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释义

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简称“生工食品学院”)现设有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与营养等2个系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生物机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发酵工程、农产品产后工程、水土工程与城乡建设、生物系统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等6个研究所,一个院级教学实验中心,另外还设有亚太临床营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中心、浙江省农产品产后技术研究中心及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及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蛋白质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安全等1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包括上述专业及机械设计及理论、发酵工程在内的1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农业机械化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为农业部及浙江省重点学科,生态农业环境工程与智能化装备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在2003年、2006年二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农业工程几食品科学与工程均位列前四。

学院现有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系统工程为国内高校中率先自主设立并被列为国家A类特色专业的本科专业,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44人、研究生19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7人,博士研究生110人,外国留学生6人)、在站博士后9人。2007年,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100%,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5.1%,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出国)率37.7%。

学院系所

生物系统工程系

生物系统工程系前身是浙江大学农机系,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南方农业院校中最早建立的工科系专业之一。1986年更名为“农业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生物系统工程系”。本系中具有“农业工程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生物系统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博士点、硕士点和“生物系统工程”等等相关本科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为农业部重点学科。目前在农业生物生产机电工程、生物系统信息采集与管理、生物物料加工工程、供用电技术、水环境与控制工程、生物资源综合处理利用等领域和方向上已形成显明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与美国Illinois州立大学、美国Margland州立大学、美国Arkansas州立大学、美国Mechigan州立大学、东京农工大学等等世界著名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本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2人。在教师中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的百千万一、二层次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基金1人、浙江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人,获浙江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中国农业工程青年奖3人。较多教师在重要学术团体担任要职,当任全国一级学会副理事长2人次、常务理事和理事11人次;当任全国二级学会副理事长10人次、常务理事和理事20人次;当任浙江省级学会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常务理事和理事20多人次;一级学报编委会4人次,其中副主任1人;其它学术刊物编委会9人次。

近五年来,共承担了国家、浙江省及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80多项。在科研项目中有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科委其它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攻关重大招标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基金项目1项、中国高校博士点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2项、浙江省科委重点项目6项、农业部项目4项。获各级奖励成果3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1项。出版教材7种,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收录论文10篇、EI收录14篇。近五年来,技术转让22项,获国家专利29项,创直接社会经济效益十多亿元。

本系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后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和高级进修生。自从建系立以来,共为国内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4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本科生1400余人、留学生20余人。

围绕学校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的思路,在学院领导下本系提出建设“一流专业和学科”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生物系统工程”与“工程科学”、“生物学科”、“信息学科”、“控制学科”等的交叉、融合和创新,促进形成新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在培养具有很强生物科学知识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上和推进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食品科学与营养系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于1985年重建。原名食品科技系,1998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后定名为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1996年获食品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内食品科技领域中最早的硕、博士点学科之一。同年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1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20大科研和教育机构”。2003年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在国内159家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学学科综合评估中,综合水平名列全国第三。

食品科学与营养系现任系主任应铁进教授,副系主任叶兴乾教授。下设有食品科学与发酵工程研究所(所长何国庆教授,副所长郑晓东教授)、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研究所(所长应铁进教授,副所长叶兴乾教授)、本科实验分中心(副主任陈忠明高级实验师)、农业部地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负责人朱家进副教授)亚太临床营养中心(负责人李铎教授)等机构。

本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4人,其中教授8人(45岁以下4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12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浙江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达到58%。主要学术骨干中,有多人分别担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啤酒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等重要学术职务。

本系现有五个主要研究开发方向:(1)食品生物技术与发酵功能食品;(2)农畜产品加工利用和动植物功能成分;(3)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保鲜技术;(4)食品质量与安全;(5)食品工程装备与设计和包装技术。

本系科学研究活跃,现有在研973课题子专题2项,国家十五重大专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浙江省重大招标课题(单项经费100万元以上)7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0余项,还有一批横向开发及国际合作课题。在研课题经费3600多万元。教师年人均到位科研经费超过30万元。近三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年发表SCI、EI论文20多篇。向社会推出先进适用的应用科技成果40余项,与上百家企业保持着技术合作关系。本系推出的“啤酒新工艺”、“麦芽生产新工艺”、“竹叶黄酮系列保健食品和新药开发”、“板栗深加工制品开发和护色留香技术”、“易腐果蔬长途保温运输技术”等重大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累计创经济效益15亿元。

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年均承办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以上,第八届国际营养学大会将于2006年10月由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承办。年派出国外访问人员10余人,接受国外学者来访近30人次。与柏林工业大学实施学生联合培养双学位计划,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实行“985工程”共建计划。还与欧、美、日、澳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批著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已招收培养本科生1000多人、硕士生280多人、博士生100多人。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为10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