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
释义 |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曼迈桑康国家AAA级风景区,每天这里都在演绎召树屯与孔雀公主喃木诺娜的爱情故事,动听的音乐、100余只孔雀从天而降、湖中曼妙的身影、主持人精彩的演说,娓娓道出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古老的勐版加国有一位英俊勇敢的王子叫召树屯,当他成年后,为反对父王订下的婚事离开了宫殿,四处寻找自己理想的伴侣。一天,当他来到风景秀丽的金湖时,恰逢孔雀国的七位公主到金湖沐浴,其中的七公主喃木诺娜漂亮、高贵,深深的打动了王子。正当王子愁眉不展时,湖中的神龙把留住小公主的秘密告诉了王子,于是王子趁七位公主沐浴之时藏起了她的孔雀羽衣,让她飞不回去,两人一见钟情砬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傣族园内的六件“国宝”,道出了傣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它将承载这艘历史的神舟、活生生的生态博物馆走向未来,穿越美好新时空……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叙事长诗:勐板加国的王子召树屯与勐董板孔雀国的公主喃木诺娜在金湖边相遇,获得美好爱情,战祸带来灾难,破坏了美好的爱情,但王子经过千辛万苦,重新找回美好爱情。长诗虽然产生于封建领主制中期,即傣族封建领主政权最兴盛、南传上座部佛教最兴旺的时代,但它表述的却不是佛教出家修行的思想,而是对生活和爱情的赞美。 长诗《召树屯》在傣族地区广为流传,深受傣家人喜爱,几乎每个寨子都有手抄本,元江、金平等傣文不普及的地区,也以口头说唱的形式流传。自汉文译本发表后,立即引起国内外关注,报刊转载,电台广播,20世纪80年代初,改编成电影《孔雀公主》,更使这一傣族文学瑰宝为我国人民家喻户晓。《召树屯》长诗的影响远远超出傣族地区,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长诗思想健康、艺术成熟。随着它的影响日益深远,探索故事源流的异文也随之突起,各学派提出不同的看法:“外来论”者认为故事原型产生自印度古代的梵文集,先在东南亚地区流传,又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傣族地区;“中原论”者认为故事原型出自中国境内许多民族都有的“鸟衣神女”神话;“自生论”者认为源于傣族古代的鸟神话,远在原始社会初期,傣族先民曾产生过鸟图腾崇拜,创造了多种“人首鸟身”与“人鸟相婚配”的神话,这是孔雀仙女与人结合的最原始原型。 研究者认为,探讨《召树屯》长诗的源流,首先要弄清:一,究竟是先产生从北到南的氏族先民大迁徙现象,还是先产生由南往北的佛教大传播现象?二,究竟是古老的民间神话诞生在前,还是佛本生故事诞生在前? 据史籍记载,傣族的原始先民主要来自百越族群,即百越族群从中国南方大迁徙到云南河谷流域之后,经过与当地的土著先民长期融合形成当今的傣族。因此,傣族原始文化中带有百越原始文化的因素,鸟崇拜、鸟图腾、鸟衣神女的传说,亦是百越原始文化的因素之一,它随百越先民的大迁徙而传入傣族地区。这次氏族先民的大迁徙,大约在3000多年前就已完成,比佛教诞生要早1000多年。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得出的结论是:“人鸟婚配”“鸟衣仙女”等原始神话,最先是随着氏族先民的大迁徙,从中国沿海一带传到东南亚地区,然后过了1000多年,又随佛教从东南亚往北而上,返回传到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 至于古老的民间传说与佛本生故事的关系,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季羡林先生讲得明白,他在《佛本生故事·代序》中说:“它们(指佛教搜集起来的民间传说故事)绝大部分都与佛教毫不相干,有的甚至尘俗十足。但是,佛教徒却不管这些,他们把现成的故事拿过来,只需按照固定的形式,把故事中的一个人、一个神仙和一个动物指定为菩萨,一篇佛本生故事就算是制造成了。”由此,佛本生故事的源头也是来自民间的古老传说。 《召树屯》流传于整个傣族地区,有口头韵文体和书面韵文体两种形式。口头韵文体主要流传于佛教势力尚未达到的元江、金平、新平等傣族地区;用傣文撰写的书面韵文体手抄本主要流传于信仰佛教的西双版纳、德宏、孟连、景谷等地区。二者核心内容基本相同,细节有所变异。元江、金平、新平等傣族地区没有佛寺、没有傣传佛经,口头演唱的“孔雀公主”看不出由佛本生经故事改编而成的痕迹,很可能是由古老的神话演变而成。流传于西双版纳等地区的傣文诗体手抄本无疑是取材于佛本生故事中的树吞故事而加以再创作。如果再往前探索,便会发现佛本生中的鸟神女故事来自于古老的民间传说。 这样,便可得出另一个结论:长诗《召树屯》的故事原型,最终源于远古时代的“鸟衣神女”故事。由于远古时代的中国南方和中南半岛地区是一个共同的文化区,因此,这个古老的故事,亦是这一共同文化区的先民共同创造的精神产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