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汝炘 |
释义 | 陶汝炘,笔名一卜。1946年生,甘肃天水人。自幼受父辈诗文翰墨熏陶,喜艺术,颇好文采。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书法家。书法作品品位为“逸品”,作品参加数十次全国大型书画展,参加第26回中日书道展,获大奖十数次。作品载入《中国百年名家书法》、《中国书法家辞典》、《新中国文艺界名人库》等几十部专著。自幼受父辈熏陶,尤喜诗文翰墨。因精干聪颖,14岁考入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扮演过不少角色,创作过大型歌舞、话剧等,迂“文革”之年,解甲归故里,后从艺至今。陶君喜“庄、老”,好易理,自署三阳一卜。合为三画,一应三阳之三;二喻天、地、人之理,天地生阴阳,人在其中;三喻书法乃阴阳共生。又号九无主人,即无宗,无派,无师承(指书画)无家、无舍、无儿孙(文革回乡、工作无居住处,先生只两女)无功、无名、无文凭(谦虚),唯有一个心灵(实在的)在群艺馆的居室中聊称“苦耕斋”。在苦耕斋房里,满目诗书,墨香四溢,古今名人字画,中外工艺古玩,反映了先生的痴情和博才。他自慰:“家虽无舍,翰墨足珍。室虽无华、精神不乏”,爱好广泛是艺术家灵感的基础,陶君善于诗词、喜作联句,灵感一来,或一幅精美之书法,或一幅高雅之绘画,居室四壁,到处都是他的心灵之轨迹。他的书法虽无宗派师承,确无一不呈现出唐风宋意,字字笔笔都有来源。但他从不满足,时时在毁我塑我,他把昨天看作过去,把今天看作现丰,明天看作未来。在艺术上否定昨天的我,塑造今天的人,设计明天的我。他作画很注重自我情绪的巧妙调动和情趣的任意挥洒。或与人言谈,或观景触事,或阅报读书,或独生静思时,都能产生灵感之波动和性情的迸发。此时的我便欣然命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胸生画图,手著丹青。先生作书善用长锋软毫,喜淡墨而能枯涩,饱蘸一笔,一气能写20多字才舔墨。笔在手中,手在心中,随心跌岩起伏,笔下便有龙走蛇奔、风鼓云涌之壮景。字里行间既有高跨度的伸张,又不失小零件的细腻。由于整体素质的扎实,则作品的章法布局、题款用印均恰到好处,那计白当黑的平衡;肥瘦相间的协调;斜正险夷的配合;气势呼应的连贯;无不给人以清新、奋发、联想和回味。他说:“天生我才,用之为人,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便是我前进的方向。”先生作画用笔简练,则意境深刻。着色清淡而层次丰富,画画随意确气象万千。所作梅花以树干为主,用花点缀,所作荷趣重在“趣”,而不在荷。在他手中“小品”往往是一首首多情善感的田园诗和风景赋,是一组组灵感触发的交响乐和奏鸣曲。用他的话说:“画是我的心迹,是我的乐趣,也是欣赏者的一块休闲娱乐之地。”陶先生今年五十有二,在艺术上应该是“名利”双收了,但他偏偏于名利不顾。慕者甚多,且拜访不息时,他总是以“我们都是同道,来者皆为我。”而交;求墨者甚多,且谈润说酬时,他确以“喜墨者,知音也,遇知音奉之不及,何以言酬?”而与。凡拜访者都言:“相见恨晚”,凡求墨者,尽能满意而归。他德艺双馨、无疑是时代的骄子。陶君是艺坛上的才子,诗、书、画、印无所不能,其诗词多以言情,言志,言事,古体新韵、词牌格律都很讲究。坐室能赋,即兴便咏信手拈来,皆成佳作。先生印作亦善博采而取精,能食古而吐新,尤将易理渗人,在阴阳调和,朱白融兼上自树一帜,给人们刮目相激。陶先生因通易理,则能视万物为机理,以道子禅孙来激励自己,以合自己在博大深邃的哲理中,在道与理的海洋中去无穷尽的追求与探索。他做人、做事视自己为沧海一粟,而微不足道,作书、作画视自己为五岳之尊而浩气凛然。有人谓其鬼才,他以此感发,便作趣联:“九无何人何神何鬼何者是也?一卜凡人,小神大鬼原来如斯。”悬挂案前自鉴自勉,真乃:“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陶先生远近闻名不光在字画,其风趣幽默也给人印象极深。对来访者,求墨者往往金口难开的局面,他一句话便使人如释负重。有很多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之处,他能用一个动作,一个谜语而使人通达融贯、别开生机。其丰富的语言和艺术的演讲,不仅引人入胜,还能使尴尬化险夷。陶先生的作品、传略载入《中国百年名家书法》、《中国书法家辞典》、《新中国文艺界名人库》、《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几十部专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