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肇实 |
释义 | 肇实,正名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种仁,是一种一年生的水草植物,生长在湖泊和水塘之中。肇实的茎和叶都长有刺,开紫色花,所结之果外壳坚硬,亦有刺。主产于湖南、江西、安徽、山东等地。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仁,再除去硬壳,晒干。捣碎生用或炒用。 简介据传,明朝中叶,仙掌岩上一姓邵道士,以芡实入药为附近村庄的小孩治病,并教村民们广为引种。不久,小孩的病痊愈了,所引种的芡实也获得了好收成。村民们对邵道士感激不尽,但芡实为何物,他们全然不知,认为是邵道士教引种的,于是就以“邵”作为果实之名叫“邵实”。后来,因“邵”与“肇”同音,而肇庆所产之芡实颗粒大、药力强,遂改称为肇实,一直沿用至今。 肇实有收敛、滋养、强壮之功效。 目前,肇实多用来炖肉、煲汤、或入药,能健脾止泻、固肾去湿,是难得的滋补佳品。 芡实,俗称鸡头米、鸡榴梗,与鸡无关,是水生作物芡实的别称。由于芡实果实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鸡喙,所以大家就给了它“鸡头米”这个亲切也贴切的俗名。 芡实有南芡和北芡之分。北芡在全国广泛分布,茎叶果实上遍布尖刺,果实小。而南芡,则是北芡经过千百年来培育而成,除叶子背面仍有尖刺外,茎、果实的刺已消失,便于栽培。果实比北芡大几倍。 其果肉色呈玉白,颗粒如珠,甜润软糯,即称鸡头肉,是由农妇手工从果壳中剥出来的。由于费人工,鸡头米本身又是可与银耳相媲美的滋补品,所以价格相对较贵。桂花鸡头肉,用鸡头肉、桂花糖、绵白糖为主辅原料,制成后香甜可口,是当地老百姓十分喜爱的甜品。以前,鸡头米都在时令的秋季上市时才吃的到,现在,在一些南货店也可以买到一些晒干的鸡头米,以方便游客旅途携带。 药性甘、涩、平。归脾、肺经。 营养成分表芡实米[鸡头米]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11.4 能量(千卡) 351 能量(千焦) 1469 蛋白质(克) 8.3 脂肪(克) 0.3 碳水化合物(克) 79.6 膳食纤维(克) 0.9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4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3 核黄素(毫克) 0.09 尼克酸(毫克) 0.4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0 a-E 0 (β-γ)-E 0 δ-E 0 钙(毫克) 37 磷(毫克) 56 钾(毫克) 60 钠(毫克) 28.4 镁(毫克) 16 铁(毫克) 0.5 锌(毫克) 1.24 硒(微克) 6.03 铜(毫克) 0.63 锰(毫克) 1.51 碘(毫克) 0 功效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应用1. 遗精滑精 本品干涩收敛,善能益肾固精。治肾虚不固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者,常与金樱子相须而用,如水陆二仙丹(《仁存堂经验方》);亦可与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2. 脾虚久泻 本品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可用治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者,常与白术、茯苓、扁豆等药同用。 3. 带下 本品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除湿止带,为治疗带下证之佳品。治脾肾两虚之带下清稀,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药同用。若治湿热带下黄稠,则配伍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等同用,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鸡头粥 原料 鸡头米(芡实)100克,大冬6枚,大米100克。 制法 ①将鸡头米,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备用。 ②锅内加水适量,放入鸡头米、大枣、大米共煮粥,熟后即成。 用法 每日1次,连服20-30天。 功效 鸡头米有补脾固肾、涩精止带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遗精、滑精、早泄、带下清稀等症。 适应症 肾气不固所致之早泄,症见性欲减退、腰膝酸软无力、头昏倦怠、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等。 鸡头米排骨汤 制作材料: 主料:猪排骨(大排)250克 辅料:芡实米50克 调料:大葱5克,姜5克,料酒8克,盐3克,味精2克 做法: 1. 将排骨洗净斩成块,入沸水锅中氽一下捞出,冲净浮沫; 2. 芡实拣去杂质,洗净待用; 3. 坐锅点火倒油,油热后倒入排骨、芡实,加入料酒、葱、姜和适量清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微火炖至肉烂,然后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离火盛入汤碗内。 功效: 气血双补、滋阴食谱、治疗骨质疏松 鉴别用药肇实与莲子,二者同科属,均为甘涩平,主归脾、肾经。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及脾虚食少、泄泻及脾肾两虚之带下等。但肇实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故为虚、实带下证之常用药物。 古籍摘要1. 《神农本草经》: “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2. 《本草纲目》: “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现代研究1.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古酸、抗坏血酸等。 2.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收敛、滋养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