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释义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院共有8个分院32个本科专业,有市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及各级各类研究机构30个,建校5年多来先后承担纵、横向课题 43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4500余万元,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142篇被SCI、EI收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学院的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优良,校园整体由法国著名建筑事务所规划设计,校园基础设施投资8.4亿元,投资1.2亿元建设了51个实验室,投资3000多万建成现代化网络中心,现在正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文科实验室。

中文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简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创办时间:2001年

类别:独立院校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金伟良

所属地区:浙江宁波

学院概况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 2001年6月,是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与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大学园区,占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36万余平方米。学院由享有“东方剑桥”之美誉的浙江大学负责办学与管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一年级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转入浙江大学本部相关专业学习。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主要中层管理干部由浙江大学选派,学院的教学工作直接纳入浙江大学的整体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由浙江大学根据学院特点确定,并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学院还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首席主讲教授制和专业责任教授制,首席主讲教授、专业责任教授均由浙江大学知名教授担任。

学院继承和发扬浙江大学严谨的治学传统及“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提升师资水平为核心,以强化规范管理为手段,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依托,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

学院共有9个分院31个本科专业,有市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及各级各类研究机构30个,建校5年多来先后承担纵、横向课题43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4500余万元,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142篇被SCI、EI收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学院面向浙、辽、鲁、皖、苏、闽、赣、粤、湘、川10省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万多人,学院还依托浙江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已有1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在学院学习并参加科研工作。此外,还设立了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已有1名博士后出站,还有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从事科研工作。

学院的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优良,校园整体由法国著名建筑事务所规划设计,校园基础设施投资8.4亿元,投资1.2亿元建设了51个实验室,投资3000多万建成现代化网络中心,现在正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文科实验室。

学院校训

明德弘毅、开物启新

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显;“德”,指品行、品质、道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大学》开首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育为先”,是我国当代社会对教育功能的普遍认知和期待,也是大学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同时,它暗示了宁波的古称——明州。

弘毅:出自《论语·泰伯》,原文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就是孔门弟子曾参。根据南宋朱熹的解释:弘,宽广也,毅,坚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这意味着一种以宽广的胸怀和眼界、以坚忍的意志和毅力,去面对人生的态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还意味着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自信心。

开物: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开:开通,了解;务:事务。意即:通晓万物的道理并奉行而得以成功。孔颖达 疏:“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南齐书·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南宋浙东学派陈亮也曾有引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即取其“创生万物”之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创建,是名城名校合作办学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开物”既是对学院办学模式创新的反映,其暗嵌一个“工”字,也是对学院“理工”特色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同时也是对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传承,浙江大学校歌歌词中也有“何以新之,开物前民”之句。

启新:是对浙大校训“求是创新”所体现的浙大文脉的继承。暗示宁波理工学院是在浙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有自己的新的特色;同时,也以维新、创新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院院标

1、标志保留了浙江大学校标中的“求是鹰”,并对“求是鹰”的造型采用了现代设计理念的表达,以展翅腾飞的姿态,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此外,标志中的“求是鹰”形式比浙大的“求是鹰”少一根羽毛,同时加粗了羽毛使“求是鹰”的翅膀更为丰满,寓意学院传承浙大精神、年青且充满朝气和活力。

2、标志以地球仪为背景,体现了全球视野的时代要求。

3、标志上的“浙江大学”四个字采用标准字体,呼应飞翔的“求是鹰”,“宁波理工学院”采用魏碑字体,正气稳重,与“浙江大学”四个字有很好的协调性。

办学特色

宁波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沿海开放城市。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由宁波市政府投资8.4亿元建设,被列入 宁波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 ” 。

学院由享有“东方剑桥”之美誉的浙江大学负责办学与管理,属浙江大学的一所异地办学分校。学院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由浙江大学委派,各系主任由浙江大学相关学院负责人兼任。浙江大学选派知名教授担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首席主讲教授和专业责任教授,并派出以教授、副教授为主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

名校名城携手,为学院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求是创新,开拓进取,向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昂首迈进。

现任领导

金伟良 院长

男,汉族,1961年1月生,浙江杭州人,1982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5月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至1991年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讲师。1991年至1993年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大学作博士后,获得德国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基金。1994年至1995年挪威特隆赫姆(Trondheim)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获得挪威国家研究委员会基金。

1996年至1997年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系主任助理。1997年至1998年,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副系主任,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1998年至2009年7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起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可靠性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建筑学会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委员会副主委。

费英勤 党委书记

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浙江德清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委员、书记,研究员。 1976年12月至1980年9月,浙江德清知青下乡插队,后为供销社职工;1984年8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1984年9月至1991年4月,历任浙江农业大学辅导员、党委宣传部副主任干事、校长办公室主任科员;1991年4月至1998年9月,任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期间: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班脱产学习;1999年2月至 2005年7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兼学生管理处副处长,期间曾兼任紫金港校区学工委副书记、学生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2005年7月至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兼学生处处长、学生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党委委员、书记,期间:2009年3至6月在教育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参加第3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4月开始,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委员、书记。主要奖励和荣誉有:2004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2003年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06、2008年两次获得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称号。 2006年12月,当选为杭州市西湖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业务专长:高校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师资队伍

