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释义 | 版本一图书信息作者:(澳)布拉德里·特雷弗·格里夫 作者简介布拉德里·特雷弗·格里夫,出生于澳大利亚,曾做过画家、漫画家、家具和玩具设计师、卡通片的导演、编剧,并担任过伞兵部队的指挥官。 图书推荐影像大师BTG继《你今天心情不好吗?》之后,风靡全球最新作品。 系列图书累计销量突破600万册。轻松有趣,感动无限。 “在你的旅途中,要永远记住每一天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如果你能享受这些乐趣,了解它们并且充分利用它们,那么无信纸你是否相信,那就是一直在等待着你的另一份特别的礼物。明天。”不仅仅是如何应对变化,《这个世界会好吗?》还对处于糟糕环境中的读者如何维系自己的立场和乐观情绪提出了忠告。尽管这个话题是严肃且利害攸关的,但这本小书仍能使你微笑甚至开怀。 格里夫之前的作品包括《你今天心情不好吗?》、《我爱你,妈妈》、《我要我的真情郎》等。这些作品风靡世界30多个国家,作者将动人的图片、含蓄的幽默和宝贵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 文摘当然,还有第三类人,逍遥自在,自顾自地跳着他的爱尔兰舞,但我并不想在这里谈论他们。 (Actually,there is a third kind ofperson,who thinks traditional Irish dance is the highest form of creative expression, but I really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them.) 唉,让我们明了身处一个危险且充满变数的世界是困难的,毕竟,我们现在做的只是打开电视,或者拿着一份报纸, Now,it hardly takes a genius to point out that we already live in dangerous and uncertain times.Why,all you have to do is turn on the TV,grab a copy ofthe newspaper, 词条歧义——与词条名相近但不是词条名的书籍:《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版本二简介这个世界会好吗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著有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一书。艾氏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 特点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梁漱溟说: 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受制于他自己(制与受制是一)。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 不可战胜的是谁?是生命。被战胜的是什么?是物质。生命是心,是心表见在物上的,是心物之争。历史(宇宙史)一直是心对物之争,一次一次无数次,一步一步无数步,征服了物,凭藉物,利用物,表演出来的。 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然而却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学家之所知矣。 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团抗争,划分此疆彼界。今日世界问题之形成由于西方文化。要避免人类之毁灭只有转向中国文化。中国问题之陷于今日局面正为盲目学西洋之结果。欲把僵局化归缓和而达于统一必须矫正划界限与用武力之两点错误,而超脱于世界两大壁垒则为其入手。 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 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版本三图书信息作 者:梁漱溟 [美]艾恺 出 版:天津教育出版社 定 价:38元 出版日期:2011-05 内容介绍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艾氏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 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等,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 书中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目录摘要第1部分 我们彼此谈话,我还是希望你了解我的思想的根本,我的思想的根本就是儒家跟佛家。我的意思就是,如果能够对我的根本的思想——就是对佛家跟儒家多了解,比什么都好,比了解我的过去的一些事情都重要。我希望于你的,就是多了解儒家,多了解佛家,我愿意把我所懂得的儒家跟佛家说给你听。 1.儒家跟佛家(1) 2.儒家跟佛家(2) 3.儒家跟佛家(3) 4.什么是佛(1) 5.什么是佛(2) 6.为何我还乐观(1) 7.为何我还乐观(2) 8.人与人相处的问题(1) 9.人与人相处的问题(2) 第2部分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里头,他离不开社会,所以他容易随着社会走,社会习俗上这个算对,他也就对,习俗上以为这个不好,他也就跟着走,人很容易这样。可是所跟着走的这个社会,(笑)东西南北,在这个国家,在那个国家,在这个洲,在那个洲,在西洋,在东洋,社会很多不同,古今也是很多不同,在空间上、时间上很多不同。人多半都是随着社会走,所以在这个社会认为是不对的事,在那个社会认为是对的,这是常有的。除非天资很高的人,智慧很高,他可能不随俗,他常常是(笑)领头革命,天资高的人常常是这样,所以有些话就很难说了。 1.情理与物理(1) 2.情理与物理(2) 3.情理与物理(3) 4.情理与物理(4) 5.情理与物理(5) 6.我做记者的时候(1) 7.我做记者的时候(2) 8.我做记者的时候(3) 9.陈独秀、李大钊和我(1) 10.陈独秀、李大钊和我(2) 11.陈独秀、李大钊和我(3) 第3部分 有一个人叫冯友兰,我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是我班上的学生,他是留美,在美国。他留美的时候还常常从美国写信给我,通信。从美国回来就做大学教授,很出名。写了三本书,特别是他有一部《中国哲学史》。这个人呢——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情,个性不同了——他好像是儒家,好像是发挥中国传统思想,好像是这样,可其实呢,他的为人是老庄的吧,老子一派。老子一派,就是不像那个儒家,好像忠于自己,一定要很正直,他不是那样,他是有点有点那个叫什么,“什么世不恭”啊,他不是那么本着自己的相信的道理,很忠实,不随风转舵,不,他有点像玩世不恭。 1.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1) 2.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2) 3.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3) 4.熊十力和唯识 5.美国人和台湾问题(1) 6.美国人和台湾问题(2) 7.美国人和台湾问题(3) 8.毛主席这个人(1) 9.毛主席这个人(2) 10.毛主席这个人(3) 第4部分 古印度人的学问,不是在口头或是头脑、在人的意识上,不是这样。它的学问的根本,就是要人的生命根本起变化。它不是一种在头脑、口头的一种空谈。这个他们叫做Yoga,中文翻做“瑜伽”。印度各宗派有各宗派的“瑜伽”,相似而不同。 1.凡 夫(1) 2.凡 夫(2) 3.素食 4.说说自己的身体 5.独立思考,表里如一(1) 6.独立思考,表里如一(2) 7.与毛的分歧(1) 8.与毛的分歧(2) 第5部分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并且是本着自己思想而去实行、实践的人,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我对学术啊、学者啊,对中国的老学问不行。我对你说过,小时候没有念过“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书里面有些个生字我现在还不会认。那么,再一面,现在的学问,科学我也不行,我西文不行,科学一定要学外国文,我的西文不行。所以讲到学问,我只能够歇一歇,我说我不行。 1.我不是一个学者(1) 2.我不是一个学者(2) 3.我不是一个学者(3) 4.我不是一个学者(4) 5.我不是一个学者(5) 6.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1) 7.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2) 8.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3) 9.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4) 10.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5) 作者介绍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1893年生于北京。1911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顺天中学毕业后任京津同盟会机关报《民国报》编辑兼记者。1916年任南北统一内阁司法总长秘书。1917年10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1924年辞离北大,赴山东主持曹州中学高中部。1928年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1929年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并接办北平《村治月刊》。1931年与梁仲华等人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年访问延安。1939年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与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劢等商定将该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赴香港创办其机关报《光明报》,任社长。香港沦陷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撤回桂林,主持西南民盟盟务。1946年作为民盟的代表参加政协会议,是年再访延安,并以民盟秘书长身份,参与“第三方面”人士国共调停活动。1947年退出民盟后,创办勉仁文学院,从事讲学与著述。1950年初应邀来北京,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80年后相继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文化书院发展基金会主席等职。 梁漱溟先生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论文集》、《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我的自学小史》、《中国文化要义》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梁先生重新活跃于学术舞台,完成了50年前着手的《人心与人生》,出版了《我的努力和反省》、《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等。他还参与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并亲自为学员授课、答疑,接待来访的国际著名学者。梁先生为弘扬民族文化,扩展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