼帘:一个淡淡的脚印渐渐浮现,划过图画左下角求是书院的屋檐,在遵义的教学楼上刻下第二个脚印,脚印向右上角行去,穿过充满沧桑质感的画页,最后停留在紫金港校区启真湖的倒影中。图画中间是校徽和“求是创新,百年传承1897-2009浙江大学校史展”字样。 步入二维校史馆时,庄严肃穆的校歌在耳畔想起,一本泛黄的书出现在屏幕上。翻过大书的序言,浙大历史的长幅画卷缓缓流动,画卷上分明是大学路的老建筑、新安江上的小舟、遵义的校门、西溪的图书馆、玉泉的教学楼,伴随着竺校长、马一浮、老浙大篮球队……接下来的二十多页,曾经在浙大学习、工作过的知名校友们依次留下了他们对母校的寄语。数学系的泰斗苏步青、创办老浙大生物系的贝时璋、物理系的栋梁王淦昌、诺奖得主李政道……在这一串留言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对母校的依依深情,也是母校学风笃实、人才辈出的历史。与大师为伍,我辈能不当此自勉、励志图强!接下来,就进入了大书的正文。大书分成四大章,依次是“求是溯源1897-1927”、“探求崛起1927-1949”、“调整发展1949-1998”、“争创一流1998-2009”四大章。每一章,又按时间或大事分成许多图文并茂的小专题,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现在我们面前。以“探求崛起1927-1949章”为例,首页是简介文字,次页左上方就是国立浙江大学当时历任校长的照片,右上方是当时教学楼、实验室的影像,下方是一张大幅集体照。点选下方的放大功能,当鼠标移向这些照片时,照片会自动放大,供我们仔细浏览。大量第一手图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现在我们面前。这张大幅集体照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仔细看时,是当时文理学院全体师生的一张合影,时过七十年,画质依旧清晰。我可以看见师生们背后低矮的教学楼,荒凉、缺乏绿化的校园。当我们坐在高大宽敞的宿舍里,连接着互联网,窗外是园林式校区时,面对着七十年前的师长和校园,不由会心生感慨、不能自已。 二维校史馆的这本大书共有152页,如果选择大书下方的slide按钮,大书会伴随悠扬的校歌自动翻页。一百十二年一晃而过,但是给我的印象却难以磨灭。三维校史馆,同样令我印象深刻。 社会影响浙江大学校史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各级党政领导、海内外校友、港澳台同胞、外国留学生、省内外中小学生以及其他慕名而来的社会各界人士逾30000人次。许多学生留言,“辉煌浙大我的梦想”、“浙大我为您骄傲”等,纷纷赞誉自己梦寐以求的“东方剑桥”。2007年9月,浙江省爱国主义基地评审小组在考察我校校史馆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浙江大学校史蕴涵丰富,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救国的一个缩影,更是对后人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 浙江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一百多年来,浙江大学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示了浙江省乃至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还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浙江大学校史馆”重点展示了学校创办人和几代浙大人在振兴中华、科教兴国大业中做出的贡献,反映了浙江大学爱国民主、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也展现了浙大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和教育兴国的崇高理想,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