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
释义

版权信息:

作者:魏博辉

ISBN:978-7-5477-0291-8

页数:368

开本:16

封面形式:简装本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31

定价:¥46.00

内容简介: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是一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性的学术著作。

该书对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及其关系,特别是就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给予“导向”的问题作了专门性的研究与论述。它从哲学语言的视角着重探讨了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及其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的引领作用,并阐述了不同哲学思维方式发展脉络和由于语言的逐步“融合”也促使哲学思维方式走向“融合”的趋势。其中论证了语言与哲学的关系,语言是哲学的原点,哲学语言的特性,不同的哲学语言对于不同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以及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性等问题。其论证的过程是以语言—哲学—哲学语言—哲学思维方式这样的思路而延伸的,层层递进,反映出了内在的逻辑结构。

作者以语言作为把握哲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途径”,提出了“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导向论”,有其独到的见解。该书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通过对这一问题尝试性的探讨,拓展了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也为哲学思维的运行、发展以及不同类型哲学思维方式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论域。同时,这一研究也试图提示我们不断审视、改进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从而不断地变革我们的思维方式,以促进不同民族的语言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走向“融合”。通过研究“哲学语言”,对于推动哲学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来说是很有益的。

作者简介:

魏博辉,女,1957年生,北京市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主要从事认识论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称号。

先后在《哲学研究》、《中国宗教》、《教学与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其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与合作著书8部。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等刊物转载。曾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项目及其他项目7项。

本书目录:

导言: 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导向关系的确立

第一节 语言与思维的相关性

一、语言优于思维说

二、思维优于语言说

三、语言与思维“曲线会合”说

四、简短结论

第二节 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规范作用

一、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物化规范”

二、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引导规范”

三、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固化规范”

第三节 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导向论

一、语言对于艺术思维的导向作用

二、语言对于宗教思维的导向作用

三、语言对于科学思维的导向作用

四、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导向作用

第一章 语言与哲学

第一节 语言文字的导源

一、“前文字”时期的语言

二、语言:原始文字

三、语言:表意文字

四、语言:表音文字

第二节语言是哲学的原点

一、哲学是什么

二、哲学的意味:理性

三、“宇宙理性”的哲学原点:语言

第三节 语言的生长与哲学的形成

一、纯交际语言—超理性思维

二、象形语言—低级直觉理性思维

三、意象语言—高级直觉理性思维

四、抽象语言—理性思维

第二章 哲学语言

第一节 哲学语言与诸类语言的差异性

一、日常语言与哲学语言

二、文学语言与哲学语言

三、科学语言与哲学语言

第二节 哲学语言的特性

一、哲学语言是“完整的语言符号形式”

二、哲学语言是概念化的语言

三、哲学语言具有分析性和批判性

四、哲学语言具有多元性和合理冲突性

第三节 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多重作用

一、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的“载体

二、哲学语言是构成哲学思维活动的“支点 ”

三、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主体间交往的“中介”

第三章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方式

第一节 语言与思维方式

一、语言的变迁促成思维方式的选择

二、语言的差异性导引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三、语言的发展影响思维方式的变化

四、语言与思维方式的“相对世界”和“绝对世界”

第二节“确意语言”与西方哲学思维方式

一、“确意语言”

二、“确意语言”对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

三、西方哲学语言的哲学思维方式

第三节“会意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

一、“会意语言”

二、“会意语言”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

三、中国传统哲学语言的哲学思维方式

第四章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自然的实践”基础

一、“自然的实践”基础与文化氛围

二、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自然性”

第二节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自主的实践”基础

一、“自主的实践”基础与文化氛围

二、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主体性”

第三节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创新的实践”基础

一、“创新的实践”基础与文化氛围

二、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主体间性”

第五章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历史性

第一节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历史相应性

一、语言与思维历史发展的相应性

二、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历史发展的相应性

第二节哲学语言的历史是哲学思维的发展史

一、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相应性的历史反观

二、哲学语言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哲学语言的开放性与哲学思维的进步

一、语言的限制与创造

二、哲学语言的开放性促使哲学思维的进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