学院依托浙江大学,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教学骨干,专、兼职教师结合的雄厚 师资力量。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首席主讲教授制和责任教授制,基础课程实行首席主讲教授制,专业课实行专业责任教授制,首席主讲教授、专业责任教授均由浙江大学著名教授担任。学院还聘请国内知名院士担任名誉教授。

俞春鸣 副院长

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 浙江湖州人, 中共党员,1977年8月参加工作, 硕士, 副教授,2007年7月起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

杨建刚 副院长

男,汉族,1959年3月生,四川西昌人,1976年3月参加工作,1998年加入九三学社。1987年教育部公派留学法国,1991年获法国国立高等学校ENSAM自动化与机器人博士学位。1994年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任教,1999年晋升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5月担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分院执行院长,2007年7月起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杭州YOCSEF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席,宁波市计算机学会理事。

业务专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嵌入式系统)。

郑堤 副院长

男,汉族,1956年1月生,浙江宁波人,1974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4年至1976年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古城子乡上山下乡插队落户。1976年至1977年在盘锦市辽河化肥厂当化学分析工人。1978年3月至1984年12月在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4年12月至1999年在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任教,于1997年晋升教授职称,期间在职攻读博士,于199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至2007年7月在宁波大学工学院任教,任执行院长。2007年7月起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

业务专长:机械电子工程,机电测控技术,数控技术。

魏鸣 党委副书记 工会主席

女,汉族,1957年7月生,籍贯山东潍坊,出生地宁波,中共党员,1975年2月参加工作,1980年7月宁波师院中文专业毕业。

1980年8月至1988年7月,宁波第二中学工作,任团委书记、语文教师。1988年7月至2007年7月,宁波市教育局工作,先后任宣传教育处处长助理、副处级调研员、组织宣传处副处长、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2001年9月—2003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7年7月起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奖学金办法

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评奖范围

具有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生。

评奖类别、金额及比例

(一)优秀学生奖学金

1.一等奖学金 每人3000元 比例为5%

2.二等奖学金 每人2000元 比例为10%

3.三等奖学金 每人1000元 比例为15%

(二)单项奖学金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1.学习优秀奖学金 每人500元

2.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每人500元 比例为5%

3.体育优秀奖学金 每人500元

4.美育优秀奖学金 每人500元

(三)新生入学奖学金

1.第三批次录取新生奖学金 每人10000元2.第二批次录取新生奖学金 每人5000元 限3人

(四)其他奖学金

1.创新奖学金一般 每人(集体)1000元,重大成果另定

2.外语成绩优秀奖学金 每人500元

3.专业奖学金 办法另行规定

奖学金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修养;

(二)学习勤奋,严谨踏实,积极进取,本学年加权平均分在同专业同年级前50%,且无必修课补考或重修课程;

(三)热爱学院,关心集体,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班级前60%;

(四)遵纪守法,评奖学年及评审过程中无任何违纪处分;

(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申请第二、三学年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英语或日语必须达到浙江大学学位授予条件中关于英语或日语成绩的要求;

(七)创新奖奖学金的评选不受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及体育成绩的限制。

学院机构

学院机关部门

中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办公室(与中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合署后简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政办公室”)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组织部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人事处(与中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组织部合署,合署后简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组织人事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务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生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财务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科研与设备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后勤管理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保卫处

院系设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校

分院全称 学科门类 专业全称

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电子商务 传媒与设计学院 文学 新闻学

广告学

艺术设计

工学 工业设计

外国语学院 文学 英语

英语(中美合作办学)

日语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工学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理学 生物技术

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

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包装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工学 土木工程

建筑学 建筑学

管理学 工程管理 管理学院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旅游管理

物流管理

法律系 法学

学院直属单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公共基础部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国际交流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校间领导互访、学术及教材交流等活动;互派教师、留学生及互相承认学分的双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项目正在启动。

学院已与国外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姊妹院校关系和合作交流关系,如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等,并将与部分高校开展包括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分段培养、校间互相承认和转换学分、双学位等内容的交流与合作。

中美合作办学项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百年老校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开展本科阶段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并获教育部批准备案。该项目的课程设置、师资聘任和教学管理均由合作双方共同商定,依据中美双方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中美联合培养班分英语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金融三个专业方向,学制4年。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习基础课程,强化英语并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此后,符合合作项目相关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赴美学习。对于继续留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习的学生,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派教授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授主干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获取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相关学位授予条件者将获得浙江大学学位证书和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学位证书。

中英合作教育项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英国爱德思国家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合作,开展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BTEC/HND)中英合作教育项目。该项目已获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学生三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英国颁发的HND文凭。学生获得HND文凭后,可以选择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继续攻读学士及硕士学位。

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英合作BTEC/HND项目学习的学生,通过成人高考被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录取后,其HND项目所修课程可以转换为成教学院相应课程的学分。学生完成成教学院规定的学分后,还可以获得成教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要求者可以获得浙江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交通指南

学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钱湖南路1号邮编: 315100

走杭甬高速

到 大朱家 出口 南走 3公里左右

走甬台温高速

到 潘火站 出口 沿钱湖北路西走 3公里左右

汽车南站以及宁波客运中心站下车

搭乘 369路公共汽车 到 高教园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下车。

火车东站以及汽车东站下车

搭乘 21路公共汽车 到 高教园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活区下车。

宁波市内

搭乘 363 、 369、159、367路公共汽车 到高教园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下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