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哲学大师点人生
释义

基本信息

作者:黄永军,远光 著

ISBN:10位[7801287681] 13位[9787801287687]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1

定价:¥29.8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上篇按照学派分别论述中国哲学大师对人生的理解: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墨家崇尚功利,法家崇尚规则,佛教崇尚空灵。

在中国人的眼里,人虽然也是动物,但人与动物有着根本的差别,即人有道德心。而动物没有。

中国人把人性分成善与恶两方面,诸子百家就人活着是为了惩恶还是扬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管是惩恶还是扬善,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道德心的培养。在这一点上,道家、墨家和佛教也是如此。

下篇按照年代顺序合科学逻辑地展开论述西方哲学大师不同的人生观:古希腊崇尚理性,中世纪崇尚灵魂,文艺复兴崇尚肉欲,近代崇尚自由,现代则崇尚人文关怀。

在远古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首选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讲,活着,也就仅仅是为了满足肉体存在的需要。

到了古希腊奴隶时代,人类自我意识觉醒,人的理性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这一阶段的人生观被称为“理性主义”人生观。

在中世纪封建时代,宗教信仰占据了统治地位,人们活着就是为了上帝,为了来世能进天堂,他们放弃了人的欲望、感情、意志乃至理性,因为这些与灵魂相比,不仅微不足道,而且是妨碍升天的。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复活,人从天上被拉回到了地上,人们不再相信有来世和天堂。对他们来讲,活着,就是为了享受现实的幸福,追求肉欲和情欲的满足。于是从禁欲转向了纵欲。

到了近代,理性主义日趋成熟,民主和科学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理念。

到了现代,由于理性主义的泛滥,由于作为理性主义产物的科技带来了种种负效应,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人们对人的理性、知识开始怀疑、否定。于是,在西方出现了种种非理性主义的人生观,即人活着不是为了理性,而是其他方面。

我们不能说这些大师们的观点是孰对孰错,人生观本来就应该允许多种观点并存。因此,为使读者尽量客观、公允地了解哲学大师,了解他们各种观点的原貌,我们在书中不作任何结论性的评述,而是由读者自己去作出判断。读者朋友在阅读本书时,一定要带着自己的眼光,对某些大师或流派的观点,予以明辨,做到批判地吸收,即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编辑推荐

当你达到一定的境界后,来系统学习东西方思想家、哲学家们关于人生的看法,那么,你对人生的领悟也就更明白,活得也就更踏实。本书围绕“人活着究竟为什么”的主题分上下两篇展开论述东西方的人生哲学。上篇按照学派分别论述中国哲学大师对人生的理解: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墨家崇尚功利,法家崇尚规则,佛禅崇尚空灵。下篇按照年代顺序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西方哲学大师不同的人生观:古希腊崇尚理性,中世纪崇尚灵魂,文艺复兴崇尚肉欲,近代崇尚自由,现代则崇尚人文关怀。读者朋友在阅读本书时,一定要带着自己的眼光,对某些大师或流派的观点,予以明辨,做到批判地吸收,即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儒家:道德的教化

孔孟之道:“德”为做人、治国之本

1. 孔子:克己复礼,中庸处世

2. 孟子:人性本善,以德服人

3. 自强不息:修身齐家,平治天下

董仲舒:独尊儒术,驯化百姓

1. 科考选官:四书五经,培养奴才

2. 三纲五常:只要义务,不要权利

伪善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1. 道德为宗教,百姓为教徒

2. 天理何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3. 普遍虚伪: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第二章 道家:自然的生活

老庄道学:远离世俗,守住自己

1. 清静无为:无欲无求无烦恼

2. “复归于婴儿”:大成熟若天真

3. “万般神通皆小术,惟有空空是大道”

4. 看破生死: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

魏晋雅士:放浪纵欲皆处然

1. 鄙弃道德,做性情中人

2.“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

3. 及时行乐:“眼前的幸福最重要

4. 田园牧歌:管它贫富与贵贱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

1. “支配中国人思想与生活的,乃是道教”

2. 养生有方:内体凡胎想“成仙”

第三章 法家:邪恶的遏止

……

第四章 墨家:侠客的风范

第五章 佛教:空的觉悟

下篇

第六章 古希腊:理性的启蒙

第七章 中世纪:天国的梦想

第八章 文艺复兴:现世的享受

第九章 近代:自由的真谛

第十章 现代:人文的关怀

第十一章 当代:生存还是死亡

书摘

书摘

第二章道家:自然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面对乱世,儒家直面现

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

为了治国平天下。另一部分人避世隐居,《论语》中把他们叫做“逸民”或

“隐者”,也就是后来的“道家”。

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回归自然中寻找一条自

我拯救的人生道路。从老子的自然无为、少私寡欲、贵柔守雌的思想,到庄

子的无己无功无名、逍遥放达的精神境界,无不说明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

的方式,把人生从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

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

老庄道学:远离世俗,守住自己

一般认为,老子本姓李,名耳(聃),楚国苦县人。曾当过管理书籍的小

官,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馆长之类。根据《庄子》的记载,孔子曾“问礼于

聃”。结果老子把孔子教育了一顿,孔子反而猛拍老子的马屁,称老子为“

乘风云而上天”的龙,还很激动地感叹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大概

也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之说。《史记》中记载,老子活了二百多岁后,

“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究竟老子后来如何,至今仍是个谜。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即今日之商丘人。与孟子同时,但略小,两人

从未谋面。早年曾作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尽管家贫,乃至借米充饥,却不愿

过问世事,据《史记》记载:楚威王派人带千金重礼欲聘他做卿相。他说: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

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我宁游

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不仅对金钱、权力、地位不感兴趣,甚至对儿女情长、夫妻恩义都

漠然处置,超越世人。《庄子》中记载,当庄周的老婆死时,人们前往吊唁

,眼前的情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庄子在其妻的尸体旁边,不仅不哭,反

而“鼓盆而歌”,毫无悲切之情。其潇洒飘逸,已然超脱于人世间。

1,清静无为:无欲无求无烦恼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讲从自然之道来领悟人生真谛。儒家从“天行

健”领悟人生应该“自强不息”,道家推崇的不是天而是地。老子就讲“人

法地”。地性喜静,无为白化。《易经》坤卦六二爻辞日:“直方大,不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